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知世界:印度有一處欲愛群雕曾隱沒荒山五百年


讀書知世界:印度有一處欲愛群雕曾隱沒荒山五百年

印度是個文明古國,但在我們眼中一直是個神秘的國度,印度的文化與社會呈現出許多無法解釋的面貌。在我們眼中,總認為,印度和中國一樣是東方古國,又是佛教的發源地,人們的思想應該和我們差不多吧!可是,印度有一處旅遊勝地卻以欲愛群雕聞名遐邇,雕像之大膽,數量之多,堪稱世界之最。

這座欲愛群雕叫卡修拉荷,現存有二十二座神廟,據考證,原本有八十五座。神廟的外牆和建築的結合處有大量雕刻,雕刻的主題就是欲愛。

讀書知世界:印度有一處欲愛群雕曾隱沒荒山五百年

這是1838年,一位前來行獵的英國軍人在一處密密的叢林中發現的。後經考古研究證實,這就是消失了五百多年的印度昌德拉王朝時期的祭祀神廟——卡修拉荷。

卡修拉荷神廟群雕,精美絕倫,雕刻技藝超群,它們最成功的主題就是刻出了那在欲愛之中最難說得清楚的忘我與契合。它們把人的靈魂與肉體深處那無法形容的歡悅,那種既深沉混沌又尖銳到極端的鋒利的感受用具象的人體姿勢表達了出來。我們稱之為“欲愛群雕”,一點也不過分。這些在儒家文化薰陶的中國人眼中是無法想象的。看到這些群雕,我想,一般中國人都會心慌意亂,顯得逃避與不安。

讀書知世界:印度有一處欲愛群雕曾隱沒荒山五百年

一個佛教的發源地,還有這樣肆無忌憚的雕塑。一個古希臘的“維納斯”就足夠我們臉紅了。佛教不是崇尚禁慾嗎?

實際上,佛教是產生於印度,發展在中國的一種宗教,是一種完全中國化的宗教。影響印度民眾思想的是印度教。印度教是一個體系龐大,內容多元的宗教。印度教的許多思想來源早期的諸神讚歌。這些讚歌後來被譯成梵文經書,成為印度文化上的瑰寶。這些讚歌語言質樸,感情熱烈,它們在連綿不斷地天問中,觸碰了生命最親切的根源——欲愛。它們唱到:“欲愛是原始的種子,心靈的胚胎。”於是,在它們供奉的神廟裡,除了神祗的雕像,有時直接供奉神祗的陽具和女神陰戶的相接,並且對之頂禮膜拜,視之為造物主的象徵。

讀書知世界:印度有一處欲愛群雕曾隱沒荒山五百年

昌德拉王朝是一千多年前,印度中部沃野上興起的一個封建王朝。在王朝鼎盛時期,它們的君王們花了近一百年時間,在卡修拉荷建造了八十五座神廟。匯聚王朝優秀的藝術家在神廟外牆上刻出神的訓示,刻出人的祈求,刻出君王的勳業,刻出百姓生活。雕像的重要主題就是欲愛,在許多最重要部位多是男女交媾的逼真形象。

這些形象,引來後世文人學者們無窮的想象力,他們有著許許多多的揣測和假說。有的說是君王苦口婆心地勸說人們成家生子,綿延後代,適應國家人口昌盛的需要;有的說,是為探尋人與神靈交匯的一種方法與儀式;也有人說,這些雕像是“結合”一詞的雙關語,因為它們大多在神龕與外廳結合部分,就是結合的象徵而已,這種論調太冷靜,也讓人沮喪。

讀書知世界:印度有一處欲愛群雕曾隱沒荒山五百年

卡修拉荷群雕讓人揣測,是應該的,畢竟它曾完全脫離人們視線五百多年。如同世界上許多古國一樣,一個王朝有興盛,必有衰亡,印度昌德拉王朝後來也極速衰微,伴隨王朝衰微的就是長期的戰亂,而戰亂又導致民眾參與神廟祭祀活動的減少,漸漸的,最終在十四世紀之後,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人知道卡修拉荷了。到了五百多年後,人們再發現它時,八十五座,也只剩下二十二座了。雖然人們在片紙隻字的估計中找到了它的源自時代,但太多的空白,只能讓後人去想象,去揣測了。

你若有機會去這些神廟去遊覽,一定要明白,它們最能觸發你想象的是細節。當然如果你忽略了這些細節,聰明的印度導遊會用一種獨特的方式指點給你看。他們手中一般都拿有一面小鏡子,當你讀不懂這些雕像時,他們會用鏡子會反射宇宙的光亮集中在雕像的一個部位,如同舞臺提示和旁白,讓你在嚴肅中驚歎,讓你在幽默中流連忘返。這個被照亮的部位就是這個雕像最精彩的細節。

讀書知世界:印度有一處欲愛群雕曾隱沒荒山五百年

有一尊半裸的女體雕像,女子正在解開她的沙麗,肌膚光滑,小腹以下都已袒露出來了,在她左上的大腿上有一個奇怪的東西,必須認真觀看,才能體會獨特的妙處。假若你忽略了,導遊鏡子的反光會提示你:“你看,蠍子已經爬到大腿上了!”當你的眼睛接觸蟹子的一剎那,你一定會激情噴湧了。

因為雕像復活了,你能不融化嗎?

讀書知世界:印度有一處欲愛群雕曾隱沒荒山五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