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唐詩《從軍行》楊炯


品讀唐詩《從軍行》楊炯


品讀唐詩《從軍行》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在"初唐四傑"中,楊炯僅次於王勃,貢獻表現在其積極的文學革新意識,堪稱"四傑"中的理論家。在詩歌的創作上他大量採用樂府舊題,本篇是其代表作。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烽火",指傳遞邊地緊急軍情的信。"西京",指長安。句意為:烽火連續傳遞,直到照亮了長安,我心中為之震動,為胡虜寇邊而憤憤不平。詩人看到國家邊境有警火,遂奮然有從戎之念。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牙璋",玉質的璋形符信,朝廷與主帥各執一半,此處代指主帥;"鳳闕",皇宮前的門樓,上飾雕鳳,故稱鳳闕,這裡代指朝廷;"龍城",指匈奴祭天、大會堂諸部的地方,這裡代指敵營。句意為:主帥慨然率軍辭別京城而去,精銳部隊包圍了敵營。這是詩人想象我軍奮勇善戰,敵人負隅頑抗的情景,言辭間含有必勝之心。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天色昏暗,大雪紛飛,旌旗上的色彩因之而調零,狂風呼嘯中夾雜著戰鼓之聲。意即戰鬥十分艱苦。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百夫長",士兵中的小頭目。句意為:我寧願去從軍,做一個小頭目,也勝過徒然做一個沒用的書生。這是詩人表達自己慷慨從軍的志向,這一聯也是千古名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