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觀察:確診病例破16萬,“風暴眼”紐約醫療系統告急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29日說,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模型預測顯示,美國兩週內將迎來“死亡高峰”。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預測,美國確診病例可能數以百萬計,死亡人數可能多至20萬。

美国疫情观察:确诊病例破16万,“风暴眼”纽约医疗系统告急

新華社資料圖

數讀

全球77萬病例 美國破16萬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30日18時30分(北京時間31日6時30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160020例,死亡病例為2953例。其中,紐約州確診和死亡病例最多,分別為66497例和1218例。此外,該大學的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777286例,死亡病例為37140例。

抗疫

“社交疏離”期延長一個月

特朗普當天在白宮召開露天記者會,說死亡病例峰值可能出現在4月12日復活節。“模型預測,死亡高峰可能兩週內來臨。”他說,“從那以後,(死亡病例數)應該開始減少,希望(減少)非常顯著。”

就先前所說希望看到美國復活節後“復工”,特朗普29日把預期推後至6月1日。同時,特朗普宣佈把聯邦政府關於應對疫情的指導意見,即在全美範圍內保持“社交疏離”的期限延長一個月至4月30日,以繼續減緩病毒傳播速度。

白宮3月16日發佈的指導意見包括儘量不要外出,避免10人以上聚集,避免進入酒吧和餐廳等場所。特朗普在白宮告訴媒體記者:“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如果我們不保持距離,可能有22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重申,如果沒有充分採取措施應對疫情,10萬至20萬死亡病例“完全可以想象”。特朗普則說,如果能將死亡病例控制在10萬以內,意味著政府“幹得不錯”。

表態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先前預期,這一州需要大約3萬臺呼吸機。但特朗普26日接受福克斯新聞頻道採訪時質疑科莫的說法,說他“不相信需要4萬或3萬臺呼吸機”。

白宮露天記者會上,特朗普再次提及呼吸機事宜,稱一些醫院“囤積”呼吸機卻不使用,應將設備“交出來”。“有一些醫護人員、一些醫院,囤積設備,包括呼吸機。”他說,“我們必須‘釋出’那些呼吸機,特別是從那些永遠不打算使用它們的醫院。”路透社報道,特朗普沒有提及醫院“囤積”呼吸機的證據,不清楚他指的是哪些醫院。

除呼吸機,紐約州官員先前說需要更多醫療物資,包括口罩和醫用防護服。一些醫生警告,不少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同樣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

路易斯安那州州長約翰·貝爾·愛德華茲29日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州政府向企業訂購了1.2萬臺呼吸機,僅收到192臺,聯邦政府迄今沒有同意這一州動用呼吸機“國家儲備”。州內最大城市新奧爾良市政府說,全市呼吸機4月4日前後將全部“佔用”。

關注

“風暴眼”紐約 醫療系統告急!

幾天前,紐約市著名的西奈山醫院曾爆出醫護人員用黑色垃圾袋作防護服的新聞。隨後,這家醫院一名48歲的男護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這只是紐約市醫療系統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個縮影:防護用品短缺、醫護人員缺乏、醫院床位不足。在電視上,接受採訪的一些醫生和護士常常說著說著就哽咽了:他們既要面對救治病人的繁重工作,也為自身安全擔憂……

紐約市已然成為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的“風暴眼”,其醫療系統承受著空前壓力。據報道,全市4500名救護車工作人員中,有20%已因不堪重負而病休,而911求救電話還在不斷刷新著紀錄,僅上週四一天就接到了6000個求救電話。

醫務人員缺少護目鏡、不得不重複使用一次性口罩的新聞也頻現媒體。有媒體把醫護人員拼湊起來的防護裝備照片刊登出來,一一指出其缺陷,認為根本達不到防護目的。

“呼吸機”更是成為紐約的熱詞,甚至連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紐約州州長科莫在電話裡吵架也是關於呼吸機。紐約市一家醫院不得不把一臺呼吸機給兩個病人用,這得到科莫的讚許。他在電視上說,“呼吸機對新冠病人就像二戰中導彈的作用一樣”,“只要能救命,怎麼都行!”

媒體稱,目前紐約州所有醫院只有12000臺呼吸機,而紐約市長德布拉齊奧說僅紐約市就需要至少15000臺。最要命的是,能操作呼吸機的醫務人員全州只有約7000人,而高峰時紐約州需要3萬臺呼吸機同時運轉。

困難面前,包括華人社團在內的美國社會各界都在為醫護人員募捐防護裝備,一些大企業開始轉產呼吸機,捷藍、達美等航空公司承諾免費運送支援紐約的醫護人員和物資。預計最近將有6萬多名包括退休醫護工作者在內的醫務人員充實到紐約各大醫院。

此外,紐約著名的賈維茨會展中心已被改造成有1000個床位的臨時醫院,同樣擁有1000個床位的美國海軍醫院船“舒適”號也將從4月中旬開始在曼哈頓西側碼頭接收非新冠肺炎病人,以便使紐約市醫院騰出更多病床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觀察

聯合國:疫情或引發糧食危機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官方網站說:“除非我們快速採取行動,保護最脆弱環節,保證全球糧食供應鏈通暢,緩解疫情蔓延對整個糧食體系的影響,否則我們面臨糧食危機迫近的風險。”

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糟糕情況預計將在4月和5月出現。這家機構說,已經發現糧食在多方面遭遇多重挑戰,例如糧食運輸和家畜養殖等。但截至當前,食品供應依然充足,糧食產業所受衝擊頗小。不過,高附加值農產品漲價的幾率更大,例如肉類等易腐爛食品;主要糧食現在供應充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5日報道,在截至3月14日的一週內,美國雞蛋銷量同比激增44%;自3月初以來,雞蛋批發價格上漲180%。美國沃爾瑪公司等大型連鎖零售商近期開始限購雞蛋等遭恐慌性購買的商品。。

惠譽諮詢公司擔心,儘管某些種類的糧食供應充足,但可能出現過度囤積或限制交易現象,從而抬升糧食危機風險。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越南已經限制大米出口,俄羅斯也停止成品糧出口,哈薩克斯坦則暫停小麥粉、蕎麥、糖、葵花油和某些蔬菜出口。

世衛組織:應繼續提供基本衛生服務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0日表示,各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應繼續提供基本衛生服務。

譚德塞說,過往疫情已證明,當衛生系統不堪重負時,一些本可通過疫苗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會急劇增加。因此,“儘管我們處於危機之中,基本的衛生服務必須繼續。嬰兒仍在出生,疫苗仍須交付,其他疾病患者仍需治療來挽救生命”。

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已發佈一份指南,該指南建議立即採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行動,以重新組織並確保民眾獲得高質量的基本衛生服務,包括常規疫苗接種、妊娠和分娩護理、傳染病和非傳染病以及精神疾病治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