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上回我們說到爾朱兆連吃敗仗,只得向高歡求援,但關於救不救爾朱兆的問題,高歡身邊的諸將意見不一。


有的人說應當救:因為這紇豆陵步蕃也不是什麼善類,不如先下手為強,永除後患。而且救下爾朱兆,可以緩和與爾朱家族的關係,這樣我們可以毫無阻礙地壯大勢力。


但也有的人說不救:這紇豆陵步蕃在中原毫無根基即使攻破晉陽也守不住,不如坐看爾朱兆覆滅,削弱爾朱家族的實力,而後我們在打著為爾朱兆復仇的旗號,奪下晉陽。


在兩派意見相持不下之時,高歡身邊的一位親信獻計:救,但不可急救,應當緩救。打出救援的旗號,先聲奪人,但行軍速度放緩,等爾朱榮和紇豆陵步蕃兩敗俱傷時我們再參戰。

高歡大呼妙計,一路緩慢行軍,走兩天歇一天,又藉口汾河上游發大水,無橋不能渡河,一直磨蹭到爾朱兆快頂不住時才在平樂郡加入戰鬥,兩軍合兵一處,大破布蕃軍,並擒斬之。

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經此一戰,爾朱兆對高歡的仗義援手感激涕零,雙方約為兄弟,進入了一段短暫的蜜月期。

而此時,爾朱家族五大佬盤踞各地,擁兵自重,暴虐無道,天下苦不堪言。

六鎮之亂被平定後,投降的二十多萬部眾更是受盡了爾朱氏的欺凌,民不聊生,短短的幾個月就發生了大小26次叛亂,爾朱氏殘酷鎮壓,幾乎殺掉了一半人,還是制止不住新的叛亂。

“誅夷者半,猶草竊不止。”——《北齊書·神武紀》

爾朱兆不勝其煩,向高歡問計,該如何是好?

高歡說這些人不能再殺了,殺人解決不了問題,大王應該派自己的親信去召集這些人,統一管理。如果再發生叛亂,就處罰這個將軍,這樣叛亂者會越來越少。

爾朱兆大喜,一拍大腿:好!誠如公言,那麼你看誰去召集最合適呢?

這個嘛,這個嘛……高歡故弄玄虛,

一邊坐著的高歡親信賀拔允搶著說:我家主公最合適……


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高歡勃然大怒,揮手給了賀拔允重重一拳,門牙都打掉一顆。

“神武拳毆之,折其一齒。”——《北齊書·神武紀》

高歡將賀拔允罵得狗血淋頭,說天柱大將軍(爾朱榮)在世時哪個不是畢恭畢敬的聆聽他老人家的教誨,現在天柱大將軍雖然不在了,但天下事都是大王(爾朱兆)說了算,你這混賬東西怎敢滿嘴胡言亂語,我非殺了你不可!

說著便去拔刀,爾朱兆趕緊勸住高歡,說高兄,莫動怒,此人言之有理,這件事我看呢還真是非你莫屬。

高歡見爾朱兆已經有了幾分醉意,怕他清醒後反悔,急匆匆拜謝告辭。

出來後馬上宣佈受爾朱兆委託,統領六鎮殘部,並要求各部到汾河東岸集合,各部部眾平時倍受爾朱氏欺凌,如今聽說歸屬高歡統領,個個興高采烈,各部紛紛向汾河東岸靠攏。

“兵士素惡兆而樂神武,於是莫不皆至。”——《北齊書·神武紀》

聚集在汾河東岸的部眾多達十幾萬人,而當時山西一帶旱災嚴重,軍糧奇缺,將士們甚至挖老鼠吃,一個個面如土色,戰鬥力銳減,高歡非常憂愁,於是上疏希望將部隊帶到河北就食,解決糧荒後再回來。

而河北是高歡的老巢……剩下的,你懂得。

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爾朱兆想都沒想就同意了,他的謀士慕容紹宗堅決反對,

萬萬不可,如今天下大亂,四方部眾各懷鬼胎,而高歡又足智多謀,胸懷大志,必不肯久居他人之下,如今又手握重兵,只怕將放虎歸山,不可收拾呀。

爾朱兆不以為然,我和高歡是結義兄弟,他必不負我,你太多慮啦。

慕容紹宗勸道:親兄弟尚且難以信任,更別提結義兄弟。

爾朱兆沉吟不語,這個時候他身邊的親信都已拿了高歡的紅包,自然拼命為高歡美言。說慕容紹宗這廝此前和高歡有舊怨,此番定是公報私仇,其心可誅。

爾朱兆這廝有勇無謀,大老粗一個,一聽這話火冒三丈,將慕容紹宗抓起來囚禁,派人催促高歡儘快出發。

高歡率領大隊人馬出發向河北進發,路上遇到了爾朱榮的妻子北鄉長公主從洛陽回晉陽,高歡眼饞公主的馬隊,腦子一發熱,就搶了三百多匹戰馬,公主大怒,找爾朱兆告狀去了,爾朱兆傻眼了,我高兄弟這是唱得哪一齣?

