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的日子,疫情期間深圳文化生活“不停擺”

疫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時也送給我們一次對“雲”的全新發現。

深圳各大文藝場館並未因疫情“停擺”,卻積極主動打破物理的圍牆與邊界,帶領大家共同觸摸那朵雲,用文藝慰藉心靈。

我們聆聽雲音樂會的美妙,感受雲劇場的魅力,體驗雲閱讀的便捷,看見雲展覽的細微之處 …… 科技發展拓寬了世界的入口,相信“雲”上的日子,將繼續為文藝活動的傳播帶來長尾效應,也帶來更多新的可能。

雲音樂會

深交“空中音樂會”

“雲”上的日子,疫情期間深圳文化生活“不停擺”

在全國演出場所閉館的日子,2020 年 2 月 14 日晚 8 點,深圳交響樂團“空中音樂會”在喜馬拉雅 APP 首次上線。別具一格的形式和優質的內容很快吸引八方聽眾。上線 18 小時收聽量破 10 萬,4 天后破 50 萬,截至 2020 年 3 月 30 日,“空中音樂會”收聽量已突破 195 萬。用音樂點亮世界溫暖人心,帶來滿滿正能量的同時,作為深圳文化名片的深交也將影響力輻射到了全國甚至全球。

深交團長聶冰:

深交選取這種形式特別的音樂會 —— 空中音樂會,突破空間和時間的侷限,與大家“相見”。我們以“英雄”主題開篇,精選樂團過往精彩音樂會重新制作音 / 視頻,通過喜馬拉雅平臺,獻給所有戰鬥在一線的英雄,同時豐富全民精神生活,這也是深交音樂家應有的擔當。接下來,如果各方面條件成熟,我們還考慮將新樂季的演出搬到樂團排練廳進行錄製,繼續為聽眾提供“雲”賞樂。

雲閱讀

深圖提供海量線上資源

“雲”上的日子,疫情期間深圳文化生活“不停擺”

一場疫情,讓更多讀者深度體驗了深圖提供的海量線上數字資源,只要有一張讀者證,幾乎整座圖書館都能裝進手機。雖然深圖自 3 月 24 日已有序恢復開放,但云閱讀卻可能會成為一種習慣而留在讀者身邊。一大早去深圖排長隊等待開館,可能會換成深夜去泡一會兒“數字閱讀館”;為了寫論文到處查資料,可能會換成通過一條網線享受數字資源的便利。宅家逛圖書館,不僅僅是疫情影響下的被迫之舉,更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一種新的閱讀方式。

深圳圖書館辦公室主任肖永釤: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深圖暫停到館服務兩個月,讀者館外訪問數字資源 25 萬人次,與 2019 年同期相比上漲 21%;館外下載資源 240 萬兆,同比上漲 58%。

為了給讀者提供舒適的數字閱讀體驗,深圳圖書館近期推出“數字閱讀館”,這是一款基於微信小程序開發的線上數字閱讀平臺 , 市民搜索小程序“深圳圖書館”即可訪問。開通一週時間,平臺訪問量 3 萬 6 千人次,資源訪問量超 34 萬次,非常受讀者的歡迎。

雲展覽

關山月美術館在家看展

關山月美術館一直致力打造數字美術館,最早是從畫庫的收藏系統和圖書的管理系統開始的。後來與時俱進,關山月美術館不斷深化數字平臺建設,推出官方網站、微信微博平臺以及虛擬展廳等。抗疫時間,關山月美術館陸續通過美術館公眾號和訂閱號,開設“在家看展”欄目,推出“時代繁花”“文脈傳薪”“當下 · 新造境”等線上展覽。此外還有“用畫筆為武漢加油!”“梅花香自苦寒來”等抗疫專題線上推送,館長做導覽直播,藝術總監藝術講座直播等。

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

關山月美術館的“雲端藝術”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是 5G 發展的大趨勢,反過來這個趨勢也對展覽的學術要求更高了,因為做不好的東西會被放大。下一步關山月美術館要把研究和學術做透做深,同時要增加更多的線上展示產品,力爭做到每一個展覽都有“雲分享”。

