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能力差是什麼原因?

活動中心17653708


一般情況下,自主學習能力差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但由於多數父母文化程度較低,學生很難從父母那裡習得良好的學習方法,他們依靠的僅僅是死記硬背的方法。這種機械似的學習方法到了一定時期已經不適合他們了,但是卻沒有人,能夠告訴他們如何去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去學習。

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很多學生學習就像小貓釣魚,三心二意,丟三落四導致學習出現了許多漏洞。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外面有人經過就立刻看看。因此,容易受到外界干擾,不夠專注,缺乏自控自律,從而導致學習能力下降。

三、學習興趣的缺乏。

現在學生認為學習就是乏味的寫寫、算算沒意思、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讀書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任務,是一種累贅,所以努不努力無所謂,這種態度使自主學習能力下降。

四、認為讀書無用。

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無多大用處。他們認為,讀大學有什麼用,家長省吃儉用地供他們讀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不如混個高中畢業,學門手藝,做生意照樣掙錢。因此淡化了學習動機。

五、其它客觀因素

例如,

1.社會因素

當今社會是一個分數的社會。人才的衡量用分數,求職、都是以分數來評定。由此學生從小也就養成了萬事以分數為重,而不會在意平時培養自己良好的自學能力。時間一長,就慢慢滋生了惰性。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和諧的家庭因素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不和睦家庭,缺少溝通的家庭,留守兒童家庭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3.學校因素

教師職業素質,與其他學生關係,教學內容因素,課業負擔原因。

比如:極少數教師的,對落後的學生挖苦、諷刺甚至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在班級裡一些差生受到優等生的白眼或排斥,產生了孤獨不安、自卑心理。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太難、太深,教學過程單調、枯燥、乏味,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業負擔過重,繁多的科目,繁重的作業,以及成績排名,使孩子們厭學、逃學等。

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社會、家庭、學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想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小字生香


  •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教育類問題,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總結,對此有想法的讀者可以評論區評論。點擊關注私信我領取學習大禮包哦。

一、其實不能說是學習能力差,粗俗的說只要不是又笨又懶,肯定能在某個領域做的比較出色。

學習分為兩種,一是短期就能實現目標的,比如一項技能,二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有顯著提升的。短期目標更注重方法,有好的方法再勤加練習,必定會有好的結果。長期目標,更注重興趣的培養,不然很難堅持下去。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先喜歡上這種行為,把好奇轉換為興趣,多肯定自己的進步,寬容自己的不足。

二、找到合適的學習路徑

答主發現有許多大學教材編的並不好,難於理解,有些老師講課不是很適合自己,上課也聽不明白。如果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的話,可以去中國大學mooc上找相關國家精品課程的視頻,或者去看看國外的一些公開課,比如學習線性代數的時候答主看的是著名的MIT的線性代數課。

看視頻的方式可以隨看隨停,反覆聽講,相比於通過書本獲取知識更有助於理解。資源或天賦往往已是定局,選擇也只是一時的事情,堅持和努力應該是長長久久的時間裡最容易改變的一項增益成長的變量了。自學的能力或許是一項來自於堅持的附加產物。對此讀者們有什麼想法,歡迎點評。

關注我私信“禮包”領取學習技巧大全。


星探官石頭


最近這段時間,和孩子的居家生活還好嗎?是雞飛狗跳,還是相安無事?

有的家長說:每天三件事:吃飯、睡覺、吼娃!

有的家長說:玩具全玩了一遍,會做的菜全炒了一遍,娃啥時候上學?

有的家長說:孩子手機玩不停,網課上得人焦慮不安,怎麼辦?

