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竹青:帶著“特種兵”播下種子送去光

鍾竹青:帶著“特種兵”播下種子送去光

鍾竹青在工作。

紅網時刻記者 何青 實習生 丁馨 長沙報道

“我們回家了。”3月30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援助湖北國家醫療隊132名醫療隊員圓滿完成任務,平安返湘。

“50多天的支援生活,雖然很累,更多的是充實,在這裡我們收穫了情感、得到了成長……”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護理隊隊長、湘雅三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鍾竹青說,所有的人都履行最初的誓言: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拖著行李,鍾竹青走下高鐵,出征的畫面好像就在眼前。

去的時候她總覺得行李重,使命和責任都重重地掛在心裡,回來的時候行李仍然重,但心裡輕鬆了!看著一起出徵的孩子們齊齊整整歸來,想到了支援武漢的日日夜夜,想到了病房裡老人們握著她的手說感謝,想到了武漢人民的情義……

“133人一條路一條心只做一件事”

時間倒回至2月7日18點,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收到國家衛健委的通知:立即組織隊伍援助湖北。

20:30醫院開會定名單,40多分鐘收到護理隊伍報名120多人,在醫院會議前全隊集結完畢,22點準時上報。2月8日(元宵節)奔赴武漢。

“100多人裡,一半以上都是90後,他們中有的孩子還小,有的剛結婚,也有將要結婚的……”鍾竹青介紹,“其中有一對婚禮定在正月十八,我們走的時候是元宵節,他說不管了,一是現在不適合結婚辦酒,二是必須要出發了。”

作為湘雅三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有著20年黨齡的鐘竹青曾做過護理培訓,也做著護理質量控制管理,有著26年的臨床護理經驗,於是由她帶領這支護理隊伍。

在支援武漢的日子裡,在隔離區裡她是護士,在醫療隊裡她是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她是孩子們的“鍾媽媽、老姐”,業務培訓時是一位知人善教的老師。

“到了武漢,真是133個人一條路一條心只做一件事。”鍾竹青說,這是件非常感人的事情,沒有誰想其他的,放下所有的事情來到武漢,只為病人健康。

钟竹青:带着“特种兵”播下种子送去光

2月9日晚收治病人的團隊。

“那36個小時對我們來說這一生都記憶深刻”

2月9日,武漢發起“應收盡收”總攻。當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7西病區,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護理隊迅速響應號召展開工作部署。

原計劃收治10名左右病人,那個晚上他們收了48名病人,一口氣收滿。這48名危急重症患者,從44歲到84歲均有分佈,平均年齡達66歲,多名患者並患有各種基礎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為主。

9號晚上註定是一個分水嶺的時間段,這支年輕的隊伍第一仗就打的很“難”。“那個晚上,剛收治的病患狀態不好,尤其需要醫藥護理,病患當時的焦慮情況非常明顯,呼吸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

當時有個年輕小護士說,“鍾老師,我恨不得有100雙手。”

鍾竹青及其團隊梳理出一套規範的管理制度與流程預案,實現有序高效接診。將6位有呼吸治療師資質和6位接受過肺康復相關培訓的護士分配到各護理小組中,保證每班都有呼吸治療師在守護“呼吸”。時時監測患者缺氧狀況,一旦發現情況,立即給予體位改變、調節呼吸機模式或參數、增加氧量等治療。

連軸轉了36小時,病房終於穩定下來,鍾竹青說,“那36個小時對我們來說這一生都記憶深刻。”

這套包括隔離區與清潔區每班微信語音交班、特殊患者遠程會診討論、醫護床邊查房等的流程方案,被作為“新湘雅護理模式”,被業內推廣。

钟竹青:带着“特种兵”播下种子送去光

喝著湯突然哭了的老奶奶。

“在細微平凡的工作中讓一個人的心中生出了光亮”

援助湖北的時間裡,鍾竹青一直記得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剛來的時候老奶奶既不理醫護人員,也不愛說話,每天都處在焦慮、恐慌、自責的情緒中。

在溝通後鍾竹青得知,老奶奶是由於一次外出感染新冠肺炎,之後傳染了家人,所以十分自責。

為了開導老人,護理團隊成員每天都陪她說話,當起了她的“臨時家屬”。考慮到老人年紀大進食的健康,隊員們更是細心的每天都從酒店帶給老人稀飯和湯。

10多天之後,一次用餐,喝著湯老人突然哭了起來,“一邊說謝謝,一邊說那是她喝過最好喝的湯。”

3月11號,老奶奶治癒出院,鍾竹青在朋友圈寫下了一段話:新冠肺炎阻擊戰,在每一個人的心裡眼裡都是不一樣的戰爭,一瓢飲,一簞食都是一場衝鋒,沒有號角,沒有呼喚,只在不經意間,就佔領了一個高地,我活下來了。

鍾竹青說,護士或許沒有做那麼高精尖的工作,但是就在這個細微平凡的工作中讓一個人一個人的心裡生出了光亮,人生看到了希望。“有些人說,病人就像一顆種子等待發芽,我說我們不僅等著他發芽,還要催促他發芽,一定要讓他發芽。”

針對病房裡老人群體居多的情況,團隊用廣播形式播送診療情況、國家政策、疫情進展,建立了“臨時家屬”模式。和病人一起過情人節、護理節,還折了千紙鶴傳遞安慰的話語,有時候還能唱上小段黃梅戲,一點一點地點亮病患心中的光。隔離病房取名為“一米陽光”。

“呼吸治療師是醫護人員裡的‘特種兵’”

新冠肺炎引起的呼吸問題,鍾竹青團隊的呼吸治療讓人們對呼吸治療師這一職業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

病房裡呼吸治療師,既是醫生,也是技士,還是護士,身兼數職,鍾竹青說,“是團隊裡的特種兵、尖刀班。”

她介紹,“湘雅三醫院在5年前開始培養呼吸治療師,以護士為主,主要幫患者進行呼吸康復,如患者呼吸治療過程中呼吸機的管理和調控,患者風險識別,患者的生化指標,根據患者情況採取不同治療手段等。”

在此次支援中,這些“特種兵”起著風險前置的作用,在危機出現之前及時干預,對團隊來說主要承擔指導引領的作用。

由於衝在最前鋒,與患者的氣道接觸,不僅任務重,感染的幾率也很高,但是因為他們和醫生護士的配合,將患者的生存率極大的提高。

因為成績出色,3月5日,鍾竹青和其他471位同志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面對這項榮譽,鍾竹青說,“獎勵是屬於我們整個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