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多倫路,東起四川北路,向西再折向北到四川北路接東江灣路處,成L形,全長不足550米,卻蜿蜒而行,曲徑通幽。街道兩邊的小樓鱗次櫛比,風格各異,每一棟都好像訴說著一段歷史。今天一起走進這條小馬路,看看是否能勾起你曾經的回憶?

20世紀初,多倫路的位置還是一條小河浜。當年有個叫竇樂安的傳教士來到中國,買下了這片土地,並填河造了一條路,取名竇樂安路,也就是現在的多倫路,隨後人們開始在此買地造別墅。就這樣,這條小馬路很快成了五方雜處的小世界。

【記憶】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多倫路是中國近代史上臥虎藏龍之地,在20世紀初也是文化界的重地,近代許多彪炳史冊的文壇名流都曾工作、居住於此。

【記憶】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這裡有一條叫景雲裡的弄堂。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曾經居住過魯迅、柔石、葉聖陶、茅盾等一批新文化運動的精英。

【記憶】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多倫路上成立,以魯迅為旗手的左翼文化運動自此蓬勃興起,在中國革命史和現代文學史上寫下不朽的一頁。

【記憶】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1998年,虹口區政府本著“修舊如初”的原則,對多倫路進行了保護和開發,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藝術化、時尚化的特色社區。

【記憶】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多倫路從一個側面集中展示了上海一百多年來城市發展的縮影,是海派文化百年滄桑的“活化石”。被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評為上海特色文化街,也被評為上海市群眾文化活動特色區域。

【記憶】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多倫路在這古樸與現代、凝重與輕靈之間,散發出耐人尋味的文化魅力。

【記憶】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鴻德堂

【記憶】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夕拾鐘樓

資料:虹口區新聞辦、上海音像資料館、市文旅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