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建言錄:劉永好:讓產品到達消費者的距離更短

<article>

(抗擊新冠肺炎)戰“疫”建言錄:劉永好:讓產品到達消費者的距離更短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 邢利宇)隨著中國境內疫情回落,各地企業加快了復工復產的步伐。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3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企業復工復產要關注疫情給市場與消費端帶來的新變化,創新發展。

當前,中國城鄉生活正在恢復,春播農事加緊進行,工業製造逐步復甦。劉永好說,疫情的影響是巨大的,尋常老百姓“衣食住行”需求變成了“醫食住行”,防疫抗疫列首位,其次依然是“民以食為天”的永恆主題。

關於疫情帶來的產業變化,劉永好介紹,新希望以農牧食品為主業,關注的是上下兩端,即生產端與消費端。

生產端,農村生產的聯繫溝通全面轉向線上。如新希望推出線上買飼料的“料你富”、賣生豬的“聚寶豬”、貸農資的“好養寶”等APP,使加工廠、養殖戶、經銷商、農技員等產業鏈上下環節的每個人,疫情期間都能把聯繫溝通工作搬到線上。

兩個月前,大部分農戶還是開著摩托車,運飼料、送雞鴨,跟銷售員、農技員、同行們閒談、吃飯,農事生產交流就是農村社交的一部分。而現在,60%以上農戶學會在線上買飼料、賣雞鴨,銷售員、技術員也變身“帶貨網紅”,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新方式拓展客戶,通過抖音、Vlog等做農技培訓。

“利用這些數字化新模式、新方法,在疫情期間,我們保證了飼料銷售業務快速增長,而近三個月來,我們養殖戶在線上申請農資貸款的金額,也增長了200%以上。”劉永好說。

在消費端,城市生活也在轉向“雲上”。如網紅帶貨的“雲購物”、視頻問診拿藥的“雲看病”、小學生的“雲上課”、數百人網絡會議的“雲復工”、健康碼隨身帶的“雲出行”、無接觸秒貸款的“雲金融”等等。

劉永好說,細化到與食品產業相關的領域,我們注意到兩大變化:首先是“一多一少”的變化,即送外賣的多了,下館子的少了。傳統的下館子、聚集式消費變成回家吃、單桌吃的單元式消費。

其次是“一長一短”的變化。據電商平臺統計,這兩個月來,各類速凍食品、方便麵的銷量增加了3.5倍以上。新希望的“美好小酥肉”,“網紅”李佳琦直播6秒鐘就賣掉100噸。劉永好認為,這說明疫情背景下的食品消費心理在改變,更適合長途運輸、更適合長期保鮮的食品,和與此趨勢相關的技術、包裝,將供不應求。

隨著中國冷鏈物流運力復甦,速凍、預製菜餚讓消費者在家做飯的時間變短。劉永好介紹,新希望“鮮小廚”疫情發生時剛開業,作為一家從零做起的社區生鮮電商,兩週內覆蓋了成都160多個社區。“這也說明,疫情讓產品到達消費者的距離變得更短。”

目前,新希望旗下飼料、養殖、屠宰、加工等企業已全面復工,遠程雲招聘將為應屆畢業生和社會化就業提供1萬多個工作崗位。

劉永好表示,在疫情引發的時代變革格局下,新希望將繼續圍繞“民以食為天”的剛需組織生產銷售,同時更注重捕捉新變化、應用新技術、生產新產品、滿足新需求,加快數字化轉型的速度,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與產業鏈上下游夥伴實現更好的資源、資金、人力、科技共享,從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運營與服務水平,更好地解決農村與城市、生產端與消費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