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141)之雷神山】—— 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

人物:大医一院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队员傅莹


【战地记(141)之雷神山】—— 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部急症二科护师。

格言: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


元宵之夜出征

当疫情发生,各地需要医护人员支援的时候,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国家人民有难,需要我们,我心里特别想去那边支援,可是,作为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和父母的独生女,心里也很矛盾,担心不能适应和胜任那边的工作,三十那天跟妈妈说起医院有报名的,妈妈想了想对我说,你要是想好了也去报名,妈妈支持,不用考虑家里,是妈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勇气。2月8号那天,领导问有没有报名支援武汉的,我便主动报了名,她再次问我是否决定好了可能马上要出发,我想了想斩钉截铁的说我要去!当护士长告诉我被选上时,我激动的哭了,夹杂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的信念!

正月十五,我背上了行装,妈妈给我送到门口,让我一定努力好好工作,平时不善言辞的爸爸,紧握着我的手,眼神里透露了不舍,一直说着鼓励我的话,我含着泪下定决心,一定不让爸妈失望!作为第一批90后,就应该起表率作用,不怕困难,不畏疫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武汉,我来啦!

【战地记(141)之雷神山】—— 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

家人们满满的爱

到武汉了,爸妈怕打扰我工作,前几天一直都没有给我打电话,但每天早晨,爸妈都会在微信里发一句话鼓励我,让我一天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充满了正能量。微信的家庭群变成了抗疫的关注群,家人都关注分享着抗疫的进展和好消息,也时时关注着我,每天都有长辈的留言,嘘寒问暖和鼓励我,让我有信心不孤单。当感受到这里的一切,我的思念在责任和使命面前早已微不足道,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用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武汉快点好起来。

团队的力量

刚来的时候,我们的病区还没有建好,很多地方都没有完善,病区里都是工人师傅和电钻的声音,还有地上七七八八的电线。但是为了让武汉的患者能尽早接受治疗,我们护士连续几天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工作,把需要的所有东西搬进病房,分文别类。将病区仔仔细细的检查好几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就是为了让患者更好的入住。看着很快成型的病区,大家都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虽然脸上布满汗水,但心中都充满能量。因为我们都有着同一个想法,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战地记(141)之雷神山】—— 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

祝自己生日快乐

年年花相似,转瞬而立年。在这属于自己的日子里,临危受命,千里驰援,但这是我过的最开心、幸福的生日,还有幸上了央视,为我们医院直播了文化墙,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在雷神山的工作。有后方父母、家人、吴建华护士长及同事的支持,有前方的沈莹、张娜护士长和一起工作的同事的关心。让我觉得这个生日格外有意义。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战地记(141)之雷神山】—— 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

工作中的感动

因为疫情,病房里会收很多不同情况的患者,我们病区就收治疗一位93岁高龄的奶奶,虽然思路清晰,但是反应和行动都比较迟缓,所以奶奶的生活起居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比如喂饭喂水,清理排泄物等。记得有次,我夜里巡房,当我进她的屋子时,看见她手里拿着一盒牛奶,说她渴了,可是她不会打开,问她怎么不按电铃,她说她不好意思麻烦我们,从那以后我便经常去她的房间,告诉她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找我们,我们不怕麻烦。

我们还收治了一个24岁的小伙,是我们病区年龄最小的,但是他有些焦虑,平时也不爱说话,总是自己玩手机,我便主动进去跟他聊天,跟他录视频,帮他放松心情,问他去没去过大连,等病好了一定要去大连找我,相约看海,他便露出久违的笑容。

很多患者虽然已经戴着口罩,但是每当我进去做处置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捂着嘴,把脸转向另一侧,生怕传染到我们,而且会一直说谢谢,辛苦了。真的很感动,虽然厚重的衣服让我行动不便,口罩、护目镜勒的我呼吸困难,但是得到了患者们的认可和好评,感觉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盛夏已经到来,寒冬早已过去。虽然疫情来势汹汹,所到之处无不让人畏忌,但是我们就是穿着白衣的中国超人,我们坚信,疫情一定会被打败,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战地记(141)之雷神山】—— 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

【战地记(141)之雷神山】—— 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

(稿件来源 : 大医一院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队员傅莹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图片:大医一院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队员傅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