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糾紛“死結”,2.15億元資金可正常使用了 舟山中院成功調解一起合同糾紛案助力復工復產

“季律師,款項收到了嗎?”近日,舟山市中院民二庭庭長羅邦良撥通了江蘇濱江律師事務所季律師的電話,得知對方當事企業已收到5700萬元貨款,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下了。隨後,他又聯繫了浙江震舟律師事務所的邵律師,對方說企業的保全資金已經都解封了。自此,一起標的額超兩億元的買賣合同糾紛的“死結”終於被解開,2.15億元被保全資金也可以正常使用了,為復工復產的兩家企業增添了信心。

  2019年8月,江蘇某重工企業以拖欠貨款為由起訴舟山市某大型船舶企業,請求法院判令該船企支付貨款合計1.06億元。

  原來,2014年,舟山這家船企向該重工企業定購一臺龍門吊和一臺起重機。設備交付後,船企發現龍門吊在操作過程中存在問題,多次修理後並沒得到解決,因此一直沒有支付貨款。而重工企業則急需收回這筆貨款以維持公司的生產經營。在重工企業起訴後,船企提起反訴,請求解除龍門吊買賣合同,重工企業支付有關費用並賠償損失合計9200萬元。訴訟中,雙方均申請凍結對方的銀行存款,船企被凍結1.2億元、重工企業被凍結9500萬元。

  “在審理程序推進中,法院一直沒放棄勸雙方握手言和,畢竟鉅額資金被凍結對誰都不是好事。”羅邦良說,經過多次調解,雖然雙方都有調解意願,但由於訴求差距太大,到今年春節前調解並未有實質性進展。

  疫情發生後,兩家當事企業均感受到來自資金的壓力,轉機也在此刻悄悄出現。節後上班第一天,舟山市中院副院長楊海濤帶隊走訪了船企,公司負責人迫切希望案子能儘快解決。與此同時,重工企業也說“壓力山大”。“當時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復工復產,企業工人工資要付,公司老總比較急。”季律師說,節後第一天接到承辦法官的電話時,他喜出望外。兩家當事企業同時向法院傳達了和解的信息,羅邦良覺得調解“有戲”了。

  受疫情影響,法官通過電話、微信、移動微法院等一次次與雙方代理律師、公司負責人聯繫,積極主動做好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極力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

  3月4日,經過十幾輪協調,兩家當事企業終於在微法院上達成一攬子解決方案。根據方案,舟山某船企支付江蘇某重工企業龍門吊貨款5700萬元,同時雙方均申請解除對對方銀行存款的凍結。對於存在質量爭議的龍門吊,給予某重工企業5個月的時間修復。

  調解協議達成後,當事雙方啟動了鉅額保全的解封。近日,2.15億元資金全部獲得解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