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2月12日,筆者作為恆安社區包居科室,參加了恆安社區臨時黨支部會議,會上,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郝洪勇說,咱們恆安社區多虧有程書記包居,要不然這30個大大小小的出入口,怎麼24小時值守?我們居委會共17人,就是每個人都長著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啊。說話間,程書記笑笑說,老郝,你就放心吧,辦法總比困難多,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程瑞清是公安戰線上的一名老兵,別看今年57歲了,1米8幾的瘦高個,往人群中一站,英姿颯爽,玉樹臨風,他是80年的兵,85年參加工作,他從2019年1月來到香水園街道擔任副書記職務,從公安口到街道社區,工作性質變了,工作環境變了,但是他一心為民的宗旨沒有變,他秉承了公安戰線對黨忠誠、心繫人民、作風優良、能打硬仗的一貫作風,很快融入了街道社區工作。在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從臘月二十八,程瑞清就進入了角色,他一頭扎進社區,每天不知道要來恆安社區多少次,要是有門檻也被踏破了。每次開碰頭會,三個包居科室安監、食藥、宣傳必須參加,科長來不了的科員替,人不來任務不能落下,該分擔分擔、該值守值守,在恆安這兒包居科室沒有閒人,宗旨就是一切以社區為主,要為社區居委會分憂,為居民群眾服務。在這次疫情防控任務中,最難辦的事是開口太多,24小時封閉管理的問題。發現疫情初期,還沒有24小時值守任務,只是從早7點至晚11點白班值守,程書記就在全街道13個社區率先提出了封堵車流量不大的出入口,保留車流量大的主街兩個口,分設入口和出口,立刻緩解了居委會人員值守力量不足的問題。區委、區政府也很快給各社區派來了八達嶺旅遊總公司、園林綠化局、區直工委等大批增援部隊,再加上社區在職黨員、包居科室的支持,從人員上大大彌補了社區的不足。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現在隨著疫情的發展,尤其是回鄉返京、回延復工大人流的到來,防疫形勢越來越嚴峻,北京市發佈了十條疫情防控通告,嚴格居住小區(村)封閉式管理,區委區政府要求各社區所有出入口24小時值守,嚴把疫情防控輸入和擴散,這下可愁壞了郝洪勇。當我再次去社區參加會商會時,郝洪勇的臉色非常難看,他自己也記不清連續多少天沒有休息了,兩鬢的白髮好像又多了一些,眼睛佈滿了血絲。在前期,能封堵的都已經封堵了,現在除了兩個大口、兩個大院,小口還有9個,每個都需要24小時值守,支援單位、在職黨員、包居科室、居委會幹部加一塊,值守力量還是不夠啊,關鍵是北方的寒冬夜裡太冷了,儘管有街道支援的帳篷、軍大衣、暖寶,每人頂多在外邊堅持2個小時,一會就凍透了。恆安社區這一複雜情況,引起了區委高度重視,區委組織部部長劉學亮、副區長陳桂芬第一時間來到恆安社區慰問並指導開放式無物業小區封閉管理工作,街道迅速落實區領導指示精神,工委書記姜之波,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王建柱專門組織召開各支援單位、轄區單位參加的臨時黨支部會議,專題研究會商小區封閉管理這個難題。會後程書記和郝洪勇多次會同施工部門、駐區單位實地調研、策劃解決方案。有區委、區政府的支持,有街道工委辦事處的幫助,有居委會幹部共同努力,郝洪勇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取儘快完成小區封閉管理。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說到這,必須說一說郝主任的左膀右臂,一位鐵娘子--社區黨委副書記李燕。她從大年三十開始就沒有離開崗位休息過,每天通過社區微信群發佈疫情防控知識、重要提示等信息,組織在職黨員對社區主要路口進行值守管控,每天6個群、554名黨員不斷報名站崗,截至目前共安排在職黨員值守480餘人次。作為社區疫情防控小組的牽頭人,她負責對居家觀察重點人員進行信息核實、管控,主動聯繫中醫院對居家觀察人員進行面訪,每天監控上報體溫,為有需要的居民送菜、送快遞,雖然只有一隻一次性的口罩作為防護,但她從不退縮,從無怨言。