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科技: 升維佈局疊加產業升級 打開“新世界之門”

公司簡介:

無錫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發動機廢氣再循環(EGR)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EGR 產品、衝壓件產品、注塑件產品、機加工產品、其他產品。公司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

常規概念:

1軍工通光線纜 2019年7月19號公司在互動平臺稱:公司孫公司無錫微研中佳精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有部分軍工、航空零部件等的非涉密件業務。

2燃料電池 19年1月,互動平臺披露,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技術正在積極推進中,在研零部件產品主要圍繞燃料替代以及氫燃料電池系統開展。

3創業板重組鬆綁

4新能源汽車 2018年2月11日公告,隆盛科技擬3億元收購微研精密100%股權。微研精密是一家精密製造類高新技術企業,專注於精密模具、高端精密衝壓件、高精密機加工件、精密注塑件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產品主要應用於傳統汽車的節能減排模塊、安全模塊、座椅門鎖模塊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電控電機模塊。

隆盛科技:  升維佈局疊加產業升級 打開“新世界之門”

隆盛科技(SZ:300680)為何會成為市場焦點?
01 業績好於預期
3月30日晚間,隆盛科技發佈2019年財報,公司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均大幅提升,扣非淨利潤更是去年的21倍。
具體來看,隆盛科技2019年總營收4.07億元,同比增長79.4%;歸屬股東淨利潤為3003.91萬元,同比增長684.9%;扣非淨利潤為2448.09萬元,同比暴增近21倍;每股收益0.4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0.05元。
同時,隆盛科技還公佈了分紅方案,擬每10股轉8股並派息1元。


隆盛科技的業績為何突然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認為一方面是經營效益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則是2018年業績因客觀因素造成的賬面影響。
在2018年8月份,隆盛科技以3億元價格完成對微研精密的收購,在合併報表後,隆盛科技2018年營收明顯放量,但卻由於一次性重組費用和政府補貼的下降,從而導致淨利潤大幅下滑,如果單從實際經營角度考量,隆盛科技2018年的淨利潤也是平穩增長的。
在一次性重組費用計提過後,隆盛科技2019年的淨利潤迴歸正軌。市場唯結果論的錯估,導致2018年業績被大幅低估,再加上2019年業績的增長,從而出現業績反轉的情況。其實,隆盛科技的反轉早在2018年就已經開始,只不過市場用了2年時候才發現過去的“錯誤”。


業績觸底後的反轉點燃了整個市場的情緒,但業績的爆發只不過是引起投資者搶籌的導火索。實際上,隆盛科技真正的蛻變是核心基本面的變化,完成升維佈局,從而打開市場空間。

02 升維佈局

一直以來,隆盛科技都聚焦節能減排領域,為下游客戶提供符合柴油機動車、汽油機動車等商用車節能需要的廢氣再循環處理方案,也叫EGR系統,包括EGR閥、控制單元(ECU)、傳感器、EGR冷卻器,ETC(節氣門)。
如果單從技術角度分析,隆盛科技的研發能力在國內首屈一指。其在2008年成立技術中心,獲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稱號,是國內唯一具備EGR研發、國內唯一具備燃油系統標定能力的EGR生產企業,具備完備的產品設計、驗證能力,強大的CAE仿真設計、計算能力等一整套解決方案。
隆盛科技極為重視研發,目前公司260名員工中,技術性人才達85人,佔比超過20%,這在生產型製造業企業中是很少見的。
同時,隆盛還有兩位戰略合作專家,一位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姜晶,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核心關鍵零部件”的戰略研發平臺;另一位是劉禹教授,與博世汽車系統展開深度戰略合作。

憑藉超強的技術實力,隆盛科技與國內知名整車廠和發動機廠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
根據公司公告內容,隆盛科技已經成為博世天然氣系統的總成部件供應商,眾所周知,天然氣系統在商用車特別是重卡領域,在近兩年增速迅猛。博世在商用車領域因其燃油系統的重要地位,影響力巨大,因此該業務未來前景可期。
在此之外,根據平臺問答環節,我們觀察到隆盛已經和博世開展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的業務開發。隆盛藉助收購微研精密,通過零件和部件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意圖非常明顯,以此可以判斷,企業轉型不激進,相當穩健。

