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37.1萬學子開學復課首日:有學生未來想從醫


佩戴口罩 有序入校

6時30分,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的門口,交警在外圍指揮車輛有序行駛,以保障學生的安全。在學校門口,安保人員及老師就位,校門口拉起了紅色的隔離警戒線,門口的工作人員還準備了口罩。

從6時30分開始,第二中學高三的學生陸續進校園,學生全部佩戴口罩。學校大門口,有統一的工作人員協調學生有序進入。在進入學校之前,必須通過門口搭建的帳篷,是對所有進校學生及其他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裡面有專門負責查看體溫的工作人員。同時,在外面設置體溫複查點。

“為了讓檢測體溫更有序進行,不要產生人員聚集現象,首先和家長做了宣傳,引導工作,把每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四批到校,前後延續40分鐘,每一批學生到校時間間隔10分鐘。”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防控辦主任孟志堅說。

瞭解,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高三年級有29個班,有學生1550人,住宿生有全住生221人,半住生46人。疫情期間,校區師生上班、上學從北門進入,步行的教職員工也要和學生一樣從體溫測量通道進入校園,開車人員由門衛用手動體溫測量儀測量體溫後進入,放學時西門也同時開放。

孟志堅介紹,在做準備工作時,已提前14天摸排學校高三年級的全體老師以及學生的健康情況,根據摸排情況,高三全體教師健康。截至27日21時,高三學生未返呼市22人,其中有21人家在周邊居住,呼市無房,需要在校住宿。另1人在北京集訓,近期不回呼市。周邊居住的21人也於3月29日返回呼市。

就餐時排隊間隔1米以上

針對學生、教職員工食堂就餐問題,孟志堅說,為避免聚集,餐廳準備了一次性餐具,學生就餐時在餐桌貼有指示,職工餐廳也要隔座就餐,師生在就餐時自覺排隊間隔1米以上。師生儘量自備餐具,可以帶回宿舍和辦公室用餐。

住校學生要配合宿管老師,進入宿舍時檢測體溫。每日上課前,在空氣質量良好的情況下,門窗同時打開對流通風,每日2-3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宿舍垃圾日產日清。

記者從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獲悉,針對普通發熱學生,要進行居家隔離、對症治療,體溫正常後可返校上課,必要時學生也需憑醫院診斷證明返校上課。疑似感染者,送至指定醫院,班主任跟蹤學生身體變化情況,與家長保持聯繫,學生痊癒憑醫院診斷證明返校上課。

“我們每一個星期都有一節班會,除了班主任老師安排一週的事情之外,還加了心理輔導、眼保健操和課間操。開學後,高三學生進了校園,我們都按照正常的課程進行,網上授課就停了。學生到了學校,都是單人單座、拉大學生與學生間的距離,其他的課程安排,都是按照國家教育部安排的,除了高考科目外,還有幾節自習課及兩節體育課。每天上午一個課間,下午一個課間。”孟志堅說。

六人宿舍改到最多三人一間

晨報融媒記者6時30分來到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看到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都已到達工作崗位,學生們排隊接受體溫檢查後進入學校。


內蒙古37.1萬學子開學復課首日:有學生未來想從醫

許戰國攝影

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的學生正在進行體溫檢測

記者瞭解到,今天,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高三、初三共有563名學生到校復課。為避免學生扎堆,學校安排錯峰入學。

6時30分到6時50分,高三年級的308名學生到校;6時50分到7時10分,初三年級255名學生到校。所有入校的學生和老師都要經過體溫檢測後才能入校。

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副校長冷海東介紹,學校每天對教室和走廊,辦公區、其他功能區域進行兩遍消毒、三次通風,對學生食堂,每天進行三次消毒並配備免洗手消毒凝膠,學生打飯窗口用隔離帶分離,一個窗口一排,在地上有距離標識,表示保證學生之間間隔1米,就餐時每張桌子只坐兩人,對角坐。

因為有一部分學生住校,以前是6個學生一間宿舍,現在改成最多三個學生一間宿舍。學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吃飯、睡覺都要戴口罩,學校的每一個位置都有專人負責消殺,學校的室內文體場館暫時不開放,只開放學生實驗室。

在線上教學時,學校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主要是對學生調整心態的疏導以及對防控疫情知識上的掌握。在開學前兩天,學校針以電子版的形式發放了告家長一封信,今天開學的孩子要將近14天的體溫記錄和出行記錄登記好家長確認簽字交到學校。

