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縣:"黨支部+扶貧車間" 貧困戶成為產業工人

永登縣——

“黨支部+扶貧車間” 貧困戶成為產業工人

近日,在永登縣坪城鄉小砂溝村“騰達”扶貧車間裡,展現出一幅忙碌的工作場景。一臺臺精密的縫紉機在工人熟練的操作下,有條不紊地生產著口罩、迷彩服。扶貧車間增加了群眾收入,把貧困戶逐漸培育成“產業工人”。

“噠噠噠……噠噠噠……”輪軸轉動,一臺臺精密的縫紉機在工人熟練的操作下,有條不紊地生產著口罩、迷彩服;華有玲忙著把一批批成品疊放整齊……近日,在永登縣坪城鄉小砂溝村“騰達”扶貧車間裡,展現出一幅忙碌的工作場景。

54歲的華有玲是“騰達”扶貧車間的熟練工,她家有6口人,屬建檔立卡戶,2014年脫貧後由於人口較多,家庭人均收入一直在脫貧線以上浮動,且浮動不大。為此,扶貧車間一建成,村黨支部就積極動員華有玲參加培訓,成了扶貧車間的一名工人。現在她每日工資能穩定達到70元以上,她家也達到了脫貧的目標。

建檔立卡戶王瑛是一名聾啞人,她的丈夫馮有海肢體殘疾,全家僅靠種植蔬菜為生,收入低,難以脫貧。扶貧車間建成以後,王瑛主動報名,成為扶貧車間第一批縫紉工人。經過王瑛的不懈努力,成了車間裡產量最高的人,每天工資能達到90元以上,家庭收入快速增加。2019年,她家也如期實現了脫貧。

“小砂溝村產業結構單一,靠天吃飯的問題由來已久,村民文化素質不高,外出就業務工難度較大,村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整體偏低,特別是貧困戶收入來源單一且不穩定。2019年,小砂溝村在幫扶單位市委辦公室的鼎力支持下,引進了全市第一家‘騰達’扶貧車間。由甘谷縣騰達實業有限公司投入設備、提供原料、進行培訓,小砂溝村提供用房、選派工人參加培訓就業,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坪城鄉副鄉長霍發宏介紹,扶貧車間前期投資11萬元,開展技能培訓40餘人,安排勞動就業21人,其中建檔立卡戶8人,主要生產迷彩服、校服、護士服等。扶貧車間掛牌運行後,月產服裝500多套。今年三月份開始生產口罩,公司提供原料,車間負責加工,日均產量在2000只以上,口罩加工完成後由公司總部負責消毒包裝即可上市。

扶貧車間增加了群眾收入,把貧困戶逐漸培育成“產業工人”。在推動扶貧車間步入生產正規的同時,小砂溝村黨支部進一步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黨支部+扶貧車間”模式,積極推進基層黨組織向扶貧產業有形覆蓋,由村黨支部選派有能力有擔當的優秀黨員在參加前期培訓的基礎上,負責車間工人的培訓、考勤、成品檢驗及運行管理工作,在引導小砂溝村留守婦女解放思想,努力通過勞動致富的同時,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在產業扶貧上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扶貧車間長遠健康發展,進而實現抓黨建、興產業、促脫貧的協調共進、互促共贏。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忠德 特約記者張春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