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朋友,你們老家現在還有種糧食的嗎?狀況如何?

維克多彥


現在的農村,大部分農田被拋荒無人問津,很少有人種糧食了,原因是幾年前搞土地流轉,由於搞平整把農田原貌都破壞了,那些承包人套取了國家項目資金後跑路,農田就被拋荒了,那些被破壞的農田叫農民無法種糧食了,所以,現在農村農田基本上沒有人去種糧食了,都拋荒了啊!真是可惜,希望政府能夠重視。


銅陵聚焦三農


你好,

我們這是河南省上蔡縣朱裡鎮田莊村,我們這大概有5000多人,也是個很大的村子了,以前分了8個隊,我們排第7隊,20年前,我們這裡動過一次地一直到現在,那時分地還合每人1畝多點,隨著人口越來越多,現在估計要是平分一下的話,每人估計也就1分地了。

我們這裡的主要農作物就是玉米和小麥。每年也有人種一些其它副農作物,比如花生、西瓜、紅薯類的。因為糧食價格常年都不會有太大波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糧食的價格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了,所以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掙錢了。家裡的地多數是承包給村裡的種植大戶去種了,一畝地一年500塊錢,因為我們家就就包了1畝地來種。

至於狀況如何嘛,每年除了種子、化肥、農藥、灌溉這幾項種地開銷,基本也不落什麼錢,平均每畝能落個500左右吧。自古以來農民難,糧食價格都有嚴格的國家調控,不能出現太大的價格浮動。除非發生大的影響糧食產量的自然災害。但誰都不希望發生那樣的事,或則苦的還是我們農民。


起個名字浩南


我是雄蜂產蛋,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給大家說說我這裡的情況。

我這地處粵西山區,村子一共300來人。大人外出務工,小孩到外面讀書。村子裡常住人口不到20人,基本上是老人。

現在,我們村只有一戶人種田,大概種10畝吧!除了他家之外,沒人種田了。其他村都是種點蔬菜,自給自足。

走到曾經熟悉的田野上,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農田荒蕪了。讓人感到非常可惜。有些村民為了不讓農田完全廢棄,在旱田上種上果樹。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太低了。勤勞一點的話,出去乾點什麼都比種田強。就拿建築行業來說吧,雖然辛苦點,但一天隨便拿個三四百塊工錢,甚至更多。種田能有這個收入?我們村這戶種田的,他就是專門賣稻穀為生。但一年賣20000多斤稻穀最多也是40000塊。

另一個個原因是種田實在太辛苦了,水淋日哂的。年輕沒有人願意學種田,也沒人會種田的了。如果老一輩老去,就真的沒人會種田了。

還有一個願因是耕地不夠平整,連片耕地面積不大,機耕路又跟不上,導致機械化生產無法實現。

近年,國家也致力解決農田荒蕪的問題,投入大量資金修建水利工程,修築機耕路。

相信不久,我這裡的農田會有專人承包去耕種。大面積機械化不能實現,使用小型機械還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我們這裡的情況。


雄蜂產蛋


作為農民來說,種地就是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養家餬口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民,是不會把土地撂荒的。


我的老家也和其他地方一樣,面臨著青壯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經商,農業基礎設施差、耕作條件惡略等不利因素,但是很少見到被撂荒的土地,家裡有勞動能力的都會把自家的那一畝三分地經營好,不管是莊稼也好、還是經濟作物、經果林也好,種著總是心裡踏實,人常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可能也就是老一輩不願意離開土地的原因吧。

當然,地是種著,可農民仍然是無法富裕,因為我國的農業現狀就是這樣的,農業得不到重視,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旱不能澆、澇不能排,糧食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沒有收益可言,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的農民撒上一把種子就再也不管了,大春只種點豆類,小春種點小麥,田裡種點油菜,長勢極差,廣種薄收,特別是山高溝夾、水源缺乏、耕作條件艱苦的土地更為突出。

這樣的問題普遍存在於各個農村,為了能讓農民提高種地的積極性,使得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民也有收入,我認為可以嘗試從兩個方面來解決。

農業生產需要人,有人才能生產,一方面,農村基層單位要大力推廣“委託代耕”,引導農戶將無力耕種的土地,有條件的委託給村集體代耕經營,或者委託給本村組的其他農戶代為耕種。另一方面,農戶可以將土地流轉給企業或合作社等,把家庭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採入股、委託代耕和其他流轉方式進行集中統一的規劃,統一經營,這樣不但能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還能獲取不錯的收益分紅,何樂而不為。


生態鄉村


我家在赤峰敖漢地區,屬華北平原。敖漢地形複雜,有林區,有旱作農業的山區,有土地平坦的平原地區,有少數民族聚集的牧區,總的概括為半農半牧區。但我們這裡還是農業耕作區,全村共八千多畝髙標準建設農田,是玉米的主產區,平均畝產已近二千斤。由於土地平坦,集中連片,地下水資源豐富,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髙,固此不存在土地荒廢的問題,相反由於人均耕地在三畝左右,致使大部分青壯勞力都進城打工,家裡的承包地老人和婦女就比較輕鬆地蒔弄出來了。

一,糧食價格低,並沒有影響人們種糧的積極性。近幾年玉米單價都維持在八毛左右,按畝產一千八百斤計算,畝收入在一千四百元左右,扣除各項費用畝利二潤減半或略高一點,因此有的戶三百多元包他戶的地種仍有利可圖。所以不會出現土地栽樹或撂荒的現象。,

二,由於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土地抗災能力較強。敖漢地區乾旱少雨是主要氣候特點,旱災是主災其次是雹災。我們這裡旱可以澆灌,因旱減產的幅度不大。玉米抗雹災的能力較強,歷史上曾出現幾次大的雹災,只造成減產沒有絕收的現象。

