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教育和家庭經濟壓力之間,你會選擇家庭還是事業?

太陽女神海洋


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視情況而定,在孩子教育和家庭經濟壓力之間,我會權衡好家庭和事業。

首先,孩子教育和事業有時候是可以兼顧的,如果孩子上了學後,我會盡力找離家近並且週末雙休的工作,這樣孩子放學後託管或者想其他的辦法,下班後或者週末對孩子更多的陪伴和教育。

其次,如果孩子還小,家裡又沒有老人照顧,那麼我會視情況而定,如果夫妻雙方有一方能養得起家,我肯定會放棄事業,安心在家教育孩子,如果另外一半養不起家,那肯定需要先解決經濟壓力,做一些兼職或者能夠照顧寶寶的工作,如果實在不行,就把寶寶送回老家讓父母照顧,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一個家庭沒有錢,小孩教育肯定也做不好,因為教育也需要金錢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總而言之就是根據家庭條件合理安排。


寶媽落音觀天下


我曾做了四年的位留守兒童,我也自卑了四年。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孩子只要溫飽就夠了,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當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心理那份缺失的愛對未來的人生,究竟有多大的影響!

從我6歲那年,我便離開了父母,和比我大2歲的姐姐一起生活,缺乏父母親的陪伴,我沒有了自信,我自卑,我一度認為,父母不愛我們,所以才會把我留在家裡。

害怕,膽小的我,特別害怕夜晚,每天晚上我都得抱著姐姐睡覺,每到陰雨天,或者打雷,我便會縮在角落裡,不敢動。導致長大的我,現在遇到打雷或者暴雨,我都心有餘悸。

埋藏了恨,四年後父母回家,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沒有辦法喊他們,每次他們逼迫我喊他們爸媽,我都會躲在姐姐的身後,我恨他們。

所以,以我自己的親生經歷,無論家庭壓力有多大,我的孩子一定要留在父母身邊長大,給到他最完美的呵護,孩子教育和經濟壓力,其實二者可以兼顧,所以,避免我的孩子再重走我的路,我已經在努力為他創造條件了。


賴不掉的感情


對於我來說,肯定會選擇家庭。我覺得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你錯過了他的童年,錯過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掙再多錢對孩子來說也是於事無補的。

你給他再多的錢,也比不了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和陪伴。也改變不了他一些不好習慣的養成,更改變不了他內心缺乏的安全感。所以父母的愛和付出是力量非常大的,一定不要等到孩子對你冷漠,不願跟你交心的時候,再後悔說,當初只顧著掙錢了!對孩子照顧太少。

再看那些學習好,性格好,且各方面都優秀的孩子,絕對都離不開父母長期的陪伴,關注和辛勤的教育。俗話說,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你在孩子身上投入的多,孩子的收穫也會多,而你得到孩子對你的愛也會多。沒有哪一個孩子會非常自覺的去學習,看書,學很多技能,都是媽媽無私的放棄了工作,甘願在背後督促引導,才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成為別人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經濟有壓力,大家可以慢慢想辦法,儘量的節約開資,或者多做些兼職,其實也就緊巴個幾年,孩子的好習慣慢慢養成了,以後也就省心了!到時候夫妻一起打拼,肯定會好轉的,壓力也就減輕了!

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朋友小王,兩夫妻自己做生意,是白手起家,非常的拼,為了工作,在孩子1,2歲時候,自己顧不上帶,經常把孩子送到奶奶幾天,姑姑家幾天,外婆家幾天,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有時候只要回到她身邊,就看著媽媽,走哪跟哪,生怕又拋下她,把她送這送那的。後來她女兒上幼兒園,平時去學校,星期六星期天又送姑姑家,後來好像孩子都習慣了。到孩子上小學,她居然狠心的把女兒送到了寄宿學校,言之鑿鑿的說房貸壓力大,還說自己文化水平低教育不好孩子,送寄宿讓老師管著更好。這些自己找的理由,說白了還是因為想省心,把錢放在了第一位!現在孩子十二歲了,馬上小學畢業了,她現在後悔說,孩子跟她們不怎麼交心,話很少,感覺孩子挺冷漠的,敏感脆弱!更擔心孩子早戀!孩子能這樣,還不是因為大人的原因嗎?你對她付出了什麼?陪伴,呵護,愛,溫暖,安全感,這些你給過嗎?你的時間和付出全給了事業,這能怪孩子嗎?任何事情都是有果必有因,想想孩子這樣?作為母親是不是很失職,很心痛,你得到的所謂金錢?真的比孩子重要嗎?請每一位父母在孩子和事業上三思而後行!




