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反搏治療頭暈、耳鳴病例分享

患者王XX,男,70歲,鄭州市人,退休工人,老年合唱團成員。

主 訴:“血壓異常1年,頭暈、耳鳴半年,再發3天”,現病史:1年前偶然間發現血壓升高,時測血壓155/95mmHg,無頭痛、頭暈,無噁心、嘔吐,無視物模糊等,至當地診所多次測血壓均高出正常水平,最高達165/109mmHg,診為“高血壓病”,未規律用藥,血壓控制情況不詳。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呈非眩轉性,伴耳鳴、聽力下降、雙側外耳道異常分泌物,色白,量少,有輕微疼痛,左耳為著,無噁心、嘔吐,無頭痛、視物模糊,無意識及肢體功能障礙等,持續約2小時休息後自行緩解,此後上述症狀間斷髮作,無明顯誘因及發作規律,每次持續數小時及數天不等,休息後均可自行緩解,未規律診治。3天前患者頭暈再發加重,伴耳鳴,持續不緩解,症狀時輕時重,為求進一步診治今來我院。門診以“高血壓病”為診斷收入我科。發病來,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飲食可,睡眠好,二便通暢,體重無明顯變化。

既往史:“雙下肢靜脈曲張”10餘年,“左側肩周炎”4年,否認“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無“肝炎、結核、傷寒”等傳染病病史。無手術外傷史,無輸血獻血史。對青黴素過敏(過敏性淺麻疹),否認其他藥物及食物過敏史。預防接種史隨當地。


體外反搏治療頭暈、耳鳴病例分享

入院查體:T36.4℃ P56次/分 R17次/分 BP148/89mmHg,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溼性囉音。心率56次/分,律齊,未聞及雜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未觸及包塊。肝脾肋下未觸及。腸鳴音4次/分。雙側外耳道可見輕度充血水腫,有少量結痂塊,雙側耳廓外有少量白屑附著,伴輕微皮疹。雙下肢迂曲呈蚯蚓狀。粗測雙耳聽力下降,左耳明顯。雙側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頸軟、無抵抗,腦膜刺激徵陰性。


輔助檢查

隨機血糖:6.3mmol/L。

心電圖:竇性心動過緩,臨界ECG。


動態心電圖

1、觀察全程基礎心率為竇性,總心動84892次,最快心率為89次/分,最慢心率42次/分,為竇緩;平均心率58次/分。

2、室上性異位搏動總數16次,均為單發房早。

3、未見室性早搏。

4、全程未見ST-T改變。5.心率變異性基本正常。動態血壓:1.全天收縮壓最高值168mmHg,平均值154mmHg,舒張壓最大值102mmHg,平均值98mmHg。2.全天血壓負荷值>50%.3.夜間血壓下降率收縮壓4.35%,舒張壓0.12%。4.血壓動態變化異常。


體外反搏治療頭暈、耳鳴病例分享

彩超

1、雙側脛前動脈粥樣硬化小斑點;雙下肢靜脈未見明顯異常。

2、三尖瓣少量反流;心功能正常(靜息狀態下)。

血液化驗:尿酸434 umol/L↑,其餘檢驗結果均回示正常。

體外反搏治療頭暈、耳鳴病例分享

初步診斷

1、高血壓2級 中危組

2、頭暈、耳鳴查因:①美尼爾氏綜合症?②慢性中耳炎?③神經性耳鳴?④後循環缺血?

3、左側肩周炎

4、雙下肢靜脈曲張


診療計劃:


常規護理

完善檢查

調脂穩定斑塊

穩定血壓

改善心臟內耳循環

營養神經


診治經過及轉歸

治療3天后血壓穩定,監測均在正常範圍內,但頭暈、耳鳴無明顯變化,為求進一步診治請耳鼻喉科專家會診。具體內容如下:經查見左側外耳道壁稍紅腫,有少量幹皮脫落,音叉試驗左耳呈傳導性耳聾,鼓膜標誌清,光錐反射存在。會診後初步印象:“神經性耳鳴”,與患者年齡、生活環境都有很大關係。建議給予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藥物靜滴。

體外反搏治療頭暈、耳鳴病例分享

遵囑執行後1周左右頭暈、耳鳴仍無明顯好轉,果斷建議患者在用藥基本上儘早規律體外反搏治療,以達到增加大腦及內耳血液灌注,改善內耳循環。患者瞭解作用機理後同意並開始治療,每天兩次,每次30分鐘。4天后患者自述頭暈、耳鳴減輕20%,1周後頭暈基本消失,耳鳴減輕30%,18天后耳鳴基本消失。患者好轉出院。

我是心血管康復張輝醫生,還有什麼相關疑問,可以私信、留言與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