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佈了“處女率”,一個噩耗!!!

-01-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了一個噩耗!


日本今年新生人口數創歷史新低:94萬!


這創下了日本189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日本公佈了“處女率”,一個噩耗!!!


而今年日本死亡人數估算值為134.4萬人,這意味著日本今年人口將自然減少40.3萬人!


這也是該指標首次超過40萬!


日本公佈了“處女率”,一個噩耗!!!


同時,日本今年每34秒才有一人出生,但每23秒有一人死亡。


並且,今年新婚情侶數為60.7萬對,比上年減少1.4萬對。


按照這個速度,2053年日本人口將跌破1億!


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降至8808萬,並且屆時超過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


日本公佈了“處女率”,一個噩耗!!!

日本人口變化動圖


不過更讓人驚訝的是下面這組數據: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報告:


日本18至34歲女性中,有39%還是處女;日本18至34歲的男性中,有36%是“童子身”。


調查報告還顯示:


18歲至34歲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沒有男朋友;在35歲至39歲的年齡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從未有過性經驗。


這足夠說明:日本的男男女女並不像AV片中那樣激情奔放


恰恰相反,這說明日本社會確實已經進入了“無慾望社會”。


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呢?


日本公佈了“處女率”,一個噩耗!!!


-02-


自從1991年經濟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持續低迷,被稱之為“失落的20年”。


這導致未滿35歲的日本人,從懂事以來就面對“失落的20年”。


所謂“低慾望社會”:是指在一個奮鬥不再能改變命的社會里,奮鬥主力也就是年輕人群,開始對周圍的一切喪失興趣。


此時,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無法得到刺激、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大多數人不願意揹負房貸,或創業失敗的風險。


低慾望社會,不只是反應在性問題上,也反映在社會的各個方面:譬如日本人沒有炒房的慾望、沒有炒股的慾望、沒有結婚的慾望、沒有購物的慾望,宅男宅女越來越多,談戀愛覺得麻煩,上超市覺得多餘,一部手機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日本從2005年開始人口負增長時,小城市缺乏就業機會,大量年輕人湧入大城市,小城市房屋大量空置,而大城市一房難求,對於男性來說,沒錢沒房的經濟壓力影響最大。


對女性來說,除了沒錢,排在第二位的阻礙因素是家人是否同意。


在育兒方面,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研究部長石井太說,新生兒數量再創新低的主要原因主要在於,人們認為撫養和教育子女費用和負擔過高,因此無法按理想中的數量生育更多孩子。


和過去不一樣的是,孩子得上學到二十多歲才能步入社會上班,對比以前十幾歲出去打工養活自己已是天然之別。由此可見,日本年輕人也並非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同時,日本年輕人看著自己父母親辛勞的生活,越來越不願意結婚,晚婚年齡一再推高。


男人覺得自己婚後就像是一部掙錢機器,拼命努力,還滿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女人們也感覺到結婚生子,整天呆在家裡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價值。


所以,無論男女,更願意去享受一種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這導致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終生未婚。


他們越來越傾向於不結婚、不生子,因為他們覺的這會讓自己增添一輩子的負擔,他們更傾向於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個人獨居、蝸居。


日本公佈了“處女率”,一個噩耗!!!


-03-


低出生率帶來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消費萎縮。


日本的年輕人對於買車、奢侈品之類的消費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簡。


雖然隨著互聯網與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但是,除了一部手機,其他商品再也調動不起年輕人購物的興趣。


看不到年輕人買汽車,看不到年輕人買房子,LV包包沒人碰,電視機銷量大跌。你如何宣傳大拍賣、大出血,年輕人就是心不動、腳也不動。年輕人數量逐年減少,消費市場更加趨於飽和和低迷。


你有沒有車,有沒有房,對於許多日本的年輕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話題。


東京這麼一大國際大都市,85%的年輕人結婚時租房子結婚,只有5%的年輕人買汽車,這種地域物質的低慾望,使得銀座街頭的奢侈品變得毫無價值。


甚至,日本的空房子越來越多,總務部2014年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全國住宅總量達6063萬戶,其中閒置空房820萬戶,也就是說,每七戶住宅中就有一戶空置。


野村綜合研究所表示,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空房比率將在未來10年提高到20%。


但與此同時,日本人又不得不面對另一個讓他們有些哭笑不得的現象——數據顯示,以東京為中心的日本首都圈人口正在迅速膨脹。


東京爆滿,鄉村“鬼城”,這一現象可能將成為未來數十年困擾日本的怪病。


低慾望社會,是資本主義國家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表現,因為資源和資本越來越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些人通過聯姻、設置門檻都手段不斷鞏固自己地位,而大眾能夠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少。於是,大家慢慢放棄奮鬥,並對周圍變得麻木不仁。


不僅日本,我們再看看那些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年輕人是什麼狀態吧:


在美國,他們叫做“千禧一代”;


在英國和澳洲,他們被叫做“Y一代”;


在瑞典,他們是“冰壺一代”;


在德國,他們是“也許一代”,


在西班牙,這代年輕人直接被叫做“沒沒一代”。


他們既不上學也不上班,成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


日本公佈了“處女率”,一個噩耗!!!


-04-


英國衛報展開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西方社會年輕人和上一代人的財富鴻溝愈發巨大:


在美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比退休人群要窮;


在英國,退休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相當於年輕人收入增幅的3倍;


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德國、加拿大也同樣存在這種情況;


還有一些國家,年輕人工資縮水的而程度甚至超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


曾經“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是社會上流行的口號。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努力和奮鬥很難再改變命運,“勤勞致富”作為社會最傳統的美德和習慣,正在離世界遠去。


有句話說得好:如今的年輕人,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他可能指的是年輕人不夠有決心,但是也變相說明了年輕人的無奈。


一套房子,就足以讓一個年輕人少奮鬥20年,也足以讓一個年輕人多奮鬥20年。


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每月拿著幾千塊錢的收入,然後租了一個小單間,但這套單間價值卻需要你30甚至50年的工資,你是否覺的人生太無望了?


在現實面前,年輕人的理想、價值觀、才華、激情,根本都不值一提。


於是很多年輕人寧可獨處、獨居,也不願意結婚生子。


日本公佈了“處女率”,一個噩耗!!!


其實,世界要做的,就是打破各種阻礙,促進資源的流動,然後剔除各種坐享其成的既得利益者!


因為: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健康、有朝氣,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看這個社會的機制,能不能讓最勤勞、最有正氣、且最具創造力的那批人行動起來!


而中國要做的,就是趁歐洲和日本等進入供養型社會之際,一方面引以為戒,另一方面要藉助人工智能、互聯網等高科技不斷的給社會洗牌,打開階層上升的通道,同時開創各種細分領域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激發市場活力!


我相信,中國離世界第一強國目標已經指日可待!


多多關注蔚小柒哦!每天更新更多有趣文章和視頻哦!

歡迎在評論區談談你的看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