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際災難發生時,中國該做哪些防備?

金峽關


實際上,你說的事情正在發生,不是“如果”,是“已經”。

如果這次爆發出的歷史罕見大面積、高感染的疫情,還不算災難,那什麼算災難呢?

所以,當親我們所有人看到中國正在做的,就是應該做的!

1】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援助為先

經濟和主權問題上可以“對抗”,

但是在面對疫情橫行之時,面對生命問題時,

所有人類第一應該體現出來的是“人道援助”,

之後才是別的。

所以,正如我們大家所看到的,自疫情國內得以有效控制卻在國外發生爆發之後,

中國已經對83個國家提供援助,其中包括WTO、非盟、歐盟、東盟等部分地區;

不僅是國家,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企業也對國外給予了大力援助。


這種援助不僅以緊缺醫療物資來體現,更是派遣了相關的醫療隊,即便是在“因使用方法問題”出現一點差錯之後,中國仍然是以“生命為重”,堅持人道主義精神保持援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0日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反問說,難道希望中國此時無動於衷、見死不救嗎?

團結一致,鞏固經濟,再圖發展

究其重要程度來說,援助之後,方是發展,儘管在做法上是同時的,但不可否則側重點還是有區別的。

這也是我們中國作為中立國一慣來的“和平共處”作風。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表示:

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此次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雖然並未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但仍然將對中國出口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對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有一定負面影響。
客觀上促進對外經濟活動趨於平衡

從短期來看,“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疫情期間,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各國經濟無疑都會受到影響;

但從當前中國面對疫情的應對處理,對應國外這種爆發還在中國之後卻“幾乎已不受控制”的局面,我們可以看到:

中國整體的調控能力是非同一般,非國外可比的。

這種能力在後續疫情結束的“經濟活動恢復”過程中,同樣會體現出來。

同時,本次疫情爆發後全球各國應對的過程,也是中國以後進一步獲得“國際友好認可”的一種基礎。

當疫情結束時,通關便利化可能成為常態並擴展到更豐富的產品類別,疫情爆發期間被抑制的消費品進口需求也將釋放,這些都會促使中國進口穩步增長,推動中國對外經濟活動的長期平衡。

↑王孝松教授如是說↑


綜上所述,我們的防備,除了直接的輸入性病毒防控要加強之外,更多的是在全球大多數國家“閉國”的疫情期,先將國內的生產、生活秩序,盡最大能力恢復並穩定起來。

疫情全球控制後,再行修復進出口貿易相關的業務。

本次疫情給全球帶來的教訓是巨大的,後續的思考也會有很多。

對於我個人,更主要的感悟是:

面對這種影響巨大的自然災害之時:一個國家整體化一的信用是多麼的重要。

想必,那些即便遇到自己和眾多身邊他人生命受到威脅之際,還叫囂著“自由與人權”的西方人,在疫情過後,會比我們體會更多……命都沒了,還自由個屁啊!


檀紙間


自己天天災難不斷,如何防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