張伯禮院士:中醫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是中醫有有效方案


張伯禮院士:中醫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是中醫有有效方案

3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發佈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會上指出,中醫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療過程當中取得重要作用。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是中醫有有效方案。


全國工商聯醫藥業總會醫療器械商會副會長高級工程師張學海認為,將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物理及生物化學設備)應用在中醫的行醫過程是可行的而且是無可議的。大家沒必要一遇到使用現代診療設備總是提“中西醫結合 ...”。


基於電磁場、數字影像原理研發的(如CT、核磁等)儀器設備作用於人體的肺部,查看肺部的影像,用這個影像的變化與中醫的辨證結合,判斷一下是肺氣虛還是肺陰虛,找到這兩個證明的影像學特徵,最終為準確判斷肺陰虛或肺氣虛提供定量或定性依據。這一診斷過程實際上全程都是在進行中醫診斷,或者廣義上講這也是中醫望診的一種延伸方法。


用色譜儀對口腔呼出來的氣體進行定量分析其甲烷、氫氣等成分與胃經虛實對應的症候群的特徵屬性,從而判斷是胃陽虧虛症、還是脾胃實熱症,這一診斷過程當然是中醫診斷絕不是中西醫結合,儘管用到了物理化學設備,也可以認為是中醫聞診的一種現代化進步。


所以,張學海會長認為任何應用於醫學領域的物理化學設備都不能人為的把它們規定成西醫設備或中醫設備,應該統一都是醫療設備。基於中醫理論診斷過程就是中醫診斷設備,既然呼吸機在搶救病人時就是幫助病人呼吸的功能,當然也是屬於中醫設備,因為中國古代中醫就用竹管吹耳朵或鼻孔進行緊急搶救的方法,那個時候科技不發達,“竹管”就相當於現代的呼吸機,科學進步了,我們用氣泵和塑料管代替了“竹管”。由此可見,現代的呼吸機就是古代中醫急救器材的延伸,呼吸機用於中醫方法進行醫療就是中醫設備,故此沒必要談什麼中西醫結合的事情。


大醫張伯禮院士在中國醫藥名城通化醫藥高新區設有院士工作站,他對海恩達中醫經絡檢測儀的研發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與指導,在此我們對張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疫情發生後,海恩達集團通過通化市紅十字會向湖北武漢捐贈總價值300餘萬元的海恩達牌JK-02B增強型中醫經絡檢測儀(含遠程數據中心),專項用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湖北省武漢協和醫院;湖北省武漢同濟醫院;湖北省中醫院光谷院區等六家醫院十個中醫治療機構。


當前海恩達中醫經絡檢測儀正在湖北省武漢市相關中醫院的相關“疫區”進行現場檢測、觀察,驗證中醫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臨床中醫數據及療效,為中醫診斷新型冠狀肺炎提供量化依據,為中醫治療新型冠狀肺炎提供標準的臨床評價依據,為中醫最終戰勝新冠病毒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