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說才能讓自己的建議更容易被接納呢?

愛吃番茄醬


四個法則,讓忠言不再逆耳!

有人說,一個人最節儉吝嗇的是金錢,因為他們老覺得“有錢能使鬼推磨”,而我卻認為,一個人最節儉吝嗇的應該是讚美別人的話。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許多時候,我們打著“忠言逆耳”的旗號說了一些刻薄尖酸的話,甚至有的人以挑他人的毛病和打擊他人的自信為樂事,試想一下,如夢父母不讚美子女,老師不讚美學生,夫妻不讚美對方,老闆不讚美員工,這樣的“忠言”你還願意聽嗎?這樣的忠言不要也罷!

人性的本質是渴望欣賞的,真正的忠言是讚美。所以,讚美他人,尊重他人,認可他人,才是忠言的精髓。人和人之間的和諧更多地取決於相互的讚美和認可,取決於對“他人”的肯定。美國著名女企業家瑪麗凱曾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比金錢和性更為人們所需:認可與讚美。”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服用“苦口良藥”。事實上,裹著“糖衣”的“苦藥”,不但不會影響藥效的發揮,反而更容易被患者服用和吸收。同樣,忠言未必都要逆耳難聽才會有效,每個人都希望聽到讚美的聲音,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心同此心,情同此理。真誠、巧妙、善意的讚美不僅不會讓忠言逆耳難聽,更會讓對方心存感激,主動接受,虛心改正。

有四個法則與大家分享:

一是要讚美他人的“得意小作”;

二是要記住他人的“隨意話語”;

三是要關注他人的“細微變化”;

四是修飾自己的“交際細節”。

希望我們都能學會讚美別人,尊重別人,認可別人,最終你將收穫“忠言順耳”帶來的自信和成功,收穫一片“藍天”。





少言語先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見這種情況:自己明明是好心的對別人提醒,卻讓別人對自己有了不滿,忠言逆耳,怎麼能更容易讓別人採納自己的建議呢:



1,曲線試探

很多時候,建議不被採納是因為對方的確是固執地想要使用自己原來的做法,這是沒有辦法輕易改變的。為了避免踩雷,不妨試探一下對方是否是能夠說服,的舉個例子:你的室友從來不打掃衛生,比起直接要求她打掃衛生,你不妨挑個空閒的時候裝作無意中提起“隔壁宿舍搞了個值日生表,每人一天,感覺不錯唉,省事兒又幹淨。”如果對方的回答是“是麼?他們怎麼弄的?”這就說明你有機會說服她,但是如果對方態度並不好“關我什麼事?宿舍住著舒服就行了,哪那麼多事兒!”這種時候最好就不要去提醒她了,不然很容易引發矛盾。

2,藉助第三方提出意見

很多人在提意見的時候容易單純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這種意見的說服力不足以讓人心動,很多時候,第三方的事例更容易打動別人比起直接說“你吃飯慢一點,細嚼慢嚥”不如舉個例子“某某明星吃飯真的超級仔細啊,看來人家那麼瘦是有原因的,我們也試試唄?”這樣有事實的委婉例子更容易打動別人


3,給別人留有餘地

對別人提意見時,最好在給出建議時留有一定的餘地,比如“我們把這個配色改一下試試,不合適我們在換回來”就比“我們換個配色吧,別用這個了”,不要完全否定對方,讓對方感覺有選擇的餘地。

4,注意自己的方式和語氣

語氣盡量委婉,不要過於直白,不要居高臨下。提意見時不要只有請假沒有意見,比如“這件衣服不好看,你別穿了”這樣別人很難接受,而且會對你不滿,你可以在評價的同時給出說明和提議“這個衣服不如昨天那件顯得你腿長,都顯不出你的大長腿了,不如換昨天那件。”


十三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