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地方的學校已經推遲開學時間了。這意味著孩子們要在家中學習一段時間,這對孩子、家長來說無疑都是個挑戰。

如何讓孩子在家也能好好學習呢?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就非常重要了。

我們為了娃的學習絞盡腦汁,其實父母在孩子學習上,真正應該花費心力的地方,就是從小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一句最老但又最真金的俗語:“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光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還不夠,真正重要的是,父母發現了孩子的某個興趣之後,要親身參與到孩子的興趣裡,並由此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今年的詩詞大會總冠軍彭敏說起自己對古詩詞的學習,就說要先培養起對古詩詞的興趣,感興趣之後再是熟讀背誦。

一位媽媽分享她的經驗:兒子剛上一年級,能背誦的唐詩宋詞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上百首了。這一戰績歸功於爸爸媽媽的潛移默化和有意引導。

原來,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古詩詞非常感興趣,一有閒暇時間就會在家裡“鬥詩”——你說上聯,他接下聯。在這種耳濡目染下,孩子從小對古詩詞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後來媽媽就有意地教孩子背誦古詩,從最簡單的《詠鵝》,到比較複雜的劉禹錫的《陋室銘》李白的《將進酒》……

再然後,孩子就開始主動有要求了,其實就是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比如學到李白的《靜夜思》,孩子會問李白是誰,他還寫過什麼詩,為什麼他要寫月亮的詩,能不能再學一首跟月亮有關的詩。

就這樣堅持著,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強,在其他學科的成績也不錯。

有的家長會有疑惑,一開始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呢?比如,數學英語。

有教育專家提出過,學習要用有趣的方式學習,學英語,可以通過一些英語電影、或者動畫片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或者為孩子找一個適合孩子的英語教育機構,而不是苦哈哈地讓孩子背單詞做題。只要有了興趣,後面的問題就不難解決。

有目標才有動力

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孩子的學習就會變得漫無目的,他們不知道自己該達到什麼目標,就更不要提自主學習的能力了。

有一位孩子剛上幼兒園的媽媽,就一直在為孩子制定小目標,激勵孩子去學習新東西。一開始是“今天到幼兒園保證不哭”,慢慢地變成“在本個月內學會簡單編程入門”,然後又是“1個月之內看完《傲慢與偏見》原著,並做好讀書筆記在讀書會上分享”等等,每完成一項,媽媽都會在專門為孩子定製的目標本上畫上一朵小紅花。

看到小紅花越來越多,孩子越來越有成就感,自主學習的動力也越來越足。

家長不要陪

陪寫作業這個話題,也算是老生常談了。多少父母被孩子的作業氣到爆炸,想想也是怪不容易的。

陪孩子寫作業,就相當於對孩子說:“我不相信不在我眼皮子底下,你能認認真真做作業。”這種暗示逐漸強化,慢慢地,孩子等於有了柺杖,家長不陪就沒法自己寫作業。之後,更可怕的是,如果爸爸媽媽不盯著,孩子可能沒有辦法獨立完成任何一項自己該做的事。

孩子信任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信任孩子,是親子關係中重要的因素。不陪著寫作業,就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信任你。孩子不被盯,也會認為,爸爸媽媽信任我。

爸爸媽媽要做的是,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是必須的,你要自己記住都有什麼,自己安排時間完成,自己按照老師要求改錯,自己來找爸爸媽媽簽字。如果沒有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那熬到半夜不睡覺,也要完成,如果完不成,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適當鼓勵孩子吧

在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可以給予適當獎勵,鼓勵孩子認真學習、認真做作業的狀態,告訴他,凡事慢慢來,埋頭下工夫,工夫到了,自然水到渠成。孩子會更有動力去學習去努力。

但是,千萬不要過度誇讚哦!過度誇獎會使孩子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天天誇自己的孩子為天才,那麼孩子多半也會這麼認為,這樣當別人告訴他不是天才的時候,他會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別人都是在詆譭他,從而對別人產生敵意。

適當地鼓勵孩子,要求父母必須真實評價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誇獎;如果不是那麼好,就應該告訴孩子還需要努力。


至尚學邦


原因如下:

