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證券:瘋狂開店的呷哺 正在與海底撈漸行漸遠

本文發佈於老虎證券社區,老虎社區是老虎證券旗下的股票交易軟件 Tiger Trade 的社區板塊,致力於打造“離交易更近的美股港股英股社區”,有溫度的股票交流社區。

老虎證券:瘋狂開店的呷哺 正在與海底撈漸行漸遠

虛胖的呷哺:門店蹭蹭的開,就是看不見利潤

市值腰斬之後,快火鍋之王呷哺呷哺公佈了2019年的財務報告,數據上看,似乎跌的並不冤。

在過去的一年,呷哺集團開了243家新店,其中,呷哺呷哺189間,湊湊54間,店面總數合計1124家餐廳。

這一規模,遠超海底撈的768家,稱之為中國的火鍋連鎖之王並不為過。

只可惜,呷哺集團只是虛胖,雖然門店在蹭蹭的開,但真的沒賺到錢。

一頓操作猛如虎,利潤還在原地杵

2019年,呷哺集團營收60.3億元,同比增長27.4%,增速仍然處於近幾年來的高位。

老虎證券:瘋狂開店的呷哺 正在與海底撈漸行漸遠

在呷哺集團的營收結構中,餐廳收入的佔比達到97.3%,60億的營收規模中,調料及其他產品的銷售收入只有1.64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餐廳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呷哺呷哺和湊湊,前者屬於平民化快火鍋,後者類似海底撈,主打中高端社交火鍋業態。

其中,湊湊的表現最為亮眼,2019年全年營收5.56億,同比大增116%,高增長的背後倒也沒什麼秘訣,主要是瘋狂開店帶來的規模上升。

由於湊湊是2016年推出的新品牌,店鋪基數小,只有48家,因此,2019年一下子開了54間湊湊餐廳,營收實現翻倍式增長也就不足為怪了。

老虎證券:瘋狂開店的呷哺 正在與海底撈漸行漸遠

單看營收數據,呷哺的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只見新店開,淨利潤卻在下滑。

在這次年報披露前,呷哺便提前發佈盈利預警,預計2019年全年的利潤將下滑28%至38%,年報最後將此數據鎖定在了37.7%,幾乎是預警下滑的最大幅度。

老虎證券:瘋狂開店的呷哺 正在與海底撈漸行漸遠

是變革,還是困獸掙扎?

一邊是營收大漲,一邊是淨利潤大幅下滑,這麼魔幻的結局必是成本大增造成的惡果。

首先,呷哺將責任推給了國際會計準則的變更。在2019年1月1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租賃》生效,取消了資產負債表內融資租賃和資產負債表外經營租賃的明確劃分,轉而使用單一的資產負債表內會計模型,要求承租方將租賃合同相關的租金開支錄於折舊及攤銷項下。

這一變化大約影響了9727萬的利潤,如果不考慮會計政策變更帶來的影響,呷哺呷哺在2019年的稅前利潤下降幅度將變為1.5%。

這一數字美化了許多,即使從淨利潤的角度看,在去除股權激勵和會計政策變更後,經調整的淨利潤為3.96億,較2018年的4.75億下降16.6%,比-37.7%的淨利潤下滑好看多了。

其次,造成呷哺呷哺淨利大降的主要原因在於折舊和員工成本上升。

呷哺呷哺的兩位數營收增長,除了大力開新店,還包括老店的升級改造。成立於1998年的呷哺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部分門店的裝修設計風格已經不再迎合當下的年輕消費者,因此,呷哺集團進行了代號“呷哺呷哺 2.0”的餐廳升級計劃。

此項造成折舊金額大增,2019年折舊及攤銷金額8.39億,較2018年的2.21億大增279.6%。

此外,店鋪擴張造成員工人數大增,加上最低工資和社保費用的提高,呷哺的員工成本增速達到32.2%。高於27.4%的營收增速。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如果成本增加能換來消費者的傾心相許,那短期犧牲利潤倒也不值得緊張,但是,翻座率和同店銷售額增長率這兩個衡量餐廳經營效率的指標並沒有隨著費用的增加而好轉。

呷哺泯然眾餐矣!

曾經,呷哺呷哺的“一人一鍋”臺式小火鍋獨得消費者青睞,尤其是2003年非典喚醒了大家的健康意識,加上不到40元便能吃的扶著牆走,呷哺呷哺的門前常常要排很長的隊。

反應到數據上,就是高高在上的翻座率。

在2014年呷哺呷哺上市前,翻座率能夠達到4.2這一行業翹楚的水平,即使當下中餐王者海底撈也只有4.8。

老虎證券:瘋狂開店的呷哺 正在與海底撈漸行漸遠

但上市後,此指標連年下滑,2018年之前,還能保持在中上游水平,但這兩年,翻座率已經泯然眾餐矣!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背後的緣由或許跟不斷上漲的客單價有關,此前,呷哺被消費者打上“便宜、實惠”的性價比標籤,但這兩年,隨著店鋪升級、菜品升級,呷哺呷哺的客單價是與日俱增,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者棄之而去。

老虎證券:瘋狂開店的呷哺 正在與海底撈漸行漸遠

除了翻座率預警,同店銷售額增長率也發出了警告。

2019年,呷哺呷哺同店銷售額增長率負增長1.4%,這意味著同一店鋪賺的錢開始減少。

老虎證券:瘋狂開店的呷哺 正在與海底撈漸行漸遠

也就是說,店鋪設計升級、菜品升級並沒有換來消費者的增加,也沒有打開消費者的錢包。

或許,變局只能依賴湊湊了!

2016年推出的中高端火鍋品牌湊湊,採用獨立品牌名稱,擺脫呷哺呷哺便宜實惠的性價比便籤束縛,開始撤掉U型臺,增加社交屬性,像海底撈一樣實現更高的客單價。

在年報中,呷哺呷哺集團並沒有披露關於湊湊的具體營業指標,從翻倍的營收增速上看,呷哺的未來或只能押注於此。

結語:

有了提前的財務預警,上年度的財報或不會嚇壞投資者,但呷哺呷哺在翻座率、同店銷售額增長率等核心指標上連續惡化,長期或讓市場產生悲觀預期。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呷哺股價較年內高點腰斬,這一跌幅明顯大於海底撈和九毛九,要想走出泥潭,呷哺需要在數據上讓投資者看到曙光。

本文不構成且不應被視為任何購買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的協議、要約、要約邀請、意見或建議。本文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老虎證券在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方面的意見,也不構成某種投資或策略是否適合於您個人情況的陳述,或其他任何針對您個人的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