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千億家電巨頭再度殺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首次出手就是7億併購

與格力電器相殺多年的美的集團,在格力殺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後,通過併購合康新能的方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這是美的集團,第二次通過併購的方式,進軍汽車領域,此前,美的集團曾進軍商用車領域。

根據美的集團(000333)和被併購上市公司合康新能(300048)的公告顯示,美的下屬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以7.43億人民幣的代價,獲得合康新能23.73的表決權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美的集團成為間接控股股東。

截止北京時間3月30日,美的集團的市值為3359億,格力電器的市值為3133億,中國家電行業兩大巨頭,又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進行廝殺,也從側面證明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吸引力。

這個萬億級別的市場,有著足夠的空間,無論是美的,還是格力,都有機會再造一個美的,或者再造一個格力。前提,自然是要做好了。格力集團殺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度希望通過珠海銀隆進軍造車領域,但被股東否決,銀隆後來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這也為美的集團,敲醒了警鐘。

對於通過併購希望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或者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行業的公司而言,選擇標的是第一步,關鍵是做好併購後的整合運營,這才是最考驗能力的地方,堪稱A股汽車行業併購王的均勝電子,成為特斯拉國產Model 3和Model Y核心供應商的均勝電子,有什麼樣的經驗值得參考呢?

又一千億家電巨頭再度殺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首次出手就是7億併購

01 併購重在業務協同與拓展

合康新能成立於2003年,2010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業務領域涵蓋了工業自動化、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領域。主營業務中節能設備高端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產品收入佔比分別為74.94%、17.44和7.62%。

根據公告顯示的交易細節,美的暖通用7.43億元併購了合康新能18.73%的股權,另外獲得5%股權為期15個月的表決權,由此,美的間接通過美的暖通獲得23.73%的表決權,從而獲得其控股股東地位。交易細節顯示,不排除美的集團會增持合康新能的股份。

通過本次併購,美的加強了在工業自動化和電力電子軟件驅動領域的佈局,提升工業自動化產業鏈的協同機會,另外,合康新能的高低壓變形器,也能幫助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調的變頻化進程。

更重要的是,美的集團認為,合康新能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業務方面的業務佈局,可以為美的集團在新業務、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積極有效的探索基礎。這也被解讀為美的再次進軍汽車行業。

又一千億家電巨頭再度殺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首次出手就是7億併購

根據車智君的消息顯示,美的此番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併購合康新源只是第一步,後續不排除繼續通過併購的方式進行,定位就是供應商的角色。從併購合康新能來看,美的的併購非常注重業務協同和拓展。

首先,在業務協同方面,要與美的主營業務有高度的協同效應;其次,就是要滿足美的對新能源汽車供應商角色的要求。合康新能,就是這種目的下的最佳併購標的。此前,美的就通過併購的方式,進軍商用車領域。

2003年,美的集團先後收購雲南客車廠、雲南航天神州汽車和湖南省三湘客車集團,並且新建了昆明和長沙兩大生產基地,一度實現年產萬臺客車整車和專用底盤的製造能力。

但是,五年後,也就是2008年,美的的造車項目終止了,並在2009年,將兩大生產基地轉手,美的長沙汽車生產基地被比亞迪以1.08億接受,美的三湘客車公司長沙生產基地被長沙市政府以1.08億接受。

02 均勝電子的併購之路

由於此前通過併購進軍造車領域失敗,十年後捲土重來的美的,選擇了供應商的角色,與ICT巨頭華為進軍汽車領域的姿勢一致,但根據自身業務基礎而有所不同,這也是巨頭們進軍新領域的成熟方式。

此前,美的292億併購了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機器人,庫卡機器人也是汽車主機廠生產線的常用機器人。此外,美的並不是第一個通過併購的方式,進軍新能源汽車,或者是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上市公司。

根據車智君的信息顯示,更不會是最後一個。這裡面,值得參考的是均勝電子,最新的消息顯示,均勝電子成為特斯拉國產Model 3和Model Y的核心供應商。截止至3月30日,均勝電子市值236億。

均勝電子的崛起,也是一路併購的結果,從一家從事汽車功能件的公司,成長為汽車電子供應商,在汽車的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智能網聯方面,均有涉足。目前,均勝電子有四大事業部:汽車安全事業部、汽車電子事業部、汽車功能件事業部以及智能車聯事業部。

又一千億家電巨頭再度殺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首次出手就是7億併購

均勝電子的併購之路,從2009年開始:

2009年,併購零部件公司上海華德塑料製品廠;

2011年,併購德國零部件公司德國普瑞;

2013年,通過子公司德國普瑞,併購德國軟件開發公司德國Innoventis;

2014年,通過子公司德國普瑞,併購德國機器人公司IMA、高端方向盤和內飾系統總成供應商德國Quin;

2016年,併購德國汽車導航汽車技術公司TS(現為德國PCC)、通過子公司PIA併購美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公司EVANA、併購美國主動安全技術供應商KSS;

2017年,通過子公司KSS併購日本高田氣囊除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外的主要資產、通過德國普瑞併購挪威康斯博格集團旗下的電力電子系統公司ePower。

併購,需要的是大量的資金支持,均勝電子光是併購高田氣囊的併購價格就為15.88億美元。不過,均勝電子的併購,大多是在對方陷入困境,才出手,例如第一次海外併購德國普瑞,最新的一次併購高田。高田由於陷入頻發的質量事故並且召回,造成了嚴重的虧損,不得不申請破產。

併購這類的標的,需要的是強有力的整合運營能力。美的併購的合康新能,也是陷入虧損的困境,需要更多的運營能力,來盤活被併購的標的。均勝電子,也曾因併購高田氣囊,而導致並表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

新能源汽車行業,或者說,智能網聯電動汽車行業,是一個確定性的萬億美元級別的龐大市場。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將會構建新的供應商體系,構建的過程,意味著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這對於新玩家的吸引力自然就有,對於老牌供應商而言,就要考慮如何與時俱進了。

文末彩蛋!在這個新的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在二級市場,會有一些標的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共同尋求下一個高成長的標的。車智君將會發揮自身的洞察能力、信息能力和判斷能力,與君共勉。

Uber市值僅為255億美元,滴滴還值200億美元嗎?該文章發佈後,Uber股價在7個交易日內翻番,這就是為何不建議投滴滴,而建議買Uber股票的原因,流動性太重要了,這也是普通人能參與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