開學後,學校師生進入校園的流程會和今天一樣,做到每進入一人都要按要求進行檢查,不接受檢查不允許進入校園。


每班人數不超30人

“間隔1米,不要聚集 ”……今日一大早,呼和浩特市六中初中部,初三的學生戴著口罩有序進入校園。


內蒙古37.1萬學子開學復課首日:有學生未來想從醫

弓小立攝影

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的學生排隊有序進入校園

晨報融媒記者在校門口看到,同學間隔1米,白色帳篷內紅外線測溫儀前短暫停留完成體溫測量,學生們經歷“特殊”的入學方式。

上午7時,班級裡,學生聽著廣播裡的國歌進行虛擬升國旗儀式。7時20分,每個班級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動員學生齊心防“疫”,做好自身防護,迎接新學期的第一課。同時,學校在宣傳欄等醒目位置,張貼了“防疫措施”“疫情防控流程圖”等防疫知識海報。

同時,為確保學生正常上課,學校提前調整師資力量,優化教學計劃,實現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與原定春季學期教學計劃有序銜接。


內蒙古37.1萬學子開學復課首日:有學生未來想從醫

復課後的第一課 弓小立攝影

目前,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初中部已有500多名學生返校復課,初三年級從之前的10個班級分成20個班級進行教學,班級合理分配人數,以小班為主,不超30人,實行單人單桌,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最大化,門窗保持常開狀態。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專屬座位,小班化教學講臺課桌間隔1米以上,講課時,學生和老師統一佩戴口罩,確保安全教學。

在學校的物資儲備室,噴壺、口罩、消毒液、洗手液都已配備到位。每個班級門口都放有洗手液,學生下課後排隊洗手消毒。

“復課前,班主任、行政人員、保潔人員進行了培訓消殺工作,教室公共區域每天進行兩次消殺,消殺工作由班主任和保潔人員共同完成。”副校長李海濱介紹。

物資儲備齊全

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副校長冷海東介紹,學校準備了一次性醫用口罩、N95口罩共計7000個,弱酸性次氯酸消毒液、免洗手消毒凝膠、84消毒片、洗手液、84消毒液、複方甲酚皂消毒液的儲備量可以滿足學校使用30天左右。學校還提前配備了兩臺紅外線體溫檢測儀、11把額溫槍、6間隔離室。

晨報融媒記者從呼市第二中學也瞭解到,學校根據情況選擇了84消毒液、消毒粉、84泡騰片、75%醫用酒精及紫外線燈進行消殺工作。教學樓外圍、樓道消毒由物業安排專人進行消毒。班級教室、辦公室衛生及消毒,由值日生負責。開學後,每班要配發84泡騰片,專人保管,每日中午、晚上放學後完成。需要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溼式拖拭講臺、課桌椅、窗臺、開關、門把、地面。在空氣質量良好的情況下,門窗同時打開對流通風,每日2—3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同時要注意保暖。垃圾要日產日清。衛生間消毒“一課一過”,同學們去衛生間時要有序排隊,保持1米以上距離。

孟志堅表示,學校設立了獨立的觀察隔離室,用於留觀發熱和可疑症狀者。

部分學生有從醫想法

30日上午,晨報融媒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學、呼和浩特市鐵路第二中學採訪。


內蒙古37.1萬學子開學復課首日:有學生未來想從醫

張慧敏攝影

   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學紅外線檢測體溫

即將參加中考和高考的學生表示會緊張、焦慮,但是會努力克服。記者瞭解到,因為這次疫情的發生,也有部分學生表示會在將來選擇學醫。

記者隨機採訪了復課的三名學生。

白麗娟說:“之前有過從醫的想法,經過這次疫情,看到那麼多一線的醫護人員在前線奮鬥,我就想到了那句,‘不是歲月靜好,而是有人替你負重砥礪前行。’這句話讓我感到非常勵志。”

學生嚴格說,因父母都是醫務人員,所以從小希望做一名醫生,長大以後可以救死扶傷。

王晶說,希望以後會從事和醫學有關的工作,以後國家需要的時候,她也可以站在一線,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上網課時體育課最有意思

正在等公交車的呼和浩特市第26中學初三學生武澤蓉說,她覺得返校上課要比上網課好很多。

回想居家上網課的日子,武澤蓉覺得體育課最有趣,因為體育老師會帶領同學們視頻跳遠、蹲起、跳繩和仰臥起坐,同學們在家也能鍛鍊身體。

經歷了這次疫情,她認為醫生和護士十分偉大,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一線治病救人,她希望多年後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像自己的母親一樣,為社會做出貢獻。

呼和浩特市第27中學初三學生王宇在校門口等待同學,他的家距離學校三公里左右,早上是父親開車送他來的。

對於開學,王宇既期待又忐忑。

王宇說,開學後馬上就要進行一模考試,他有點擔心自己的成績會因居家複習效果不好而受到影響,他平日裡成績優異,能在班級排到前五名。

開學後,王宇認為,同學們應該放平心態,不能慌亂,在保證學習的同時也要把學校要求的防疫工作做好,二者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