TY撥雲見日


非常感謝您提出了這麼好的一個話題:關於孩子的教育與事業的平衡。

首先,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一個人的素質與好習慣的培養,應該從孩子的時候開始,因為這個階段人對知識及學習的能力會很強。比如,父母有什麼樣的習慣與脾氣個性,孩子很快就學會了。因此,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在學校裡由老師來負責完成,而是更多的是父母的演繹很重要。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責任。前幾天看到一個應聘的電視節目,招聘者提問應聘者如何平衡孩子教育與自己的工作這個話題。我覺得主持人的回應很值得我們思考,主持人回應說:工作掙錢是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學習教育資源,上更好的學校學習,可是好的學校就一定能夠讓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嗎?如果父母對孩子都是要求的態度,比如父母掙錢都是為了孩子能夠上好的學校得到好的教育,現在父母已經給了孩子好的教育資源與環境,孩子就必須以好的成績回報父母。如果一旦孩子的成績不好,或者不愛學習,父母便會萬般的責怪與陷入深深的怨恨中。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少了愛與同理心。每個孩子都不可能成為天才,可是天底下的父母又有哪一個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所以,做父母的要平衡好心態,還要做好演繹,成為孩子的好榜樣,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次,事業與工作對一個成人來說很重要,不僅是為了養家餬口,更重要的是要實現自我的價值。當然,這裡所說的不是要大家一定要事業有多成功或者掙到多少錢,而是通過社會勞動實現人生價值,包括助人為樂做公益事業也是可以的。人的一生還有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使命,並且去完成使命。有些人在家庭裡可能是承擔主內的角色,有些人可能是承擔主外的角色,各自分工不同,當然每個時期也會有不同的角色分工調換,重要的是你知道你是誰,你的責任與使命是什麼,這樣你才能活得明白,活得有意義與價值。

最後,到底孩子的教育與工作事業哪個更重要的?其實平衡最重要!懂得平衡就是智慧,平衡而得心安,才能心安茅屋穩。不埋怨,不抱怨,擁有愛,同理心,積極主動,思維轉變,人生無常,心安難得。





正會健康


如果提問者是個男性的話,我認為在儘可能的情況下,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做成一個選擇題,而做成兩項必答題。事業是一個家庭幸福的源泉,也是維持家庭的基礎,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堅持。如果提問者是個女性的話,我認為在綜合考量經濟基礎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向家庭方面傾斜,孩子成長我們要關注,但經濟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家庭的上升空間,在經濟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媽媽可以適當時間做些犧牲,幫助孩子儘早的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自理,行成良好的認知能力。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放下工作事業只專注家庭,我的意見還是要專注事業,畢竟孩子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要以他自身為主,我們家長只要找好孩子成長眾家長們應該關注的重心,其實也不用做出選擇選擇。

對於孩子的成長,我認為家長的關注重心應該在重視其品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上,這兩方面如果打好了,關於孩子知識學習的的問題一切都可以交給老師了。而現在許多家長往往是忽視了孩子品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把重心放在學習的成績上,這就相當於你管了別人管的事做了別人做的工作,而把自己教育孩子的工作沒做好,孩子品格和行為習慣沒有得到很好的成長和養成,這也是很多家庭目前導致孩子成長問題的主要原因。缺乏自立品質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孩子,是不可能在將來成功、成才的,更不用談肩負民族自強的重擔。

無論或遲或早,我們都需要離開父母的保護傘,去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獨立性、競爭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基本品質,而這種品質正有賴於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培養。


陪孩子一齊成長


曾遇到跟你一樣的選擇題,孩子還是工作?在家帶孩子就沒有經濟來源,去工作就陪不了孩子

,最後我選擇狠心選擇工作,孩子留守三年,這三年除了工作我就是想孩子,於是及時調整,工作孩子可以雙管齊下,原因如下:

1.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錯了,再怎麼彌補都無濟於事。

2.孩子是我們生命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教育成人成才關係到家庭的和諧幸福。

3.任何養不起都是藉口,生而不養(沒帶在身邊)沒有道理,沒有條件要創造條件。

4.要相信人的潛力無限大,不逼一下自己怎麼知道自己有多厲害。孩子睡覺,孩子上學了,空出的時間都是可以賺錢的。

5.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經歷才叫成長,其他都是寄人籬下。

最後,我想有此煩惱的,估計也沒有很大的實力短時間賺一座金山,還不如,邊掙錢邊陪伴孩子,魚翅熊掌可以兼得,就看自己的平衡。


團媽陪團刷世界


大家好,我是卡琦老師,在孩子教育和家庭經濟壓力之間,我會選擇家庭。


因為我的觀點是:創造經濟的目的是為了孩子,孩子才是主體

1、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陪伴和見證孩子的成長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2、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轉的。成長的光陰過去了就不可以重來,就好像不可再生資源一樣,用完了就沒有了,我們作為父母的要懂得珍惜。

