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軍工子弟戰“疫”小記

文|鄧龍


3月31日,距離武漢封城兩個月零八天,武漢蔡甸區軍工社區0二小區的生活,井然有序,一派祥和。社區居民按部就班地繼續宅家;小區的道路上偶爾能見到幾個前往大門口取包裹、購物的居民;旁邊的工業園區已經復工多日,多日不見的機器轟鳴聲,有節奏地歡騰著。平靜、安寧的社區,讓社區書記鄭勇的心裡的那塊石頭落了地,臉上也有了舒緩的笑意。

軍工社區下轄的兩個小區“四類人員”連續一個月清零,社區居民生活物資調配供應井然有序,社區治安環境良好,無安全事故,無群體事件出現。


封城故事|疫情中的軍工子弟戰“疫”小記

軍工社區書記鄭勇(右二)和他的“戰疫”團隊

武漢封城前,正值春節期間,軍工社區正常放假,有7名工作人員或因外出過年、或因封城被阻隔在外不能到崗。從1月23日封城到29日期間,鄭勇帶著2名“兩委”成員一直硬撐著,那幾天,正是疫情爆發期,鄭勇帶領他的戰友始終堅守在社區防疫一線,通宵達旦。

1月23日,也就是封城的當天,小區出現首例發熱患者(後確診),因患者及家屬四處找車去醫院,立即引起鄭勇的警覺,他馬上聯繫病人家屬瞭解情況,並迅疾向上級部門彙報,接著趕緊電話聯繫區某醫院。這一系列的動作幾乎是在十分鐘之內完成的。這種事情還是頭一回遇到,打完電話,鄭勇的胸口像壓了一塊石頭,沉甸甸地難受。


封城故事|疫情中的軍工子弟戰“疫”小記

帶頭在小區大門值守、測體溫


從這一天開始,他再也沒有睡過囫圇覺,沒吃過安生飯,原本白皙的臉頰變得黑黑的,那是人疲憊至極的表露。

1月24日正是農曆除夕,家家吃團年飯。鄭勇和同事顧不上回家,一直堅守在值班室。昨天出現的發熱患者還在家裡等著,下午4點,經鄭勇多方協調聯繫,救護車終於開進了小區。當時,天下著小雨,鄭勇只戴了一次性口罩,在沒有其他防護的情況下,他隻身引導著救護車來到患者樓下,並一直等到病人上車,救護車離開小區,他才回到辦公室。當時的場景被小區居民拍了短視頻發到群裡,一時陷入恐慌的社區居民們看到鄭勇主任及他領導的社區團隊,在防疫一線義無反顧地戰鬥身影,感受到了莫大的安慰,增強了戰“疫”必勝的信心。

在封城的最初幾天裡,在一無資源二無外援的情況下,鄭勇鼓勵社區人員克服困難,並自掏腰包購買高價口罩,積極籌措消毒液,組織和安排物業對小區主要樓道進行集中消毒噴灑,及時清除了病毒擴散的危險。由於當時醫院一床難求,鄭勇只得讓發熱患者在家自行隔離,社區認真監督,做好患者家庭的送藥、測溫和生活保障工作。做好社區防控宣傳,消除了小區居民恐懼不安的心理。


封城故事|疫情中的軍工子弟戰“疫”小記

給居家隔離人員送菜


2月19日,小區某樓棟一高位截癱、臥床多年的居民出現發熱症狀(後確診),通過社區多方對外聯繫,下午120急救車開進社區。車上兩位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上樓抬病人,因病人膀大腰圓,身體超重,兩位工作人員實在是抬不動,於是就聯繫社區幫忙抬病人。當時天色將晚,鄭勇正準備下班回家,接到電話後二話沒說,立即戴上口罩、手套,就跟另一位同事一起上樓幫忙抬病人。當時,疫情已經非常嚴重,談“疫”色變。一般人早就躲得遠遠的,但作為社區領導,他不上誰上?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軍工社區也成了阻擊疫情的主戰場,身在抗擊疫情的前線,鄭勇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克服物資短缺、人員不足的困難,艱難地開展工作。

