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哭著打電話來說天天被後媽罵,我做為母親,我應該怎麼辦?

廣西梁姐


離婚時不考慮對孩子的影響,自私的人!自己不養孩子,指望後媽能養好?


沙漠孤舟937


女兒哭著打電話來說天天被後媽罵,作為母親肯定很傷心。離婚對大部分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傷害的。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孩子在哪裡都感覺是外人。針對你家女兒的情況,我建議:

1、你有經濟實力,就爭取女兒的撫養權,把女兒接到你身邊來養。俗話說,有後媽就會有後爸,不能說你前夫一定也會對女兒不好,但因為男人總是大大咧咧的,對家庭瑣事不關心的,所以家裡事情都是女人在處理。女兒和後媽關係處理不好,生活中肯定會吃許多暗虧。孩子是媽身上掉下來的肉,你有能力可以養女兒,那還是要找你前夫把孩子的情況和前夫談一下,爭取把孩子的撫養權放到你這裡。

2、如果你沒法把孩子接過來,那首先要教育孩子要尊重後媽。你沒有能力親自照顧孩子,女兒不得不在那邊生活。那麼你要教育孩子多服從後媽的要求,多尊重後媽的意見,多花點心思討後媽的開心。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有的小孩,對後媽有天性的敵視情緒,喜歡和後媽唱反調,對著幹,這樣做最後吃苦頭的還是孩子。所以要勸孩子放下成見,試著和後媽和平相處。

其次,要找孩子父親談談。一般情況下,父親有時候覺得孩子自己太皮了,是應該罵。但就因為不是親生的,這個罵就會有不同的感受。讓女兒找父親好好說說,把後媽罵她的事情講清楚,看確實是女兒不對,還是後媽不對。你也可以讓父親多多關注孩子。因為你們離婚了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孩子怕再婚的父親不愛她了,所以你可以勸說前夫多關心孩子一點。

總之,有能力的自己來撫養,沒辦法的,只能勸孩子低調聽話一點,少讓人揪住把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寒塘鶴影bean


這個我覺得你可以問孩子是什麼原因:

1.後媽看不慣孩子無緣無故把火撒在孩子身上?

2.是不是由於孩子做錯什麼事情了,後媽在教育孩子?

如果是第一個原因,我建議你可以和你的前夫或者他們家裡人(前婆婆或小姑子)好好溝通下。

不管你們兩因為什麼原因離婚,孩子總是前夫親生的,也是前婆婆的親孫子。

但是溝通也是有技巧的,不能一上來就給他們說後媽打娃,讓他們覺得你在告狀。

你可以說孩子最近老是哭著給你打電話,你很著急,不知道啥原因。問他們家裡是不是出什麼事情了,讓他們和孩子好好談談。

你自己也要提前和娃說好,如果爸爸或奶奶問她,讓實話實說。而且最好有證據,這樣家裡人才會相信。

如果是第二種原因,後媽教育孩子。我想很多人一說起後媽,就想起《白雪公主》裡的惡毒後媽,各種對孩子不好。

但也不排除確實有些後媽做的不錯,可能打孩子也是為了教育。因為我自己作為親媽。有時候,孩子太淘氣了,也會動手打。

所以,建議你先搞清楚原因再去做決斷。


糖小姐666


女兒哭著給你打電話說自己天天被後媽罵,作為母親,你一定很揪心,很難過吧!

孩子就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你不心疼誰心疼?我覺得你先找前夫瞭解一下孩子的情況,看孩子說的是否屬實?是因為孩子對後媽有牴觸叛逆心理還是真的受了委屈?畢竟不是所有的後媽都是狼外婆。

父母離婚,本身對孩子心裡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孩子是不希望父母分開的,她心思單純,不瞭解成人世界的恩怨。爸爸不管找了誰做媽媽,在她心裡,永遠不能取代自己的媽媽。於是她會產生叛逆心裡,故意對著幹。結果遭到斥責,她就更委屈,會找你訴苦。或者是你前夫工作很忙還很懦弱,後媽強勢,她不想養你女兒,故意找茬,而你前夫也不知道孩子的委屈,或者根本不敢管。

孩子給你打電話說明孩子就是想你,想和你一起生活。我覺得你應該好好和你前夫談一談,爭取孩子的扶養權,哪怕你辛苦一些,條件刻苦一些,孩子在自己身邊還是踏實些,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何況還是女兒,跟著媽媽會更好一些。

相信你也不捨得自己的親骨肉被的女人欺負吧,趕快把女兒接過來,一起好好過日子吧。祝你們幸福!





冷月無聲zhen蓁


您好,聽到您的情況我很難過,孩子是媽媽懷胎十月曆盡艱難生下的,沒有一個媽媽不希望孩子生活的好,無論她自己的境況如何。不知您的情況是不是適合撫育孩子,但從孩子打電話向您訴苦的情況看,孩子是很想跟著您生活的,孩子有這個心思是不是故意觸怒繼母從而回到您身邊呢?