3、家長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錢不是萬能的,錢不能買親情、不能買時間、不能買青春,父母賺錢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如果父母去賺錢了,而導致陪伴的缺失,讓孩子最後走上一些不歸路,我想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我們家的情況是這樣的,經濟收入和孩子的教育有具體的分工,爸爸負責經濟來源,我就主要負責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對接學校的日常事務。孩子每天的學習進度、功課複習、興趣班學習等等都需要我來監督和跟進,小學階段的孩子,我認為自覺性都不夠,有媽媽在身邊陪伴,她的各方面行為都不會有偏差的。

一個家庭裡,我認為最少要有一個家長以家庭陪伴為主,陪伴孩子的成長。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bcf0521cf794281af51dbcc2efea758\

卡琦老師的微課堂


孩子的教育是長久規劃,而家庭經濟壓力則是當前狀況,一個家庭既需要為長遠考慮,也要解決家庭當前的燃眉之急,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孩子的教育肯定是不能忽視的,但是當前家庭經濟面臨著一定困難,我們就要擇優選擇,哪些是孩子成長必學的哪些是提升孩子附加值的,當前狀況只要滿足孩子正常的成長需求就行,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費用不會很高,當然,孩子的課外輔導和興趣愛好的培養可適當的停下,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家長也可考慮孩子利用互聯網自學習,這樣既能節約費用,又能讓孩子學習。

我的總體觀點是:家庭經濟壓力大時,家長要在保證孩子基本學習得到滿足的前提下,選擇性的暫時放棄一些課外輔導及興趣班,或者利用互聯網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尋找知識。


瀘州靈通學校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讓人很痛心,兩名初中生一起跳樓了,背後肯定有著很多心酸原因讓她們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而選擇了輕生,她們也許以為這樣解脫了,而活著的人也許又是一輩子的痛...........

特別是現在疫情下,學生們都沒有開學,一直在家裡,上網課或者自學課本,有些父母開工了,而有些父母卻沒有開工,難免在這種特殊情況下避免不了各種種樣的矛盾出現,那作為父母的你是否耐下心來仔細的體會、感受和應對呢?

當你提出這樣的問題時,相信肯定是遇到困惑了,但是每個人遇到的情況可能不一樣,選擇的也許就不一樣了,那我就以自己曾經歷過的,寫出自己的建議。

從孩子三個方面希望可以幫助父母做出一定的判斷:

第一:孩子的年領。孩子在6-7歲之前其實是特別需要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因為這時候他們很小又特別的依懶父母,如果條件可以的話,最好是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家庭壓力又很大,就可能外出打工,不能陪伴,也許我不知道你遇到的是什麼壓力,但是我相信陪伴孩子是必須的,因為這段時間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特別重要的,也許唯一的選擇是如可抽出更多時間用不同方式去陪伴孩子,讓孩子和父母共同度過這段特殊的時間,比如,可以選擇一週(月)回去一次、每天電話一次、請假幾次等等,只要用心,相信你會想到更多的好辦法。

第二:孩子的能力。孩子不同的能力表現,也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如果孩子平時表現的很獨立很堅強,能夠有計劃的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那其實不需要面對這樣的選擇,只要平時用心引導孩子,繼續好好努力就可以,反之,孩子平時自律能力差一些,好的習慣也不有養成,那其實就需要父母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幫助孩子一起成長,方式也有很多,不一定是每天的陪伴,可能需要每次良好的面對面溝通、電話或網上良好的交流技巧、用心的傾聽與提出更好的建議等等,這些也許都是對孩子很好的陪伴,不用做出選擇就可以很好的應對。

最後:孩子的當下。孩子如果現在學習或者各方面習慣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或者已超過了,那完全可以和孩子正常溝通交流,一起承擔起家庭面對的壓力,讓孩子理解,這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讓孩子學會承擔,理解父母,然後適當給孩子學業、知識方面的教導,同時也可以投入到事業中去,學到更好的方法模式,也可以傳授給孩子,反之,如果現在覺得孩子學習不如意,那就需要儘量多投入時間,對孩子多一些學習方面的教育,制定些規則和學習方法,讓孩子漸漸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這時無論選擇哪種,其時內心都是有愧疚感的,所以不用太刻意選擇哪個,最重要的是已作為父母,這都是必須要承擔的,要學會如何去接受和應對,儘自己的一切努力做出最好的自己。

最後,我相信,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要用最好的方式給予,做最好的父母,做棒的自己,帶給孩子們走向樂觀幸福的康莊大道。


婷婷說企業那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