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單要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自己的分離焦慮

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會比孩子更加難受。有些家長在送孩子上學時,看著孩子在幼兒園裡面哭,家長也在幼兒園外面偷偷掉眼淚。

所以,分離焦慮不單單隻有孩子有,家長也有分離焦慮,而且家長的分離焦慮更需要被重視起來。

果果今年5歲了,需要上幼兒園了。媽媽給果果找了一家不錯的公立幼兒園,並且也給孩子做好了思想工作,讓孩子知道:她長大了,需要上學了。但媽媽卻沒有給自己做思想工作。

家長不單要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自己的分離焦慮

這一天開學,媽媽早早地叫了果果起床,為果果洗漱完畢,讓果果吃了早餐後就準備帶著果果去幼兒園。

雖然一路上果果很配合媽媽,但到了幼兒園大門,果果便開始哭鬧著不願意上學。看著果果哭得泣不成聲的樣子,媽媽心如刀割。

後來,果果在老師們的說服下,也接受了要上學的事實。於是果果同老師們一起進了教室。

看著果果進了教室,媽媽一顆心也完全沒有放下。她內心忐忑不安,擔心果果在學校吃不好睡不好。

總時不時地打電話問老師果果的具體情況。到了放學的時候,果果媽媽早早便去學校接果果。

這時候老師告訴果果媽媽:"果果媽媽你好,其實果果一整天在學校都很適應,吃得也很好,睡得也不錯,您這樣是屬於分離焦慮了,比起果果,您比她更焦慮。所以,您需要好好克服您的焦慮症。"

對於家長而言,家

長對孩子的分離焦慮非常地重視,但卻忽視了自己的分離焦慮。

其實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上學時,他們比孩子更加焦慮。有的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家長不單要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自己的分離焦慮

在《焦慮心理學》一書中便有明確提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焦慮感,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真正去察覺。甚至把它當成了一種非常正確的感覺,當這種焦慮感已經影響到我們正常生活時,我們才會有這種警覺:原來是我們焦慮了。

孩子上學,比起媽媽的焦慮,爸爸會比媽媽好一些。雖然他們都一樣愛孩子。但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較長,而且孩子也是媽媽懷胎十月生下的,對孩子更有一種無法分割的情感。

所以媽媽對孩子的焦慮感,要比爸爸要強一些。而媽媽為什麼會對孩子產生分離焦慮感,也有以下這三大原因。

1、 媽媽分離焦慮感產生的三大原因

1、 媽媽習慣了生活裡有孩子的陪伴

由於媽媽習慣了她的生活裡有了孩子的陪伴。而孩子到了該上學的年齡時,

媽媽內心也會開始產生分離焦慮感。

於是,她在送孩子去上學的時候,內心便會開始產生焦慮感。當看到孩子哭鬧不願意上學時,這種焦慮感便會加重。這也是媽媽產生分離焦慮感的原因。

2、 媽媽擔心孩子離開自己過得不好

孩子在家裡時,媽媽總會把無微不至地照顧好孩子。大包小攬地把孩子的生

活照顧得井井有條。

比如:孩子要吃什麼才會有營養、孩子幾點睡午覺、孩子起床要給孩子準備什麼午點等等。

所以,媽媽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好,擔心老師沒有像自己那麼細心地照顧孩子,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而焦慮。

家長不單要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自己的分離焦慮

3、 媽媽擔心孩子會更加喜歡老師

媽媽非常愛孩子,所以也希望孩子能像自己愛他那般愛自己。而孩子到了該

上學的年齡,媽媽便會焦慮孩子讀書了會喜歡老師而不喜歡媽媽了。

所以,媽媽便會開始焦慮,如果孩子跟媽媽說一些關於幼兒園老師好話,媽

媽也會更加焦慮,生怕孩子喜歡老師而不再喜歡媽媽了。

2、 媽媽的分離焦慮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1、 使孩子更加焦慮

孩子面對上學,其實他也是非常不習慣的。畢竟他也習慣了在媽媽身邊的生活了。所以,這個時候孩子內心已經是非常地焦慮了。

如果孩子發現媽媽的焦慮感,孩子內心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媽媽這樣焦慮,可能幼兒園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所以,孩子會因為媽媽的焦慮而更加焦慮,使孩子更加不願意去上學。

家長不單要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自己的分離焦慮

2、 使自己容易胡思亂想

孩子上學後,媽媽也會因此而產生焦慮感,從而使自己容易胡思亂想。比如:孩子在學校不知道會不會被同學欺負、不知道老師會不會欺負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哭了一天等等。.媽媽胡思亂想的後果,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甚至還會影響媽媽的心情。

3、 使自己的神經處於緊張狀態

由於媽媽太過於焦慮會使自己胡思亂想,不但會影響媽媽的心情,還會使她的神經處於緊張狀態。

有的時候就算只是一件小事情,媽媽也能把它無限性地放大,這都是因為媽艱因為焦慮感而敏感脆弱的心理。

3、 媽媽要如何克服自己的焦慮症

1、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愛

媽媽要明白如何正確地愛孩子。不是放手了還對孩子各種牽掛各種不放心。

孩子長大了也會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與生活。

所以,媽媽有思想準備,這樣才能克服自己的焦慮感,並且明白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愛。


家長不單要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自己的分離焦慮

2、 相信孩子也相信老師

孩子沒上學之前,媽媽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到了孩子該上學的時候,

媽媽便要相信孩子在幼兒園能照顧好自己。

並且也相信幼兒園老師的專業,

相信老師也能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從而使自己克服焦慮感。

家長不單要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自己的分離焦慮

3、 利用孩子上學時間,充實自己生活

孩子上學後,媽媽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充實一下自己的生活。

比如可以看看書,或者報個瑜伽班、辦個健身卡等等。

媽媽利用孩子上學時間,充實自己的生活,不但能克服媽媽的焦慮感,還能讓媽媽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們總會習慣性地說孩子有分離焦慮症,其實家長不單地要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自己的分離焦慮,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