1.沒有目標

學習沒有規劃,沒有安排每天目標,猶如航海沒有方向一樣很容易擱淺。

因此,學習必須安排好每天的學習內容,比如先制定日計劃,將每天的學習內容學完,再製定周計劃和月計劃。

堅持三週,你發現很充實,即使遇到日計劃被打亂,你也會惦記沒有完成的學習任務,因為你已經習慣了做完每日計劃,就像你學開車一樣一開始需要教練,熟練了你就能獨自開車到處跑還能與人聊天,就是你的潛意識記住了開車的通道。

學習也一樣,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後,一天不學習你會覺得缺個什麼。

所以,今天趕緊制定目標,立刻行動。

2. 遇到困難不會處理

比如,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不知道找誰問,或者是煩躁不安,耽誤了思考能力。

人的潛力無窮大,肯動腦筋,不怕困難想辦法解決就OK。

方法總比問題多,想要解決就能解決,態度積極,問題也怕你。

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或者多思考。

3.建立學習方法系統

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一樣,盡力尋求屬於你的學習方法。比如,有的人喜歡講出來,覺得給人一講自己思路也通了,有的人喜歡寫下來,一寫就通了,等等,每個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都很特別,有個性化差異,找最適合你的方法技巧。

有的人喜歡畫出來,有的人喜歡靠想象力和聯想等等,學習方法很多,費曼讀書法就很好,你講他聽學習法,就是找個人聽你講講你的學習內容,就像你是老師講課一樣,可以督促你學的更紮實。



情感勵志外星人


自學能力差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不自律,不想學。第二就是方法問題。我主要說第二種方法的問題。

我是學理科的,文科不精通,就主要說下理科吧。比如數學吧,先看目錄,把這本書的大綱要先了解一下,看看這個學期都要學什麼內容,然後重點內容是是什麼,“重點內容的頁數要多一些”。當然學習時間和練習題就要多做花些時間。

看例題,例題要認真看,每一步都要搞明白,要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做,感覺自己看明白之後要自己給自己講一遍,如果你能把每一步都能用自己話講出來,說明你看懂了,如果不能看那一步沒明白,或是公式不明白,找之前的公式,再看,再理解。知道每一步都非常清晰有理有據的做出來,就算可以了,隨便把之前的課程也補習了一下!然後就是做題了,做題的時候有的跟例題相似,有的剛好和例題反過來,但是數學就是這樣,一類題只要吃透,別的題應該也能扣出來。實在不行就找答案,但是也要當例題一樣,把每一步都吃透!

通過一段時間的自學,你會覺的自己“任督二脈”已經打通,信心倍增,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希望能夠幫到你。


自學奧數課堂


 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找到主觀原因,對症下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學習內容的自主性

  1、以一個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作為目標,努力超過他。

  2、有一個關於以後的人生設想。

  3、每學期開學時,都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設立一個學期目標。

  4、如果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會分析原因,再加把勁。

  5、學習目標設定之後,會自己思考或讓別人幫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況。

  6、會針對自己的弱項設定學習目標。

  7、常常看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書或自己找(課外題)習題做。

  8、自習課上,不必老師要求,自己知道該學什麼。

  9、總是能很快選擇好對自己有用的學習資料。

  10、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也好好學。

  11、課堂上很在意老師提出的重點、難點問題。

  12、會花很多時間專攻自己的學習弱項。

  二、時間管理

  13、常常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

  14、為準備考試,會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

  15、會給假期作業制定一個完成計劃,而不會臨近開學才做。

  16、常自己尋找沒有干擾的地方學習。

  17、課堂上會把精力集中到老師講的重點內容上面。

  18、做作業時,先選重要的和難一點的來完成。

  19、作業總是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20、作業少時,會多自學一些課本上的知識。

