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之時,冠狀病毒會消失嗎?

王--宏


中國目前防疫工作初見成效,就當前全球的疫情愈加惡劣和失控的狀態來看,並不會消失。

“到四五月份氣溫升高,病毒就會失去活性,逐漸消失。”“那為何很多地方仍會發生疫情?”

近日,網友圍繞相關問題爭論不休。長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病毒學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李巖。李巖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0308校友;2012年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學位。

李巖教授表示,“我聽說過這種說法,說氣溫升高新型冠狀病毒會自行消失,其實這是根據當年SARS病情發展的一種預估,新型冠狀病毒被發現還不到一個月,針對此病毒的研究剛剛開展,病毒會不會因為氣溫升高失去活性,科學上還沒有結論。”

近日,網絡還傳言,已經治癒出院的患者,身上可能攜帶少量的病毒,會繼續傳染給身邊1-3個人,應該讓治癒出院患者再次隔離10-14天。

針對這一問題,李巖說:“患者出院有嚴格的標準,包括臨床症狀消失、連續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等。就目前流行病學觀察,此病毒最長潛伏期在14天左右,另外臨床檢測還涉及到靈敏度、準確性的問題。即使已達到臨床出院標準,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再自我隔離一段時間。”



銀河系黃曉梅


春天到了,花兒開了,天氣也暖和了起來。

 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日漸向好,工廠開始復工,商場開始營業,景區漸次開放,世界彷佛從冬眠中甦醒了過來,又呈現出往日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 這幾天最明顯的一個感覺就是,出門的人多了,上街的人多了,逛商場的人多了,在外面吃飯的人多了。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我們的疫情防控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人們的工作、生活正在逐漸恢復,慢慢步上正軌。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疫情還沒有過去,神經還不能鬆懈,抗“疫”戰爭還有“最後一公里”的路程需要大家共同堅守。 越是神經鬆懈的時候,越是危險來臨的時候!千萬別一個半月都扛過來了,卻倒在黎明到來之前。 在醫院上班的醫護朋友們都有體會,與外界整體情緒樂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天,醫院的防控措施反而更加嚴格;而且伴隨病人的加速回流,醫院的防控局勢更為嚴峻。

 

據新聞,3月4日,華西醫院一名來自外地的患兒(1歲)的陪護(母親)在住院第三天時,因出現發熱,經相關檢查,最後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終結了成都市連續十餘日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良好局面。 而連日來,有多家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都安然無恙的醫院都拉響了警報,雖然最後被證明是虛驚一場,但卻著著實實給大家一記當頭棒喝,提醒我們形勢依然嚴峻,遠沒有到可以放鬆慶功祝賀的時候。 前兩天上門診的時候,病人特別多,從早上一直看到下午1點半才結束,幸好門診辦公室的老師及時調整診室,才沒有影響下午坐診的老師看診。 總體感覺,一是需要做手術的腫瘤病人增多,因為疫情影響被壓縮的非疫情病人的治療需求正在逐步釋放;二是普通的輕症病人或是複查病人增多,大家對疫情的警惕已經開始放鬆。 有幾個病人是直腸癌行手術切除的同時行預防性腸造瘻的,希望住院行造瘻口還納手術;也有些是手術後的病人,希望做全面的複查。 其中有個病例的情況最讓我哭笑不得。 患者來自外地,7年前做的結腸癌手術,手術後也沒規範地隨訪檢查,上一次複查是兩年前。這一次,不知道是疫情的影響提高了健康意識還是心血來潮,病人的愛人非要鼓動她過來檢查,她又不肯,結果兩口子又做高鐵又坐地鐵的從外地趕將過來,一路都在鬧彆扭,到了診室還在拌嘴。 當然,對這些病情不那麼著急的病人,我一律都是“勸返”,暫緩住院或是暫緩複查。 造瘻口還納,如果不是出現相關併發症需要馬上處理,並不著急,也不會因為晚點還納,就影響肛門功能;術後複查,更不著急。雖然我們建議定期隨訪複查,但是,如果沒有特殊不適,複查的時間點並不要求那麼嚴格,提前或順延些時間並無多大關係。 現在仍然是非常時期,雖然大家看到國內疫情在好轉,但是國外的形勢卻越來越糟糕,這反過來又會影響我們國內疫情的防控。