三,機械化解放了大批勞動力從事其它產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勞作的方式已不復存在。雖然農耕是露天作業,免不了風吹日曬,但勞動強度大的農活已由機械代替,人們有近一多半的時間閒在家裡,因此誰都不會輕易放棄種地的行當,有不能種的也不用擔心地包不出去。

由此可見,提髙農業基礎設建設,改善農耕的勞動條件,加快機械化進程是防止土地荒廢的必由之路。


用戶高48229


我老家在湖南常德市,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老家現種田一些情況。

現在在家種田的基本上是60歲以上的老人,六十歲以下在家種田的幾乎沒有,這情況可能全國都差不多,一般在糧食種植面積上也不大,基本上夠家人和養的一些雞鴨夠吃就行,還有些根本就一點都不種,雖住在農村,也像城裡人一樣買糧吃。雖說現在種田很方便,不像以前那麼辛苦了,像我們這裡農田都有機耕道、水渠,從播種到收割進倉,都不用多少體力勞動了,但就是沒人願意種,主要還是靠種糧收入太少了。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是不是我們這邊農村很多田都荒廢了,其實不然,除旱地有少量荒廢外,水田基本都還在耕作,一是部分農田是改種其它的經濟作物了,以藠果、蓮子為主,二是部分田地流轉給了種植大戶。所以我覺得現我們這裡還好,得益於灌溉用水和路方便,還有老一輩人的堅守,但再往後就說不好了,畢竟現年輕一輩沒幾人想回家種田。





祥鑫食補藥材合作社


農民珍惜土地如命,珍惜糧食如子。你說,農民不種地,還能讓其荒蕪!

A,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雖說糧食不值錢,人吃五穀雜糧,沒有糧食怎麼生存?

特別是今年,病毒疫情,全球蔓延。醫用防護品成為搶手貨,它的鏈鎖反應極強,很快多國出現了對糧食禁止出口,一備之需。人都有自私,自私的背後存在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國計民生的大事,馬糊不得。

B,現在的種地,太輕鬆了,不類男女老幼,只要有部手機就行,一個電話,小麥收割了,專業運輸送到家;一個電話,播種機馬上到田間,地頭;一個電話,小飛機,專業噴灑農藥,飛起來,,,,,,

你認為現在的農民,還象過去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年年三百六十天,耗在地裡,等人援。

說句實在話,只要底肥施足,農作物不受旱,百分之百是豐收年。

C,現在的農村家庭,大部分都是四,五口之家。就算有耕地四,五畝,溫飽問題解決了,家庭的花銷也是一大項。再說了,糧食作物季節性極強,真正在田間的勞動時間,一年總得算下來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

農民最老實,農民最實在。不管糧食價格賺錢,不賺錢,該種地照常種,必定收入還算可以。當然了,比起打工,上班一族,是小巫見大巫,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無法比。

為什麼六,七十歲的老農民,還要打工幹活兒?糾起原因,靠一百多元錢去養老,能成嗎?所以,只要不死,不生病,幹活不停止。


阿里二姐夫


目前家裡還有在種水稻,但是不多就種了7分地左右,一年兩季,種的雜優品種,春種夏收,這季的大米,不適合煮乾飯,因為雨水比較多,乾飯吃起來的口感不好。但是如果煮稀飯的話,那就不一樣了。非常好吃,煮起來非常可口,粘稠。自家種的大米吃的比較甜。沒有種太多,只是夠自己吃而已。



多肉阿牛


隨著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農村農民千百年來農耕方式方法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勞動場景逐漸消失,許多生產勞動繼而由機械化取代,大大減輕了農民勞動的強度,進而生產更加高效優質。

近幾年,國家實行推出的土地流轉政策,農村農民逐步把土地流轉呈包出去,各種形式的農業專業合作社,把農民原來的以一家一戶經營自己責任田的方式,集中聯片承包,規模化經營,更利於大型機械化作業,和統一管理。騰出了大量的勞動力,可以從事其它創業或上班打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土地流轉,是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趣勢。



民以食為天,無論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如何變化,農村、農業、土地產糧是亙古不變的。儘管經營方式方法不同了,不僅限於非得是農民才種糧食,高科技農業的發展,農民、或承包方、或任何人,利用具體的數碼技術,就可以完成土地產糧的系列具體操控。從某種意義上說,農村農民或許有不種糧食的那一天(具體時間不確定)。相信祖國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人們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我們老家有種地的,我的老家在河南,我們河南省的農民百分之八十都在種地,雖說現在都是機械化,但是老百姓都是以衣食為天,種地也是支援國家建設,不要浪費國家每一寸土地,而且也要科學種田。

我的建議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以種麥子來說吧,現在都是機械化,梨地有旋耕機,播種子有播種機,播種機也可以播化肥,現在的科學真發達。

第二點買化肥現在都用複合肥,如大西洋,鄂中複合肥,有用二銨的,科學專家講的都有道理,什麼樣的肥料,種什麼莊稼,種麥有種麥的肥料,種大蒜有大蒜肥料,種藥材有藥材的肥料,任何莊稼的肥料都不能亂上的,農民朋友切記!切記!!

第三點,選品種也是很有講究的,種子站每年都推出新品種,多聽聽專家的講解,什麼樣的種子好,讓農民朋友放心購買。

現在的農民跟以前的農民不一樣,種地自由,你想種啥種啥,五穀雜糧,經濟作物,種藥材都是可以的,農忙時回來收種莊稼,閒了出去打工,種地打工兩不誤,農民的生活多幸福。

我們廣大農民朋友,應該響應國家號召,不要浪費國家每一寸土地,國家給出很多優惠政策,有地補,免費深耕,種經濟作物有補貼,老百姓得到了實惠,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習總書記的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