  三、學習策略

  21、預習時,先從頭到尾大致瀏覽一遍抓住要點。

  22、根據課後習題來預習,以求抓住重點。

  23、預習時,發現前面知識沒有掌握的,回過頭去補上來。

  24、常常歸納學習內容的要點並想辦法記住。

  25、閱讀時,常做標註,並多問幾個為什麼。

  26、讀完一篇文章,會想一想它主要講了哪幾個問題。

  27、常尋找同一道題的幾種解法。

  28、採用一些巧妙的記憶方法,幫助自己記住學習內容。

  29、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問題,常常標記下來以便問老師。

  30、常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分類、比較。

  31、常回憶當天學過的東西。

  32、有時和同學一起“一問一答”式地複習。

  33、原來的學習方法不管用時,馬上改變方法。

  34、注意學習別人的解題方法。

  35、一門課的成績下降了,考慮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合適。

  36、留意別人好的學習方法,學來用用。

  37、抓住一天學習的重點內容做題或思考。

  38、不斷試用學習方法,然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

  四、學習過程的自主性

  39、解題遇到困難時,仍能保持心平氣和。

  40、在學習時很少煩躁不安。

  41、做作業時,恰好有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仍會堅持做作業。

  42、學習時有朋友約我外出,會想辦法拒絕。

  43、寫作文或解題時,會時刻注意不跑題。

  44、解決問題時,要檢驗每一步的合理性。

  45、時時調整學習進度,以保證自己在既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五、學習結果的評價與強化

  46、做完作業後,自己認真檢查一遍。

  47、常讓同學提問自己學過的知識。

  48、經常反省自己一段時間的學習進步與否。

  49、常常對一天的學習內容進行回顧。

  50、考試或作業出現錯誤時,仔細分析錯誤原因。

  51、每當取得好成績時,總要找一找進步的原因。

  52、如果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心裡就過意不去。

  53、如果因貪玩而導致成績下降,就心裡責怪自己。

  54、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鼓勵自己加倍努力。

  六、學習環境的控制

  55、總給自己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

  56、常和別人一起討論問題。

  57、遇到問題自己先想一想,想不出來就問老師或同學。

  58、自己到書店選擇適合自己的參考書。

  59、常到圖書館借閱與學習有關的書籍。

  60、經常查閱書籍或上網查找有關課外學習的資料。





釋懷如風


自主學習能力差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來看:

一、內部因素

1、要能學,有一定的心理發展水平,這是自主學習的基礎

2、要想學,有內在的學習動機,這是自主學習的前提

3、要會學,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這是自主學習的保障

4、要堅持學,有一定的意志控制力,只是自主學的條件


二、外部因素

1、教師及其他人的教育引導,及耳濡目染

2、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也即家庭的氛圍和家庭的學習環境。

4、學習資源的可利用性

5、同伴榜樣與同伴的支持

6、課堂管理和物資情境的管理等


漾雯清秀


學習本身是苦差事!沒有誰願意吃苦!而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希望孩子有好的未來!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就像孩子剛剛蹣跚學步一樣,需要引領,需要氛圍,需要鼓勵和肯定,功夫到了,孩子自己就會“健步如飛”!

1.建立規矩:今日事,今日畢;自己的事自己做。2.營造家庭學習氛圍,絕不可家人玩得嗨,孩子自己學,最好全家人都有統一拿起書的時間。3.勤於溝通,給予支援,及時瞭解孩子的困難並解決。

有知識不一定有能力,沒有知識會受到更多羈絆!希望孩子能儘快走上“快車道”!



流連忘返的老劉


改變生活習慣,家長不能什麼事都大包大攬了,孩子能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培養獨立和動手能力,有些事情讓孩子自己選擇和決定,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孩子慢慢的就會擺脫依賴,養成愛思考有主見有自制力的人。



點滴生活每日精選


①如果是求知慾不強導致的自學能力差,那就是理想、興趣的動力不足;

②如果是學習很努力但學習效果不好,那就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有問題;

③如何是求知慾強、也很努力、方法也對,那就是學習毅力、注意力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