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第一書記”禹世鵬: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楊慶國

“咱村的疫情防控形勢現在逐漸好起來,但是仍然得做到防疫防控不放鬆。同時,咱村春節前後的有些工作因為疫情延緩了,現在咱們得把沒有完成的和滯後的工作‘搶’回來。”在東平縣州城街道單樓村會議室裡,山東黃河河務局省派“第一書記”禹世鵬正同村“兩委”成員和黨員一起探討加快推進復工復產。

單樓村在春節前建設的佔地600平方米的糧食存轉倉庫,因進入冬季後氣溫降低,倉庫外機械作業路面無法澆築,本計劃節後氣溫回升後施工,但遇到疫情一直沒有開工,也導致倉庫不能及時交付使用。“沒有辦法開工不要緊,咱先提前聯繫施工方和材料,一旦具備開工條件,咱立馬就可以辦。”禹世鵬在村“兩委”會上提出思路,“兩委”成員分頭行動,同施工方談判、給運營業主做工作、落實物料、提前組織人員,各個環節有條不紊。

現在,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向好,目前已具備開工條件,部分砂石也開始組織運輸。“我當時選擇和單樓村簽訂運營協議,就是看中了這種服務和效率,更是看中了咱村禹書記的務實和接地氣。”運營業主老喬看到倉庫配套設施建設如期復工激動地對記者表示。

禹世鵬是山東黃河河務局派駐到單樓村幫扶的“第一書記”,村裡群眾無論年齡大小都喊他一聲“禹書記”。在村裡負責抽廁圈糞水的杜兆明老人說:“禹書記第一次來俺家,知道俺抽糞水,一點嫌棄都沒有,平時見面都是尊稱,這個年輕人,不但有禮貌,還關心老百姓,這不,禹書記又跑地裡去看澆地了。”

禹世鵬天天往地裡跑,看這個、問那個,漸漸的心裡有了一個“大算盤”,就是要幫著村裡群眾實現近400畝土地的澆灌自動化。

“三四百畝土地種的基本都是小麥,復工復產後第一時間就是春灌,這麼多地這麼多農戶,輪流澆水也得好多天,水量還差,一個不好就會耽誤農時影響收成。”單樓村黨支部書記劉慶廣是本村的種糧大戶,也是本村種糧戶的主心骨,他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單樓村現有耕地430餘畝,但水井卻只有13眼,在枯水期僅有7眼井水量穩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禹世鵬和村“兩委”成員一直不忘搶抓時機開展春季生產,當前小麥返青後已進入拔節期,春灌尤其重要,如何保證春灌及時水量充足關係到群眾的切身利益。

“灌溉自動化的最大優勢在於節水,在大面積灌溉的時候能確保滿足農作物需水要求,最終實現節約農業種植中的灌溉成本,提高收入。”在經過實地查看和對比往年春灌情況後,禹世鵬心裡有了底。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禹世鵬實地考察單樓村糧食種植情況,向群眾瞭解近年土地灌溉和糧食收成情況,通過網上學習、向行業內專家諮詢,一張實現農田智能灌溉的藍圖浮現在腦海中。“目前,我們的灌溉自動化項目已取得黨員群眾的支持,接下來,我們將加快規劃設計,形成完整的實施方案,加大資金對上爭取和自籌進度,爭取今年實現目標。”禹世鵬信心滿滿地說。

當記者問禹世鵬有什麼想法或心願的時候,他笑著說:“時間過的太快了,我希望任期內能夠多給群眾做些實事。”

駐村以來,禹世鵬同村“兩委”成員一起,制定村級發展工作目標,提出“打造一個堅強的支部班子,圍繞脫貧攻堅和村集體經濟提升兩項任務,努力向實現鄉村振興目標邁進”的工作思路。2019年,禹世鵬幫助選配村黨支部書記1名,調整村“兩委”成員2名,建設下臥式冬暖大棚和糧食存轉倉庫各1座,帶動貧困群眾就業20餘人次,實現村集體增收。2019年12月,單樓村入選山東省首批“十百千”工程創建示範村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