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大學教授跑步猝死,運動時,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

42歲大學教授跑步猝死,運動時,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

3月2日,海南大學發佈訃告,該校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林肇宏因病搶救無效。據報道,現年42歲的林肇宏教授,是在操場上進行跑步鍛鍊時發生了意外。

當時加完班的他約同事去操場跑步,本跑得好好的。忽然之間,他倒在地上就再也沒有醒來。雖然同事立即叫救護車搶救,但於事無補。事後,醫生解釋說,林肇宏教授屬於心源性猝死。

3月22日,濟南市也有一位男子晨練突發心臟驟停,幸好被一位路過的晨練醫生救援,這一幕也被很多跑友成為「教科書」式搶救。這位醫生叫徐留玉,他也提醒市民,鍛鍊一定要適度,不能過度鍛鍊。

42歲大學教授跑步猝死,運動時,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

近期隨著衛建委聲明空曠處可不戴口罩,不少跑者也開始恢復訓練。但由於疫情影響,多數跑者都在家宅了很久,體能也比之前下降了不少。就算堅持在家訓練的跑者,也很難一時之間適應戶外跑。

在這個時候看到了一則「跑步猝死」的消息,難免令人擔心。對於一個喜歡跑步、馬拉松的人來說,我們有必要了解是什麼引發運動性昏厥甚至猝死,該如何預防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更放心的享受運動。


01 為什麼運動員和健身的人也會發生猝死?


很多人認為運動員或者有健身習慣的人,他們的體質一定很好很健康。但與之相反的,也常有新聞報道運動員猝死、健身達人猝死等消息。所以難免令人產生疑問,為什麼運動員和健身人群也會發生猝死?

實際上在心血管領域有一個共識,就是運動不一定會使你的心臟非常健康,與之相反過度的運動可能還會促發發生心臟病,或者誘發運動心率失常。

>>>>被忽視的心臟問題

促發運動性心肌病,是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會造成交感神經明顯的激活,而交感神經被長期激活則會造成我們心肌細胞的肥大;另外大量長時間運動後,我們的心率會明顯的減慢,這也會影響我們的心肌狀態。

42歲大學教授跑步猝死,運動時,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

所以長時間運動的運動員們,容易發生心肌肥厚,或者心率減慢。而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這也是因為在年輕的時候有一定的代償能力,導致容易忽視這一問題,也就不會因此去求醫治療了。但也因此,不能代表你的心臟,是一個健康的心臟。

>>>>潛在疾病的風險

另外有些運動員,在他們身上有一些潛在的疾病,比如有些運動員,有先天性心臟病、馬凡氏綜合症。例如世界著名排球運動員海曼,實際上就是一個馬凡氏綜合症患者,最終因心臟病突發猝死在球場上。

>>>>不恰當的運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運動會引發或加重心肌缺血(注:不運動一般是不會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狀的,適度的運動對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狀具有不錯的功效),當運動時交感神經興奮,會造成血管收縮,導致心臟搏擊的力量增強,此時血管受到的血流衝擊力量增強。

42歲大學教授跑步猝死,運動時,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

如果一個人已經有動脈粥樣硬化,在愚弄的時候,因為血流的流速增快,對血管的剪切力增強,就很容易造成這種斑塊破裂、破碎,產生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增加猝死風險。


02 如何避免跑步中的「意外」發生


在日常訓練中,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暈厥、心臟驟停等危險事件發生呢。

由於當前的技術手段,對於什麼會誘發心臟驟停,為什麼發生以及什麼時間會發生並不能準確的預測知道。不過,從一些研究調查中還是能找到點線索。在那些遭受過心臟驟停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在發病前身體會出現一些徵兆。

>>>>警惕這些身體信號

A 運動中突發呼吸急促

B 胸部的壓迫感,尤其是左側胸部

C 感到疼痛或不適,特別是在運動期間

D 運動中意識的喪失

E 突發的心悸,或者不舒服的心跳節奏

F 嚴重或突發的暫時頭暈

如果運動中出現此類問題,最好停下來,建議去檢查一下心臟。

>>>>3個心臟驟停被搶救過來的受訪者

除了先前的症狀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別人的一些經歷中瞭解到更多,國外就曾經對那些遭受過心臟驟停並搶救過來的人進行了相關的採訪。