隆盛科技:  升維佈局疊加產業升級 打開“新世界之門”

但即使如此,隆盛科技此前依然被市場忽視,究其原因就在於主營業務的市場空間過於狹小,且高度受制於整個汽車行業特別是排放升級政策的波動。
隆盛科技主營的EGR系統的名字看似複雜,但實際原理很簡單。眾所周知,一般進入氣缸的只是燃料和新鮮空氣,而EGR系統可以在內燃機燃燒後,將排出氣體的一部分出重新導入吸氣側使其再度吸氣的技術。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為讓廢氣抑制燃燒溫度,降低NOX排放,降低爆震,從而達到減排或節油的目的,提高燃料經濟性。
EGR系統屬於極為細分的行業,僅是汽車發動機系統的一個分支。儘管隆盛科技已經在行業中具備超強的話語權,與眾多客戶達成戰略合作,但整體需求還是高度依賴於整個汽車行業的景氣性,當汽車週期下滑時,公司只能被動承受業績的損失。

隆盛科技:  升維佈局疊加產業升級 打開“新世界之門”

在收購微研精密後,隆盛科技的產品向產業鏈上游佈局,在EGR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節能減排模塊、安全模塊、座椅門鎖模塊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電控電機模塊。
收購微研精密,在產業鏈上成為客戶的一二級供應商,達到產業協同,能夠為公司整體業績持續輸出。同時,隆盛科技與微研精密的協同效應能夠降低成本,優化成本機構。
另一方面,微研精密的產品不再僅侷限於柴油汽車和汽油汽車,還進入到新能源汽車領域。隆盛科技與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姜晶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核心關鍵零部件”的戰略研發平臺,也進一步拓展了公司新能源業務的空間。
據悉,隆盛科技針對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的前期規劃已經完成,目前在產品設計、匹配階段。
並且與博世的戰略合作關係,始終利用博世的研發優勢,共同開發製造馬達鐵芯可以很好地、快速地向新能源汽車領域做戰略性切入。位於隆盛科技新吳區的的老廠房,目前已被進行相應的專業化改造,將作為新能源燃料電池及馬達鐵芯的生產基地。
通過收購微研精密和加大對新能源業務的佈局,讓隆盛科技的市場天花板大幅提升,公司重獲增長動力。從過去“柴、汽”二維模式,到如今“內燃機、燃料替代、新能源”三維立體化模式,隆盛科技的升維佈局才是獲得市場認可的根本原因。


03 風口來襲
如果說升維佈局是隆盛科技的主動求變,那麼特斯拉中國本地化和即將推出的國六標準則如同草船借箭的東風。

隆盛科技2018年收購微研精密進入新能源領域。在新能源版塊,伴隨著特斯拉的強勢進入以及國家對於新基建的明確定義,已經非常充分且明確的表明了一點,在乘用車領域汽車電動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向頭部企業靠攏,打造成國內高端驅動電機鐵芯的智造基地,是隆盛科技在新能源領域跨出的重要一步。
2019年,特斯拉中國工廠正式落戶商戶,特斯拉的中國本地化帶動了整個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

隆盛科技:  升維佈局疊加產業升級 打開“新世界之門”

隆盛科技馬達鐵芯項目在2019年的推進效果喜人,在內部設備購置、調試安裝、試樣等工作有條不紊的推進的同時,公司還拿到了兩大國際化平臺客戶的供應商定點書,為後續產品順利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除了馬達鐵芯項目外,商用車重卡天然氣噴射系統項目也將在今年下半年陸續進入小批量產階段。此外,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已進行項目的持續推進,這也是公司為未來做的極為重要的技術儲備。

業內人士表示,進入新能源領域有望成為特斯拉供應商的潛在預期和國六來襲的實在利好,隆盛科技未來業績有望更上一層樓。

隆盛科技:  升維佈局疊加產業升級 打開“新世界之門”

隆盛科技:  升維佈局疊加產業升級 打開“新世界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