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雜交種(中熟)可以作為晚稻種嗎?(8月5日左右移栽)?

平淡一生7544


早稻雜交種中熟品種一般110天左右,提前育好秧,在8月5日左右移栽是可以作為晚稻種植,前提是早稻雜交種是新種子,按當地安全齊穗期確定播種期,如江西地區晚稻的安排安全齊穗期需在9月20日前,不能晚於10月1日齊穗,否則容易遇“寒露風”,產量受影響!

早稻品種作晚稻種植在雙季稻地區是很常見的,特別是近年來水稻直播盛行,不少農民早、晚稻都進行直播,這樣帶來的問題是雙季晚稻只能選擇生育期更短的品種,於是就用早稻品種。記得前兩年有農戶育的秧苗不夠,而且收割較晚,臨近立秋,最後選擇直播一百零幾天的早稻早熟品種。

泰優398是雜交水稻品種,往年在江西、湖南等地是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江西地區全生育期111.2天);2019年在江西省通過作早稻種植審定,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6-119天(晚熟品種),比一般早稻品種產量高200斤/畝,抗性好、米質優。現如今,早稻泰優398+晚稻泰優398的新型種植模式在江西、湖南等地開始推行。

泰優398作早稻種植,播種時間3月20號左右,約7月22日左右收割;做早一季在4月10日前播種合適,確保7月上旬末高溫來臨前齊穗勾頭、防止高溫造成結實率下降;作雙季晚稻栽培,播種時間6月底-7月初,拋秧控制在18-20天,移栽控制在20-25天。

雲眾地服務宗旨: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完全可以的,因為早稻雜交中熟是115天一120天,我們可以對照一下。和絲三號是145天這是中稻最晚的品種,我村每年栽一季都是這個品種,也沒有受寒露風影像。早稻中熟更沒有影像,收割時比和絲還更早。以前我村有人晚稻種籽爛掉,然後改補早稻中熟栽種沒有問題的。八月五號栽種10月10幾號收割很正常!加上這幾十年全球天氣變暖,也沒有受過寒露風影像,其實我們不用擔心用什麼品種有影像。


專長古玩


不可以,這是因為雜交水稻的基因型是雜合的,如果留種繼續種下去的話,後代會出現基因分離,表現型不一致。

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

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雜交稻是指利用水稻父本和母本(經科學選配)進行雜交而產生的第一代種子,因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在生產上增產效果十分突出。兩個遺傳組成不同的水稻品種(系)間雜交產生的具有強優勢的子一代雜交組合的統稱。雜交稻的基因型為雜合體,其細胞質來自母本,細胞核父母本各半。由於雜種個體間的遺傳型相同,故群體性狀整齊一致,可作為生產用種。但從子二代起,出現性狀分離,生長不整齊,優勢減退,產量下降,一般不能繼續作種子使用,所以需要每年進行生產性制種,以獲得大量雜種一代種子,提供生產上使用,為了安全起見,也為了能夠獲得大豐收,建議廣大農戶不要用早稻雜交種留作晚稻用,不要去冒這個風險,如果是常規稻的話,8月5號左右立秋前,是可以對常規稻種子作晚稻移栽。


鄉村人家豆豆


大家好,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解答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不,這是因為雜交水稻的基因型是雜合的。如果剩餘的種子繼續種植,後代將會有基因分離和不一致的表型。

  選擇具有一定遺傳差異和互補優良性狀的兩個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出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種,即雜交水稻。

  雜種優勢是生物學中常見的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雜交水稻是指水稻雌雄親本雜交(通過科學選擇)產生的第一代種子。雜交水稻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增產效果顯著。兩個不同遺傳組成的水稻品種(系)雜交產生的優勢強的第一代雜交組合的統稱。雜交水稻在基因型上是雜合的,其細胞質來自母本,核親本是一半。因為雜交個體的遺傳類型是相同的,所以群體特徵是一致的,並且可以用作生產物種。然而,從第二代開始,性狀分離,生長不規則,優勢下降,產量下降,因此一般不可能繼續使用種子生產。因此,有必要每年進行生產性種子生產,以獲得大量雜交一代種子用於生產。為了安全和獲得好收成,建議大多數農民不要用雜交早稻作晚稻,也不要冒這個風險。如果是常規水稻,可以在8月5日秋初之前將常規水稻種子移植到晚稻上。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和見解,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祝大家每天工作開開心心,生活快快樂樂,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在田間


理論上是不可以這樣做?有減產風險,但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在這樣做。如果您想嘗試一下行不行,一定要先做幾分地試驗,試驗兩年成功了才能大面積種植。否則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