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被稱為一代暴君的隋煬帝楊廣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歷史遺產,其中大運河不僅在隋朝發揮很大作用,直到今天它仍然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力。有人把修建大運河說成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固然有些片面。但是,隋煬帝為何會冒著民變和天下大亂的風險修建這條運河呢?其實,這和中國封建集權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中國封建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隋煬帝為何修大運河?

自從東漢分三國,中國歷史便進入了一個較為黑暗的時代。三國歸晉之後,天下仍然戰亂不斷。北方遊牧民族乘機入侵中原,社會進入五胡亂華時期。兩晉南北朝更是持續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那時候可謂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我們要注意,南北方的分裂使南方一直處於弱勢地位。那個時候,南方確實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人口、經濟、軍事都不佔優勢。但隋文帝楊堅滅南陳一統天下之後,便開啟了開皇之治的盛況。那麼統一了天下不是挺好嗎?也該享受一下這盛世局面了,楊廣唸的是哪門子經啊?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從最直接的理解,隋煬帝楊廣需要統治這已經隔絕了幾百年的江南土地,需要南方的糧食等資源能源源不斷輸送到京城。不過,隋煬帝為何對南方地區如此看重呢?南北朝幾百年的歷史不也一樣過日子嗎?僅僅用野心大的說法是不夠說服力的。其實這是關隴貴族統治中國之後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和其他的統治階層一樣,關隴集團也需要不停地提出對資源分配的要求,自從宇文泰開始,這個由關隴地區軍閥組成的階層一直是中國社會的頂層集團。但並不等於說,他們的日子過的富裕了,就能過安穩了。否則,政權也不會平白無故跑到楊堅的手裡。封建社會和今天一樣,那個亙古不變的二八原則才是真理。百分之二十的上層社會佔有者百分之八十的資源和財富,剩下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只佔了百分之二十。這個就給統治階級提出了一個難題,怎麼能保證那百分之八十的老老實實為你賣命?所以只有兩個方法去應對,一是獲取更多的資源給他們補充,二是為節約分配名額適度控制他們的數量。不錯,修大運河就是為了獲得南方的資源,也是為了控制他們的數量,因為大部分的資源還是會被統治階級拿走。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人口和戰爭的關係

隋文帝統一了天下,這國家就少了戰爭,生產開始恢復,人口也開始恢復。《通典·田制》記載: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墾田面積為1900餘萬頃,到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已增至5500餘萬頃。20年間增加了3600多萬頃,增長率為190%左右。全國戶數有907萬戶,人口大約為5000萬左右。比著隋朝初年450萬戶,整整多出了一倍的人口。那麼擺在隋煬帝面前的是,如果人口繼續增加,大隋王朝還有多少資源可以分配給天下生靈。這時,他想到的是還沒有充分開發的南方。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我們回想一下戰國時期,為何連年征戰。難道他們都很想打嗎?不可能,打仗是要耗費資源的,是要死很多人的。萬一打敗了,可能還有亡國的危險。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打。其實道理很簡單粗暴,因為需要更多的資源去養活百姓,以避免因資源分配不公,百姓從統治階級手裡搶,也就是民變。商鞅找到秦孝公只是講通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讓底層的老百姓組成搶劫隊,出去搶別人的,搶到了,就分給你一半。這裡分到資源的,比死掉的人少很多,國家也就維持了正常運營,還擴大的地盤。但沿著這條道路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就不可能再去選擇分封了。中國古代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王朝誕生了。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就這樣形成了。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不惜發動戰爭,去取得更多的資源,以便於換取受壓迫者力量的消耗和利益分配的增加。而這種方法對中央集權的管理模式非常具有依賴性。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戰爭,而戰爭的根本是因資源分配而引發的。即便到了近代,兩次世界大戰依然是由於新興帝國對資源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而挑起。否則日本帝國主義也不會制定“徵韓侵華”的國策。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封建中央集權的延續性

中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東邊是大海,南邊是大海,西邊是高原,北邊是寒冷的西伯利亞。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規律的現象,歷史上富有侵略性的民族都是來自北方高原地區。因為,他們去寒冷的西伯利亞獲取資源的可能性要比南下搶劫更低。這就讓中國古代史,成為了中原農耕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史。而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仍然是要解決自己資源不足和利益分配的問題。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也許有人說,秦始皇是個好戰分子,但是,他的好戰動機同樣來源於,偌大一個國家如何維持,如何進行穩定的利益分配。於是,屠睢才會奉命南征百越,去取得更多的土地。秦始皇也曾派蒙恬率軍北擊匈奴,打下九原之後,就再也沒有前進一步,因為,他們已經發現了北邊是牧場,根本不適合耕種。於是,朝廷開始決定不再北上,而是修築長城。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和修建大運河一樣,修築長城是中國古代聞名世界的大工程,同樣的工程,為何西方從來沒有。因為西方和東方的社會發展形態有著本質的不同。西方即便是在羅馬帝國時期,也是由無數城邦組成,國家政權由長老會掌握。這也是由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地理形態決定的。歐洲的地形多為平原,著名的阿爾卑斯山放到中國,充其量也就是個中型山脈,可以說,從地理學上講,歐洲是個開放形態的地形。再加上歐洲文明起源於古希臘文明,屬於海洋文明。他們的社會治理方式,主要通過城邦之間的貿易往來,這種獲取資源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對於中央集權的依賴性。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反觀中國古代,在生產力仍然很落後的情況下,長江以南對於中原來說,是個阻隔。中原相對封閉。當中原王朝打過長江南下,則南方丘陵地區又互為阻隔,相對封閉。當秦漢帝國一統天下時,北方草原、西方的西域、西南的高原也是阻隔,相對封閉。中原王朝的困難在於大量的人口都集中在在華北平原和江淮平原上,對於土地和資源的要求會週期性到達極限。隋煬帝修大運河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了能從周邊獲取更多資源,中國古代的封建帝國只有選擇中央集權。最終在這個地理方位內,中國發展成了一個北至沙漠、南至大海、東臨太平洋、西到珀米爾高原的龐大帝國。而歐洲古代根本不具備中央集權的先決條件。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大運河對中央集權的影響

隋煬帝順著大運河臨幸江南,就再也沒有回到洛陽。民變突發、諸侯起兵,天下大亂,人口開始銳減,到了唐朝安定全國的時候,全國人口幾乎降低了一半。中國社會又回到一個平衡狀態。經過貞觀之治的休養生息,大唐盛世的局面開始到來。而此時,大運河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朝詩人李敬方曾這樣寫道: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如果,不是有強大的中央集權,東南四十三州地怎麼會放任你取其民脂民膏?可見,大運河是為封建帝王的中央集權服務的,同時,中央集權也是保障了大運河的開鑿、維護、通航。這條連接中國南北的運河在歷朝歷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無論“皇帝輪流坐,明日到誰家?”,他都需要這條運河溝通南北,利用強大的政權力量去平衡國內的資源分配。同時,資源的調配行動,也在維護和加強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權。唐朝詩人皮日休說道: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

沒有好處,不能為帝國服務,隋煬帝修它作甚!不過修大運河,確實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從隋煬帝修大運河思考中國封建集權的形成和發展

大運河的開鑿是中國古代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範圍內首屈一指的工程。它象徵著中國封建王朝進入到了一個高度的中央集權時代,展現了國家集權所爆發出的驚人力量。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維護自身統治,支撐封建集權政治必要的手段和過程。

“千里通渠萬里帆,九州盡暢借客船,秦淮夢華有去處,竟是隋朝暴君添。”以此,藉以思考中國古代大工程與中央集權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