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級別的清朝官員才能享受“八擡大轎”的待遇!

 大家都知道嗎?那麼古代的八抬大轎只有新娘能坐嗎?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人呢?什麼級別的官員能坐八抬大轎呢?古代的轎子,大致有兩種形制或類型,一種是不上帷子的涼轎,也叫亮轎或顯轎,一種是上帷子的暖轎,又稱暗轎。不同的官品,在轎子的形制類型、帷子的用料顏色等方面都有嚴格的區分。

什麼級別的清朝官員才能享受“八抬大轎”的待遇!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而帝王乘坐的轎子,也跟其他人有很大不同。清朝皇帝坐的轎子,被稱為三輿,分別是步輿、禮輿、輕步輿。這三種轎子都是十六人抬,只是使用場合、樣式上有區別。皇帝祭祀時,使用禮輿,出行使用輕步輿,出入宮殿使用步輿。

什麼級別的清朝官員才能享受“八抬大轎”的待遇!

 沒錯!“八抬大轎”期初是官員等級的一種反映。民間的便轎一般為二人抬,官員則分為四人抬和八人抬。如清朝規定,凡是三品以上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撫乘“八人抬”,督撫部屬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欽差大臣,乘“八人抬”等。


什麼級別的清朝官員才能享受“八抬大轎”的待遇!

那抬轎子的人有多有少,一般二至八人,民間多為二人抬便轎,官員所乘的轎子,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如清朝規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撫乘“八人抬”,督撫部屬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欽差大臣,乘“八人抬”等。

總之,在京城,為了表現大臣地位低於皇室。清朝有規定,京城中,官員一律不得乘坐八抬大轎。而三品以上官員,可以乘坐4人抬轎。這種轎子的轎頂是銀色的,周身黑色。至於四品以下官員,就是使用2人抬轎。這種轎子的樣式屬於錫頂,周身也是黑色的。

 總而言之,例如在清初皇帝后妃乘坐的豪華的輦,親王坐的轎子是銀頂黃蓋紅幃啊。三品以上大官雖可用銀頂,皂色蓋幃,在京城內四個人抬,出京用八人。四品以下只准乘錫頂、兩人抬的小轎。至於一般的地主豪紳,用黑油齊頭、平頂皂幔的。可見在清朝啊,“八抬大轎”是三品以上官員才能乘坐的,不像“鳴鑼開道”,一個小縣令也可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