恆安中街沿街院門由支援單位八達嶺旅遊總公司、園林綠化中心、區直機關各單位協助值守,李燕在做好各單位值班協調工作間隙,不間斷的到崗執勤,甚至將孩子送回父母家,全身心投入到社區24小時防控值守工作中,巾幗不讓鬚眉。同時作為世爵華府小區的工作專班負責人,她及時建立世爵華府在職黨員微信群,組織黨員進行值守工作,使沒有正式移交、沒有基層黨組織的世爵華府小區,很快實現了封閉一口、守住一口、24小時不間斷的嚴格管控,確保了居民的安全健康。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居委會副主任許明林,一如既往的替郝主任分憂解難,凡是艱難險重的任務總是衝在最前頭,吃苦奉獻,是居委會幹部的楷模。居委會副主任於辰洋克服一切困難投入到工作中,每天24小時在崗守護,別看在家裡是父母的嬌寶貝,到單位可是個男子漢,他把居委會的體力活全部包攬,綜合協調各方工作,起到了積極的帶頭作用。社區幹部馬雪超,兒子才3歲,她丈夫同樣是一名社區工作者,也一樣投入在社區一線工作中,她從來沒有因為孩子小而影響了社區值守工作,因為24小時工作的原因,孩子已經很多天沒有見到過爸爸媽媽。社區幹部李璨洋顧不上照顧4歲的兒子,每天早上讓丈夫把孩子送回老家,晚上再讓丈夫接孩子回家,全身心堅持投入在社區一線,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網格員賈傑的妻子是一名護士,在醫院工作忙碌辛苦不能照顧家庭,但是賈傑堅持投身社區一線防疫工作,放棄照顧4歲的兒子,雖然工資不高,但他不怕苦不怕累,任勞任怨,默默付出。今年即將退休的社保協管員程緒紅,為了能夠安心的參與值守工作,將自己上初二的女兒送回了老家,每天不僅完成站崗值守工作,還自願擔起居委會後勤保障工作,不辭辛勞的為大家準備好熱乎乎的午飯,自己家裡做了啥好吃的趕緊送到居委會。養老助殘員宋寧霞的丈夫是一名軍人,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回過家,更不要說照顧家庭,宋寧霞自己是山西人,親戚都在老家,兩歲的孩子沒人照顧,但是她依舊按時在崗在位,24小時值守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家和孩子而耽誤過。4050人員彭長榮腿部關節疼痛是老毛病了,一直在中醫院做理療,烤電、針灸、拔罐,但她不顧疼痛,積極參與社區執勤巡邏看守工作,而且每天堅持比大家早半小時到崗,為大家做好清潔消毒工作。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區融媒體中心胡玖梅、高耀宗、段玉軒、史金秋、丁健、朱森、孟潤懷、趙秀連、於謹歌等,面對24小時值守任務毫不退縮,悄悄地安頓好家裡孩子,私底下協調好新聞宣傳工作,克服種種困難,準時上崗,扎牢社區“疫情防控”網,在阻擊疫情的哨卡邊樹立起了一面面颯颯飛揚的先鋒旗幟。八達嶺旅遊總公司員工馮雪,家中有兩個孩子,老二還沒過哺乳期,作為一名母親,她放棄陪伴和照顧孩子的時間,堅守在一線執勤崗位上,盡職盡責。八達嶺索道公司員工秦滿林是一名老員工,家住康莊,每天需要坐四十多分鐘的公交車到達執勤地點,但他從無怨言,一直堅守崗位。八達嶺索道員工吳迪在執勤過程中,看到一位大爺和一位大媽騎三輪車摔倒在馬路上,立即上前扶起大媽,並幫助大爺把三輪車推至路邊,在確認大爺大媽無嚴重摔傷後,回到崗位繼續執勤。社區在職黨員王曉偉,是姚家營中心小學的教師,每次社區執勤都是積極報名參與,這次疫情期間也不例外,但在2月8日晚上執勤時突然頭暈、手麻不能站立,他也不忘跟社區請假。經過就醫確診因為頸椎病引起頭暈手麻,吃藥康復後又報了12號的執勤崗位。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在街道社區新的工作崗位上,在這場嚴峻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程瑞清勇當排頭兵、敢為先行者,幫助恆安社區居委會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一個老公安和他的一群“新兵”,在戰“疫”中堅守,頑強的與“病毒”作鬥爭,讓社區工作者和社區居民更加充滿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黨旗飄飄】一名老公安和他的“新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