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公園限制客流提倡“走馬觀花”

陽春三月,前往公園遊園、賞花的市民遊客逐漸增多。面對不斷攀升的遊客量,東城區內各大公園在落實原有“入園體溫測量”“檢票處設置一米線”“購票、測體溫保持間距”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加強園內防控宣傳提示力度,提倡市民“走馬觀花”式遊園,並通過微信、微博推出“雲遊園”“雲賞花”服務,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盡享鮮花爭豔的美景。

記者走一線 | 各大公園限制客流提倡“走馬觀花”

據瞭解,東城區現有公園23個,其中市級公園4個、區園林系統管理的註冊公園19個。目前,除龍潭西湖公園因施工處於閉園狀態,區內22個公園均正常對外開放。


消防巡邏車變身防疫提示宣傳車

3月27日下午,記者在地壇公園看到,公園門前的電子屏滾動播放著疫情防控措施及方法,由地壇公園管理處製作的“遊園提示”板倡導市民在遊園過程中做好疫情防控。在公園購票處,地面設置有“一米線”標識,工作人員提醒遊客保持安全距離排隊購票。2名工作人員在門口為遊客測量體溫,在確認遊客體溫正常並佩戴有口罩後,才允許遊客入園。

記者走一線 | 各大公園限制客流提倡“走馬觀花”

記者在公園看到,當天的遊客不多,隨處可見寫有“園內活動不扎堆、不聚集、不集中鍛鍊身體”的提示牌,以及疫情防控期間公園遊覽須知和遊園提示。幾名佩戴“紅袖標”的工作人員在園內巡視,提醒遊客不要聚集。

記者走一線 | 各大公園限制客流提倡“走馬觀花”

值得一提的是,地壇公園內,消防巡邏車變身為防疫提示宣傳車,車上安裝的擴音器循環播放著“請您在園內遊覽時全程佩戴口罩,不要扎堆、不要聚集……”的防疫提示語。宣傳車在公園內緩緩行進,提醒遊客做好防護。

記者走一線 | 各大公園限制客流提倡“走馬觀花”

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為了讓市民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到春季美景、瞭解到公園文化,各大公園紛紛通過微信、微博發力出招。天壇公園在微信公眾號推出全景漫遊功能,進入該功能便可看到園內各景點的全景圖,並配有語音介紹經典歷史,讓市民“宅”在家,“雲遊園”;今年是社稷壇(中山公園)建壇600週年,中山公園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歷史文化宣傳板塊,在線為市民講述社稷祭祀的始末緣由。

記者走一線 | 各大公園限制客流提倡“走馬觀花”

多個場所暫時關閉限制客流

在大人流監測管理方面,東城區園林綠化局對各公園瞬時遊客量及疫情防控期間最佳遊客量進行數據測算核定,按在園遊客每人使用15平方米公共遊覽空間控制遊園瞬時人流量。通過監測遊客量數據,實行瞬間流量三級管理,分別啟動管控預案措施,將園內遊客量控制在往年同期的40%以內。

記者走一線 | 各大公園限制客流提倡“走馬觀花”

為減少聚集遊園,天壇公園採取提前一天線上預約購票和限流措施,並關閉了園內祈年殿、迴音壁等場所;地壇公園則關閉了黃祇室、方澤壇,並對園內健身器材區域進行封閉,暫停使用;中山公園關閉了園內唐花塢、蕙芳園、社稷文化展、園史展等,並在春花重點區域梅園實行了單向通行疏導措施,增派職工做好梅園重點部位、出入口限流管控及外圍客流疏導工作。

記者走一線 | 各大公園限制客流提倡“走馬觀花”

此外,青年湖公園每小時上報公園各門區遊客量;南館公園在兩門區安排雙崗值守加強出入園管理;柳蔭公園在門區增設計數器,加強出入園統計。

記者走一線 | 各大公園限制客流提倡“走馬觀花”


溫馨提示


提前查詢公園購票方式,錯峰出行,配合門區驗票測溫。入園後注重自身防護,佩戴口罩,分散遊覽,保持觀賞拍照距離,不要聚集出行,不要扎堆遊覽。疫情防控期間,提倡“走馬觀花”逛公園,距離產生美,做安靜文明的遊園人。


文字 | 王慧雯

攝影 | 王慧雯 陸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