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分批次去,今天一起回!下午,758位上海援鄂醫療隊員陸續搭乘三架飛機返滬

今天,一大波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回家。

從下午兩點起,758位上海援鄂醫療隊員將被分成三組,陸續搭乘三架飛機返滬。這是上海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援鄂醫療隊返滬。

想家了,最樸實的三個字,讓人無比感慨!

在回滬的醫療隊中,有大年夜出發,奮戰了68天的全國第一支援鄂醫療隊—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

還有第二批護理隊、第四批國家中醫隊、第六批華山醫院“國家隊”、瑞金醫院“國家隊”、第九批心理醫療隊以及疾控等總共758人今天凱旋返滬。

兩個多月,他們出發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1月24日,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由52家醫院、135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將緊急馳援武漢。

1月25日,三位疾控人員組成的上海疾控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他們在設在武漢的國家衛健委防控組疫情分析組工作。

1月27日,上海市第二批50名護士組成的護理隊奔赴武漢。

2月9日,上海市第六批援鄂醫療隊出發:瑞金醫院136人,華山醫院214人。

2月15日,上海市第七批122名醫務人員組成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奔赴雷神山醫院,他們分別來自龍華醫院、曙光醫院、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上海市中醫醫院。

2月21日,上海市第九批援鄂醫療隊,由49位心理學專業醫師和1名護士組成,他們分別來自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及全市各區級精神衛生中心、綜合性醫療機構等。

早在3月18日、3月22日,已分別有73名、160名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相繼抵滬。

明天,還有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將回來。

他们分批次去,今天一起回!下午,758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陆续搭乘三架飞机返沪

他們帶著請戰書回來:“守衛國門再上一線”

“請浦東新區區委區政府、浦東新區衛健委領導批准!”

這是來自上海市浦東新區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全體隊員主動請纓要求返滬後再上前線,一張請戰書上印滿了紅手印,而在醫療隊的微信群中,提議更是一呼百應。

他们分批次去,今天一起回!下午,758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陆续搭乘三架飞机返沪
他们分批次去,今天一起回!下午,758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陆续搭乘三架飞机返沪

浦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浦南醫院呼吸科主任,趙雲峰向記者介紹,

“ 目前新冠病毒肺炎國際疫情日趨嚴重,前期有大量國外來的人員到達上海,上海很多隔離點、發熱門診需要醫護人員,我們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工作了2月有餘,積累了診治、護理新冠病毒肺炎的臨床經驗,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因此特向區委區政府及浦東新區衛健委請戰,隔離結束後,我們全體隊員自願到上海阻擊外來病例輸入抗疫戰的一線繼續戰鬥,直到這場抗疫戰的全面勝利!”

他們帶著勝利歸來,喚醒了沉睡的武漢

以整建制形式接管同濟光谷院區一個重症病區的,是來自上海市第六批援鄂醫療隊瑞金醫院136名隊員,他們今天下午返滬。

他们分批次去,今天一起回!下午,758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陆续搭乘三架飞机返沪

回憶當初的選擇,醫療隊員們一直記得領隊、瑞金醫院副院長鬍偉國的一句話:“沒有生而勇敢,只是選擇無畏”。

瑞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胡偉國副院長想起了

50天前的夜晚,

“瑞金醫院136名醫護隊員馳援武漢,街上空無一人,一片漆黑,萬籟寂靜,武漢這座城市睡著了!我們看不見高聳的黃鶴樓,聽不見湍急的長江水,看見的只有垂危的重患,聽見的只有急促的腳步。隨著一批又一批重症病患從我們的病房出院回家,黃鶴樓旁的櫻花已經盛開,長江大橋下的船隻開始來來往往,我們的早餐也有了武漢的熱乾麵。是的,太陽已經冉冉升起,我們已經將沉睡的武漢輕輕喚醒!”

他们分批次去,今天一起回!下午,758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陆续搭乘三架飞机返沪

3月30日下午,隨著領隊胡偉國副院長一聲“瑞金醫療隊順利關艙”,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E3-4F病區貼上了“新冠,再也不見”的封條。他們在武漢奮戰的50天裡,共收治90名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其中81名患者的新冠病情得以治癒,治癒率達90%;死亡1人,死亡率僅1.11%。

他们分批次去,今天一起回!下午,758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陆续搭乘三架飞机返沪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

醫療隊裡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張劍同志;巾幗英武、不讓鬚眉的羅寧迪同志;堅守責任、肩抗擔當高琛妮同志;挺身而出的吳璟奕同志;堅守崗位的陶晴嵐同志;愛崗敬業的龔瑤同志;多專多能的錢文靜同志;認真負責的翟容城同志;心繫學生的李菲卡同志;關愛團隊的徐雯莉同志……他們說,防護服裡不能帶黨徽,但是隻要看,衝在最前面的都是黨員!這65名黨員帶動了周圍隊員,如今有50名隊員打了入黨報告,18名黨員火線入黨。

他們帶著誕生於武漢的“上海發明”回來

他是“前線金點子發明家”,是一次性醫用防護鼻罩的發明牽頭人,是掀起前線抗疫“上海發明”的第一人。

他们分批次去,今天一起回!下午,758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陆续搭乘三架飞机返沪

作為上海市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中山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蔣進軍帶著小發明回家。

兩個多月來,作為第二治療組的組長,同時也是金銀潭醫院聯合專家組成員,蔣進軍制定出一系列個體化的策略,包括結合醫師、護士、病人和家屬四位一體的綜合體系。

為了解決臨床醫務人員在醫院病房就餐區就餐時容易發生病毒或細菌感染的高風險問題,擅於觀察和思考的蔣進軍同後方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宋元林協商,成功構思並製作出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用後即拋的一次性醫用防護鼻罩,並獲得了專利授權,與廠家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後,僅僅三天時間,誕生於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發明”,就從圖紙變成了戴在醫護人員臉上的防護用品!

他们分批次去,今天一起回!下午,758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陆续搭乘三架飞机返沪

這個醫學專利產品化的奇蹟速度,以高效和精準體現了抗爭新冠肺炎疫情的“上海速度”!第一批樣品已在武漢前線投入使用。

如何在培訓穿脫防護服的時候讓大家感知到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

上海市第六批援鄂醫療隊瑞金醫院感染科項曉剛醫生想到,用麵粉灑在防護服上來模擬沾染的病毒,有助於醫護人員在穿脫防護服時提高警惕性

醫療隊員林靖生、院感醫生石大可與後方科研團隊合作,第一時間開發了“人工智能防護服穿脫助手”,通過視頻傳感器實時捕捉病區內的環境和行為信息,精確的識別人體行為姿態。

瑞金醫院援鄂醫療隊還申請了和防護有關的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分別是“面部防壓傷保護組件”、“咽拭子取樣防護裝置”,前者可以幫助醫療隊員免受變成“大花臉”的痛苦,減少因壓傷而暴露的風險,後者則確保咽拭子取材工具順利伸入病人口腔,同時防止病人口腔中飛沫和氣溶膠的噴出,從而大大降低攜帶大量病原體的飛沫傳播的風險。

雪中而去,春萌而歸。

惟願歲月靜好,你我餘生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