 

新冠病毒的“流氓”之處在於,它的傳染性很強,無症狀感染者,潛伏期患者都有傳染性,所以我們很難判斷看起來正常、安全的人是不是真的正常、安全。 醫院是個人員來源複雜,人員流動極大的地方;門診大廳,候診處、診斷室、檢查室、電梯間又常常是人員集聚場所,容易造成病毒傳播的溫床。 所以,醫院是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疫情期間,如非必要,千萬別腦門一熱就往醫院跑,免得給自己造成風險,給他人帶來麻煩。 那麼,對普通輕症患者來說,什麼時候來醫院比較合適?疫情警報完全解除的時候!如果非要給個可參照的時間點,就是中小學復課的時候。 我喜歡跟那些被“勸返”的病人說,你看中、小學生什麼時候通知上課了,你也可以到醫院來看病了。在這之前,希望你們繼續忍耐,儘量克服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門診時我們醫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不是擔心自己被感染,也不是擔心誤診其他疾病,而是擔心漏診了新冠感染病人! 如果一個新冠病人因為其他疾病來就診,我們只診斷出了普通疾病,而沒有診斷出他的新冠病毒,那麼在病人檢查、住院、治療、手術的過程中,他就會像一個移動的傳染源,感染周圍很多人,這就像一頭狼被領進了羊群,會對周圍每一個沒有抵抗力的個體造成極大的威脅。 而且,由於醫院裡住的病人本身合併有這樣或那樣的基礎疾病,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後果往往不堪設想;再者,由於醫護人員的工作性質,如果醫生或護士被感染,在工作過程中,他或她又會傳染給身邊的醫護人員,傳染給主管照顧的病人,從而造成疫情的聚集性發病。 新聞曾經報道,北京復興醫院發生新冠疫情局部爆發事件,截至2月20日,累計報告核酸檢測陽性病例36例,其中確診病例34例,核酸陽性檢測2例,累計密切接觸者668人。 一旦醫院出現聚集性疫情,病區或科室封閉、相關人員隔離,常規診療工作中斷,造成的影響無法估量。而且,疫情事件之後,當事醫生的生活再也回不到以前,因為不但他要面對內心的歉疚與自責,還要面對事件的追責與處罰,人生軌跡說不定因此徹底改變。 誰都不想成為疫情事件的當事人,但是,理論上,作為臨床醫生,只要疫情沒有被完全消滅,只要還戰鬥在臨床一線,就無法杜絕這種可能。這實際上是個概率性的問題,即使我們再克盡職責嚴防死守,可是在不具備“火眼金睛”的情況下,


早安biubiu


開什麼玩笑,參考印尼和馬來、新加坡、印度熱帶地區溫度一直很高,病毒🦠它消失了嗎?人的體溫也有37.5攝氏度,病毒活得好好的。


觀實Rom工作室


樓主您好: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春暖花開時中國內地的冠狀病毒會消失,而國外隨時春暖花開而爆發式增長,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兒,今年1月2月新冠爆發的時候中國製度可以集全國物資力量來支援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湖北武漢等地。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抗疫的時候錯過了最佳防疫窗口期,正在指責幸災樂禍,致使各國疫情蔓延,各地自顧不暇。

二,中國速度。全世界50%的口罩防疫物資是中國生產的,疫情爆發後中國用10天建造了2所傳染病醫院,口罩產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將口罩生產有每天生產2000萬隻提高到1.16億隻。疫情爆發後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向湖北武漢集結了4萬+的醫護人員。而在世界其他國家防疫物資只能依靠進口,也沒有短時間建造大型傳染病醫院。

三,民眾的自覺性。疫情爆發以為中國民眾自覺的佩戴口罩,減少出門,儘可能在家隔離。而國外民眾極大的不配合,出門不配戴口罩,以聚集遊行宣誓人權。





阿逗127


這次的病毒看來是要和我們玩持久戰了。只能期待疫苗早日投產。這種病毒的變異性很強,一代死了,又寄生出二代。別指望它絕種,只能靠防疫。


好運隨風而來


不會的,疫情不是好事讓世界經濟萎靡,當然也有很多有利的,關鍵看什麼出發點跟怎麼利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