雲出版

《LOFTING》動態海報受歡迎

“雲”上的日子,疫情期間深圳文化生活“不停擺”

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簡稱創意園)自 2011 年起,定期會出版一份特別的“藝術地圖”《LOFTING》,介紹當月園區以及華南周邊地區藝術展訊的熱點信息。而最近一期《LOFTING》三月刊則首次以線上出版的形式特別呈現。上面的內容也非常適合藝術愛好者 —— 有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線上 VR 看展的創意園特別呈現;也有巴塞爾藝術展網上展廳等國際雲展覽介紹;還有別出心裁的防疫海報分享,以及防疫小貼士。雖然創意園的部分展覽暫停開放,但是通過這份《LOFTING》,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創意園的藝術。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品牌市場部總監廖翠娟:

《LOFTing》3 月這一期,我們通過微信新媒體推出“線上特別版”,收穫了不少好評。當然我們同時也保持著紙質版的發行。這期特別設計了 2 款動態海報。第一款結合了司門守衛之神的這個傳統概念,寓意驅趕疫情、保衛園區,生動有趣;第二款插畫的主題是“每個人都是治 ‘ 疫 ’ 城市的天使”,傳遞大家積極防疫、共同努力的精神。

雲課程

“在家漫遊”陪孩子探索藝術

“雲”上的日子,疫情期間深圳文化生活“不停擺”

在疫情防控期間,坪山美術館、打邊鼓、恩言美術、二高表演共同發起了“在家漫遊”計劃,準備了六堂和“家”有關的創作課程。在線上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一起動手探索疫情下的藝術。比如使用自己日常使用或喜歡的物品來創造《自畫像》,這是一種簡單的裝置 / 雕塑藝術。

項目發起人負責人、恩言美術鍾嘉玲:

我們開設一個公益雲課程,希望在這段時間讓孩子們重新感知家庭,認識自己。我們用藝術的方式去收集、記錄、分享孩子關於家的空間和自我的想象和創造。這次線上公益課程給大家很大的一個啟發是:上藝術課原來還不止有繪畫形式,思維訓練以及嘗試新的可能性,也是藝術的一部分。目前已經有家長和參與的老師開始用這套方法繼續嘗試。

雲劇院

保利劇院線上看名劇

“雲”上的日子,疫情期間深圳文化生活“不停擺”

2020 年 2 月 12 日,深圳保利劇院試水將線下演出轉為線上“雲劇場”,話劇《又一個黎明》、生態多媒體演出《水 · 彩》完整版視頻相繼和大家“雲”上見。3 月 2 日,經總部整合資源,“保利雲劇院”正式上線。在“雲劇院”,不光為網友免費提供欣賞《北京人》《新原野》《海鷗》《悲慘世界》《大河之舞》等多部經典名劇的機會,還開設“音樂啟蒙趣味課堂”“何佔豪講述《梁祝》創作之路”等線上大師課,以及各類藝術大講堂。

最新一期“保利雲劇院”,推出了世界名劇專場,《阿依達》《魔笛》《賽維利亞理髮師》《吉賽爾》《卡門》《羅密歐與朱麗葉》匯聚,堪稱藝術盛宴。

深圳保利劇院營銷總監餘翔:

“保利雲劇院”包括以下幾大板塊:戲劇、戲曲、音樂會、大師課、文藝戰疫。最初是深圳保利劇院將原創話劇《又一個黎明》放上微信平臺播放,反響非常好,北京總部也同時整合全國及國際藝術資源,打造出“保利雲劇院”這個雲觀演平臺,每期推出耳熟能詳的舞臺作品視頻。接下來,我們將努力協調版權等多方資源,繼續推進“雲劇院”項目,用更多好戲激發大眾觀看興趣,滿足個性化需求,普及藝術門類。

深圳晚報記者 李福瑩 馬君桐 楊慧 趙偉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