封城故事|疫情中的軍工子弟戰“疫”小記

前往火神山醫院為確診住院病人送生活日用品


隨著區直機關人員下沉社區,招募的志願者到位及外援物資的到位,鄭勇領導下的社區、物業、業委會、下沉機關幹部和志願者隊伍“五位一體”的防控體系建立起來。綜合防控人員各就各位,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這種窘境才得以逐步改善。2月23日,距離封城滿一個月,鄭勇疲憊的面容,偶爾露出些許難得的笑意。

在這兩個月裡,鄭勇拖著膝關節病患嚴重的雙腿,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下沉幹部和社區志願者,有條不紊地推進著小區防控管控工作,他們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每天重複著小區巡查、門崗測體溫、勸導督導、排查消毒、網上諮詢,網上購菜、送醫送藥、物資發放、登記造表、上報信息、困難幫扶,等等繁瑣細碎的工作。沒有休息,不分晝夜,餓著肚子到晚上九、十點,甚至到凌晨回家是常事。

封城故事|疫情中的軍工子弟戰“疫”小記

社區組織開展尋燈夜查,確保不漏一戶


他們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吃泡麵,食無味、寢不安;對上要交待、對下要負責,還要面對一些群眾的怨言甚至投訴,還要考慮自身的安全以及一家老小的健康;拿著二千多的薪水,卻幹著心繫千家萬戶的大事。

鄭勇的閨女也是一名黨員,在其他社區工作,同樣奮戰在防疫一線,無論多晚回到家裡,父女倆都要交流防控工作經驗和心得。他還勉勵女兒:“不是我們不害怕,是肩上的責任讓我們無法迴避;不是我們不怕死,是黨員的使命讓我們必須衝向前。”這段日子裡,回到家裡他和閨女吃飯都跟家人分碗筷,睡覺跟老婆分床睡。老婆覺得他日夜值守在一線,太辛苦了,就把床讓給他,自己睡沙發。年逾八旬且腿腳不便的老父親獨居在另一棟樓,也需要他照顧,他只能偶爾打電話問候一下,給老人送藥送生活物資時,連門都不敢進,匆匆交代幾句就趕緊離開。

在上級組織領導下,在一線戰疫人員團結協作下,還有1400多戶居民群眾的支持配合下,疫情得到初步控制,軍工社區也被認定為“無疫情社區”。有些居民開始出現放鬆警惕、出門聚集的現象。鄭勇同志心急如焚,他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整個武漢市、蔡甸區的防疫形勢依然很嚴峻,社區防控決不能有絲毫鬆懈,他審時度勢,一邊根據相應政策調整管控辦法,一邊趕緊佈置工作人員、下沉幹部和志願者加大巡查力度,宣導、規勸居民有序下樓放鬆、單人活動,防止人員聚集,杜絕交叉感染的巨大隱患。

封城故事|疫情中的軍工子弟戰“疫”小記

鄭勇為老年人送愛心菜


社區在繼續嚴防死守的基礎上,為了配合後續部署復工復產,社區馬上又投入到同樣刻不容緩的復工復產、人員流動的管理工作中去。鄭勇親自佈置、親自參與,有序安排復工人員返城,做好疏散外地滯漢人員儘快離漢、離省的大量準備工作,又開始夜以繼日地排查、上報,通知核酸檢測,等等事情;與此同時,還要依據上級的計劃安排,有序安排好疫情期間亡故人員的安葬事宜,兵分幾路安撫逝者親屬,協助、陪同逝者親屬到殯儀館領取骨灰盒,再到陵園安葬等,隨時協調,事無鉅細。社區有3例非新冠肺炎病故,正常病故

武漢疫情期間,社區有3例非新冠肺炎感染病故者,屬正常病故。但由於情況特殊,根據有序安排,防止聚集的規定,要求對逝者當天進行免費火化,免費寄存骨灰,但不能馬上安葬,給喪戶帶來了一些精神損失。現階段對從簡安葬喪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

無論是作為社區領導,還是軍工子弟,在此次武漢戰“疫”的防控工作中,鄭勇牢記責任在肩,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始終堅守為民、愛民,心繫群眾,關愛民生的初心,始終記住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個軍工子弟。

封城時悽風冷雨,兩個月後迎來春暖花開。社區戰“疫”,曙光初現,鄭勇心上那塊沉重的石頭雖然落地了,但他和他的“戰疫”團隊仍然繼續堅守在防控一線,負重前行、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