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眼下,湖北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

今天,堅守武漢58天的李蘭娟院士

終於放心離漢

作為疫情防控鬥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

武漢的疫情得到基本控制

但提起這場來勢洶洶的

新冠肺炎疫情

我們忘不了是怎樣一步步走來的


“確定人傳人”

“建方艙對病人應收儘量收”

“‘四類人’分開隔離”

“爭分奪秒研製疫苗”……


每一招都堪稱“硬核”

甚至決定了抗“疫”走向

這些大招的提出者

乃是國內醫學界著名的院士

在抗“疫”期間

他們和團隊齊聚湖北、坐陣武漢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堅定登上奔赴武漢的高鐵,眼泛淚光說出“武漢是英雄之城,一定能過關”的鐘南山;


來了武漢就沒想過何時走,為救治病人每天只睡3個小時的李蘭娟;


還有較少出現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的王辰、黃璐琦、張伯禮、陳薇、喬傑、仝小林……他們深藏身與名,卻在最危險的時候,堅定逆行馳援武漢。


我們無法計算,這些院士和團隊挽救了多少生命,帶來了多少好消息。我們只知道,有他們陣前指揮,百姓就踏實心安,城市就寫滿了信心與希望。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鍾南山:84歲國士的堅定逆行和眼泛淚光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鍾南山院士讓大家別去武漢,自己卻第一時間義無反顧地去了。到武漢後,他最早定性了“人傳人”,從而挽救了無數生命。


在戰“疫”最困難的時候,他兩眼噙淚,講出“相信武漢能夠過關,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剛毅而深情。


從1月18日至今,鍾南山院士在戰疫最前線奮戰了60多天,給危重病人遠程會診,與全球專家交流應對策略,帶領團隊科研攻關……一刻都未停歇,是讓國人能依靠的“一座山”!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李蘭娟:建議武漢“封城” 自己卻守著武漢到了今天


1月22日,李蘭娟院士連夜向相關部門建議“武漢封城”;2月2日凌晨,二度率隊抵達武漢參與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一直守著武漢,直至今天,武漢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她才放心地離漢。


忙碌的日程連年輕人都吃不消,73歲的她卻始終在前線。剛到武漢的那幾天,每天只睡3個小時。


李蘭娟院士帶來武漢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並應用“人工肝”等設備儀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王辰:提出建“方艙醫院” 托起“生命之舟”


根據新冠肺炎疫情的特點和武漢的抗疫形勢,王辰院士想出建立方艙醫院的策略。


正是建方艙這個關鍵之舉,為“應收盡收”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條件,實現了“床等人”,扭轉了防控一度極為被動的局面。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圖為1月31日晚,黃璐琦院士(左)同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右)溝通中西醫結合抗疫方案,並相互加油鼓勁。


黃璐琦:推動中醫藥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診療


關口前移、早期介入、全程干預,在黃璐琦院士看來,中醫藥正在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診療全過程。


3月4日發佈的最新版診療方案中,由黃璐琦及團隊根據臨床不斷優化的“化溼敗毒方”被列入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推薦用藥處方。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袁國勇:已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種子


袁國勇任職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接收的一個家庭聚集性個案,成為判斷新冠病毒人傳人的重要證據。


目前他的團隊已經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種子,即將進行動物試驗。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張伯禮:把膽留在了武漢


3月19日,已經在武漢抗疫前線奮戰了50多天的張伯禮迎來了72歲生日。這天,武漢新增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歸零。

張伯禮說,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肝膽相照,我把膽留在了這裡。”戰鬥在第一線的張伯禮院士,因高強度工作累到病發,但他在武漢做完膽囊切除手術的第三天就又投入工作。正是他提出了將“四類人”分開隔離,也正是他帶隊組建了首箇中醫方艙醫院。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陳薇:帶隊研製的新冠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1月26日,陳薇院士及其團隊緊急奔赴武漢;


1月30日,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緊急展開的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運行,其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使檢測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


3月16日,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新冠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標誌著抗疫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性進展。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喬傑:奮力護佑孕產婦生命的“喬媽媽”


身為婦產科和生殖健康專家,喬傑院士第一時間深入前線調研分析武漢地區孕產婦安全情況。


她及時總結孕產婦、兒童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經驗“孕婦新生兒應被視為關鍵的風險人群”“母嬰有沒有垂直傳播應特別關注”……她多次出現在產科病房,為孕產婦送上“強心劑”。


坐陣湖北,為國披甲!是院士也是戰士!


仝小林:武漢抗疫中藥方擬方人


防微杜漸,防止輕症轉為重症,中藥湯劑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仝小林院士是第一個被推薦使用的中藥通治方——“武漢抗疫方(1號方)”的擬方人。該藥率先在社區發放,在抗疫戰場立下奇功,其倡導的社區中醫藥防控模式在湖北廣泛推廣。


他從抗疫火線上寫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醫)》指導全國救治新冠肺炎病人。


雖然他們的平均年齡已經64歲了

卻衝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坐陣武漢

便再也不願後退半步

扛起了國家和民族的脊樑

用科學的力量,帶著我們“過關”


妙手兼具仁心,

專業兼具擔當,

是為國士無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