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這才把慕容紹宗放出來,請教對策。

慕容紹宗說:不急,高歡他跑不掉,還是大王的掌中物。

爾朱兆接納慕容紹宗的建議,親率大軍追趕高歡,一直追到襄垣(今山西襄垣縣)正趕上漳河河水暴漲,沖毀了橋樑,爾朱兆部隊無法過河,而高歡在對岸隔水向爾朱兆解釋說:

我之所以借公主的馬是為了防範山東的盜賊,大王聽信公主一面之辭,前來問罪,我高歡死不足惜,可這十幾萬部眾只怕又要反叛了啊!

爾朱兆聽了這話,也擺了個高姿態,說我呢沒有其他意思,你不要誤會。

隨後爾朱兆輕車簡從,渡河和高歡細談此事。

兩人畢竟曾經約為兄弟,高歡在平樂之戰中也救了爾朱兆一命,說到動情處,爾朱兆拔出刀交給高歡,讓他砍自己腦殼(匪夷所思,想不通……)以證明自己對高歡絕無任何猜忌之心。

高歡也大哭道:自天柱大將軍(爾朱榮)遇害後,我高歡沒有別的願望,只希望大王(爾朱兆)長命百歲,萬壽無疆,現在奸人挑撥你我兄弟情義,大王何忍說出這種話。

爾朱兆大為感動,扔下刀,命人殺白馬,和高歡歃血為盟,結為兄弟。當天夜裡爾朱兆甚至留在高歡軍中,兩人徹夜痛飲。


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高歡的親信尉景準備趁機捆了爾朱兆,高歡阻止說,不可,如果殺了爾朱兆,他的死黨必定聚集起來反撲,我們現在兵飢馬瘦,肯定不是對手,如果再出現一個更厲害的人物,就更難對付了,不如先放他回去,爾朱兆雖然勇猛,但終究是匹夫之勇,不難對付。

第二天一大早,爾朱兆渡河回營,不久又致書高歡,請他過去商議,高歡正要赴約,孫騰扯住他衣服,暗示不能去。高歡如夢方醒,才作罷。

爾朱兆聞訊大怒,隔水叫罵,之後迅速返回晉陽,高歡也不敢多停留,率軍向東到達鄴城(今河北臨漳縣)

一路上嚴肅軍紀,秋毫無犯,大軍經過麥田時,高歡為了防止坐騎踩踏麥苗,甚至下馬牽馬前行,遠近的百姓心悅誠服,人心盡歸於高歡。

到鄴城後,高歡派人到臨近的相州、磁州、魏州借糧,稍事休息後,大軍於普泰元年二月到達信都(今河北冀州),高乾邕、封隆之等人出城迎接,高歡遂以信都為根據地,積極擴軍備戰。


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同月,洛陽城裡的爾朱世隆不滿爾朱兆專權,廢了爾朱兆掌控的傀儡皇帝元曄,改立廣陵王元恭為帝。

爾朱世隆也清楚高歡和爾朱兆之間的矛盾,為了拉攏高歡共同對付爾朱兆,爾朱世隆請元恭封高歡為渤海王,招高歡進京謝恩,高歡婉言謝絕。爾朱世隆不甘心,又封其為東道大行臺,第一鎮人酋長。

而高歡在河北招攬人才,整頓軍備,嚴禁擾民,百姓歸心,力量日益壯大。

眼見時機成熟,高歡偽造爾朱兆的書信,宣稱朝廷要把六鎮部眾拆散,分給契胡酋長做部曲,眾人大驚失色。

同時又拿出調兵令,派一萬人到山西幷州去抗擊少數民族侵擾。

出師之日,孫騰等人一再請求推遲五天,高歡親自出城送行。

出征將士和家屬生離死別,哭聲震天,高歡也為之流淚,沉痛地說:

我和大家都是沒家的人,遠離故土,情同手足,我們都是一家人,可是朝廷的旨意怎能違抗?

去幷州是死,推遲延誤軍期是死,配給契胡酋長更是死,怎麼辦!

眾軍大呼:只有反了!

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高歡嘆氣道:反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必須推舉一個帶頭之人。

眾人連想都不用想,脫口而出:願奉將軍為主!

高歡見水到渠成,大聲說:你們很多人都是親屬關係,葛榮的結局你們也看到了,葛榮百萬大軍橫掃河北,但因為軍紀渙散,一盤散沙,最終自取滅亡。今天你們以我為主,就不能再和以前一樣,不得欺負漢人,不得違反軍紀,生死聽命於我。否則,我不能做你們之主,為天下恥笑。

眾軍皆叩頭高呼:死生唯將軍之令。

此日,高歡在信都正式宣佈起兵,此時是普泰元年六月,起兵之初,並沒有明確說明是討伐爾朱氏,一直到攻破殷州(今河北隆堯縣)斬殺刺史爾朱羽生後,高歡才決定打出討伐爾朱氏的旗號。

高歡信都起兵後,爾朱氏各大佬紛紛出兵鎮壓,雙方在殷州、廣阿一帶反覆混戰,而最終的決戰在一個叫韓陵的地方拉開戰幕,結局如何?

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這場仗對當時的局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請關注下一講《韓陵之戰》

喋血韓陵,大破爾朱

下期再會。


北朝風雲(14)信都起兵(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