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60歲不死就活埋,老而不死視為賊?

60歲不死就活埋的傳說流傳於東亞整個地區,這種事也稱“瓦罐墳”、“花甲葬”、“六十還倉”、“棄老風俗”。但是在史冊中沒有詳細記載,皆是民間傳說。這個傳說不管是在南方北方,還是國內國外,此傳說都很雷同。由此可以猜測這種習俗確實普遍存在過,並且影響的地區很廣泛。


“瓦罐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60歲不死就活埋,老而不死視為賊?


傳說在古代,有一個皇上,他認為老而不死是為賊。他覺得人的壽命是老天給的,如果一個人到了60歲還活著,那就是在老天的壽命,會影響國運。人老體衰後,只會消耗糧食,而不能勞動,給年輕人增加負擔。於是下令,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如果還活著,子孫就要將其活埋,否則年輕人就要受到懲罰。

這個法令下來後,天下譁然。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講孝道的國家,對於生自己養自己的父母,自然是捨不得下手的,但是不執行的話自己和孩子也會因為抗旨被抓被懲罰。老人不想因此連累自己的子孫,就勸自己的孩子說:“兒呀,反正孃的年齡也大了,也都活夠了,你就不要違抗皇上的指令了。”

為了在父母的最後時光多陪一陪他們,孝子們儘量的拖延時間:建一個小墳頭,老人住到裡面去,孝子每天給老人送飯的時候帶上一塊磚砌在墳上,等墳都被磚堵死後就不再送飯了,讓老人在裡面自生自滅。


“瓦罐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60歲不死就活埋,老而不死視為賊?


類似這樣的傳說還有很多版本,有說這是秦始皇時候的法令,又說是宋朝時候的風俗,還有說這是遊牧民族遷徙的時候流傳下來的風俗,年滿60歲的長輩就會被子孫安置在瓦罐墳中,每日送一次飯瓦一塊磚,待到360天之後墳被堵死,就算安葬了老父親。

日本的記載也有類似傳說,傳說在一個貧困的山村中,為了節約糧食,老人活到70歲時,就要把他背到山上,任其自生自滅。


“瓦罐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60歲不死就活埋,老而不死視為賊?


這些傳說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覺得人老了之後,就沒有用了,只會給晚輩增加負擔。但是中國還有一句老話,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此,一些反對“瓦罐墳”的人,又把故事講了下去。

傳說在這條法令執行多年,已經演變為一個習俗以後。

有一年,京城裡鬧老鼠,很多戶人家都被老鼠偷了糧食,就連很多大臣家中也出現了這個問題。由於老鼠越來越多,越來越肥,這件事很快傳到了皇上的耳中。他招來群臣,商議個對策,但朝中的大臣都無奈搖頭,都沒有辦法。後來,一個大臣在給他父親送瓦罐飯的時候提了一嘴,他父親聽完以後哈哈一笑,對他說:8斤大狸貓可避千斤鼠。

大臣回家後聽他父親的,找來了一隻8斤重的大狸貓,養在家中,果然就再沒見過老鼠。於是大臣趕緊將此事彙報給皇上。皇上用他的辦法,很快京城的老鼠就消失了,跑的跑,死的死,據說因此貓鼠之仇不共戴天!

“瓦罐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60歲不死就活埋,老而不死視為賊?

後來皇上嘉獎了這個大臣,並問他這個主意是誰想出來的,大臣回答是自己的老父親,皇上這才知道,人老了還是有才能有用的。從此廢除了這條法律。


​當然,這也都只是傳說,實際上中國歷史上對孝是非常推崇的,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孝順父母和長輩是做人的根本。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不可能會出現“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