如果您的情況能夠撫育一個孩子,我想孩子還是您扶養比較好,如果打官司法官也會尋求孩子意願的。從您的描述來看,孩子已經觸怒繼母或不得繼母喜愛,連表面的和諧也不想維持了,由此可知您的女兒在繼母手下過的並不好,以後更加難以預料。還在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很容易有心理疾病,您能提出問題證明您也很著急,希望您儘可能把孩子接到身邊照顧。

如果您的情況實在不適合照顧孩子,您應該瞭解一下這種情況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如果從一開始繼母對孩子就是如此,您應該爭取前夫的意見,把孩子送到奶奶或姥姥家撫育,定期給予撫養費,為孩子爭取一個溫馨和睦的環境。如果從一開始繼母對孩子還是不錯的,只是孩子事事與您比較,處處與繼母作對才造成的這種情況,您應該慶幸孩子還沒捱打,繼母還不算太差,您應該和孩子講清現在的情況,您的難處,希望的到孩子理解,讓孩子自己選擇去姥姥家、奶奶家,或是您陪同她去給繼母認錯,希望得到繼母原諒,以後大家好好相處。當然,若是您的孩子滿十八週歲是可以選擇自己居住的,但不建議如此,畢竟是個小姑娘,一人在外不安全。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希望您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個溫馨的生活環境。



水木湛清華smzqh


世上只有親媽好,很少有後媽對孩子好的。我具體來講講

①有一種後媽,她不敢管孩子,畢竟不是自己的,怕管了被孩子他爸誤會,這是比較好的後媽了,至少不欺負孩子。但是就這樣放手,不管你,看著孩子墮落,比如行為舉止禮儀也不教教孩子,就慢慢變得沒家教。這算是比較好的後媽了,至少不打孩子,欺負孩子。

②第二種就慘多了,這種後媽生活裡比比皆是。當著孩子爸爸對孩子好,孩子爸不在就虐待孩子,打孩子,給孩子吃剩菜剩飯,這是有的,我們村有個小女孩媽過世了,爸重新給她找了個後媽。那小女孩日子一天天難過,吃搜飯剩飯,不給穿好衣服,不給洗澡,天天轟門口,病也也不管,頭上長蝨子了,餓得瘦骨嶙峋,太殘忍了,還天天打孩子,孩子奶奶看不下去了,才把孩子領家裡奶奶撫養,可是奶奶年紀大了,還能撫養她多久。

孩子跟媽媽好一點,不受氣,爸爸找了後媽,不知道後媽對自己孩子會怎麼樣,這些都是控制不了的,有能力就要回撫養權或者讓自己爸媽帶帶吧,孩子跟後媽真的很受氣的,沒幾個後媽會對孩子好的,太少了。

一個孩子的童年就那麼幾年,多給點快樂,不要留下陰影。



小裡解憂雜貨鋪


要回孩子的撫養權,讓前夫出孩子生活費,不行就走法律程序


楓153396196


你好,我在佘山,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女兒哭著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媽天天打罵她,我該怎麼辦?

馬上跟孩子爸爸哥做好溝通,看看是不是女兒不聽話?還是後媽是惡毒?如果是後者,請你拿起法律的武器要回撫養權。

不管你是再婚還是單身?不管你多麼困難,你都要多關心關心你的女兒。這麼大的孩子,正是叛逆的時候,缺少安全感,缺少家庭的關愛,這樣在他幼小的心靈裡會留下終身的陰影,這是做父母的責任,為人父母就要承擔起教育,關愛孩子的責任,讓他心身心健康的成長為社會做出有用的人才!


我在佘山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覺得好心痛,這些本來不應該她來承受的。也不是她這個年齡階段可以承受的。

首先,你女兒哭著打電話來說天天被後媽罵,也就是說明了一個問題,她在與後媽的相處過程中,非常的不愉快。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出現,又是你們失敗的婚姻所帶來的,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沒辦法,給她提供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而作為年幼的女兒,她沒有辦法選擇,只能無奈的接受,但是她又實在承受不了。所以你要理解孩子,給以孩子更多的關愛,瞭解她內心的想法,才能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次,作為母親,也有撫養孩子的義務,如果你的條件允許,現在孩子受委屈,需要你,我覺得你有必要把她帶在身邊安撫一下她。

女兒哭著打電話來告訴你,她是來尋求幫助的,如果這個時你不給予支持,孩子會很失望,心靈上面也會受創,會感覺到非常的無助。畢竟孩子還小,年幼的她一下子還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你要給時間她過渡一下,建議你先帶段時間,如果你的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在身邊撫養,他爸爸也出撫養費。你受罪就算了,不能讓小孩受這個罪,小孩太無辜,太可憐了,如果自己的父母都能給予愛,你還指望別的女人給她母愛嗎?這一點可能誰都清楚,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理解。

另外一種情況,如果你條件不允許,那你可以找孩子的爸爸商量,因為孩子已出現這種情況,作為父母,應引起重視,大家協商共同培養好孩子。

我覺得不管過去怎麼樣,為了孩子,孩子是無辜的,要大家配合,共同教育,共同培育,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讓孩子的爸爸出面和後媽溝通,孩子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讓她多理解一下孩子,孩子是無辜的,不要傷害無辜的孩子,心平氣和的正確的對待孩子的成長。

再次,如果這個以上兩個辦法都不行,還可以把孩子的爺爺奶奶請來溝通一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人心都是肉長的,爺爺奶奶都會比較心疼孫子孫女,把你的處境和孩子現在的處境告訴他們,讓他們幫幫忙,或者是先讓爺爺奶奶帶一段時間。等孩子慢慢適應了,再接回去。

但是不管是以上的哪一個方法,作為父母的都要給予她足夠的關愛。

有空的時候你要多去看看她,問問她生活上需要什麼,並告訴她父母,永遠是你身後堅強的後盾,我們是不會拋棄你的。有什困難就讓我父母商量,我會想辦法解決。當然你也要做好父母的榜樣作用。

以上是我的個人的觀點以及我的建議方法,希望能幫助到您!


子步京涵


若後媽故意對孩子惡毒,這事不能忍!保留錄音,去探視孩子,尋找證據,留存證據,奪回撫養權。法律服務可以聯繫我。若正常管教孩子,即便換成你,也應管教,那就要做孩子的工作,學會感恩,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