42歲大學教授跑步猝死,運動時,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

1號受訪者,女性,38歲。很喜歡運動,練習過跆拳道、旱冰,曾經以1小時45分的成績完成過半馬,最近還參加了一場10k的跑步比賽。最近一次的半馬比賽中,在19公里處,無法挪動雙腿,然後摔倒。急救人員及時的給她進行心肺復甦術,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使她的心臟恢復節奏。在隨後醫院的幾輪測試中顯示,她的心臟存在先天性的右冠狀動脈纏繞,但此前的心臟檢查並沒有發現。

她回憶說,在運動之前,沒有什麼特殊徵兆。不過之前訓練的時候,手臂疼痛會因運動強度的增大而加劇。經過治療康復後,仍然可以參加跑步比賽。

42歲大學教授跑步猝死,運動時,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

2號受訪者,男性,52歲。有定期的運動習慣,每週都會有幾次10-15公里的跑步。在最近一次的海灘邊跑步,中途停下來喝水時摔倒。經過附近的人搶救,醒了過來。醫院檢查後,發現他患有心室顫動。隨後植入了心臟復律除顫器,並服用相關藥物。

經過他回憶,事發之前的運動中,會有頭暈的現象。在經過康復後,他又回到了跑步中,並且還參加了馬拉松比賽。

42歲大學教授跑步猝死,運動時,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

3號受訪者,男性,53歲,一直有運動的習慣。在一次和家人的跑步中,突然摔倒不省人事,經過一系列的搶救醒了過來。講過醫生的詳細檢查後,發現他患有心臟缺陷,即動脈畸形。然後植入了一個心臟支架,並開了一些藥物以降低血壓和膽固醇。

他回憶發病之前身體狀況,雖然沒有什麼明顯症狀,但是在最近的訓練時候,同樣強度的跑步比以往感覺要吃力許多。手術恢復後,繼續參加馬拉松以及鐵人三項比賽。甚至在和醫生溝通後,參加了5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比賽。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就像我們在上文提到的那樣,有些心臟問題比較隱蔽,很難在體檢時候發現。

因此平時在訓練的時候要記得留意身體的各種反應,如果出現異常,可能就需要加以留心。此外,平時跑步,最好結伴而行。如果只能一個人的話,也儘量不要去那些偏僻的地方,因為真的遇到突發情況時,都找不到可以求救的人。


03 合理運動,才是運動的初心


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有點懼怕運動或者是跑步了,其實我們不必過度擔憂。

加拿大醫學會雜誌(CMAJ)曾經對運動員人群開展了關於心臟驟停的研究,結論是突發心臟驟停的概率非常低,一年裡每10萬人中有0.75人會在運動的時候會發生心臟驟停。再回顧一下,我們所展示的3個案例中,他們也在恢復後重新投入跑步等訓練之中。

要知道運動員無論是日常訓練還是參加比賽,強度都非常的高。如果他們遭遇心臟驟停的風險都如此低的話,那麼對於健康的大眾群體來說,由於很少會去做極限強度的運動,因此風險也是非常低的。

另外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曾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認為跑步與不運動的人相比,發生心臟問題的概率要低45%。所以合理的運動並不會對心臟造成傷害,相反還能促進心臟的健康。

42歲大學教授跑步猝死,運動時,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

總之,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需要清楚的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現在開始恢復跑步,一定不要逞強,要循序漸進的恢復訓練強度。如果訓練過程中感覺到疲憊不舒服,注意及時休息,避免過量運動導致身體機能的損傷。如果對自己的心臟存有疑慮的話,最好諮詢醫生,詳細檢查心臟,排查可能存在的隱患。


1、Yehia Fanous,Paul Dorian,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athletes,CMAJ July 15, 2019 191 (28) E787-E79.

2、Duck-chul Lee,Russell R. Pate,etc,Leisure-Time Running Reduces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Risk ,JACC VOL. 64, NO. 5, 2014 AUGUST 5, 2014:472–81.

3、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cardiac-arrest/causes-of-cardiac-arrest

4、https://www.heartfoundation.org.nz/your-heart/heart-conditions/cardiac-arrest

5、https://www.mvyxws.com/index.php/vod/play/id/104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