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稻農不拌壯秧劑了,直接撒在表面,然後澆水播種可以嗎?

龍兵過


水稻壯秧劑最好和過篩底土拌勻,作為底土使用,直接撒施在秧床上,容易出現燒芽、燒苗的情況。

水稻壯秧劑是消毒、調酸、營養、化控為一體的藥肥,分為農業行業標準(NY526-2002)水稻床土調理劑的Ⅰ型(NPK含量>15%)和Ⅱ型(NPK含量>4.5%),不同類型的使用有不同的注意事項。

水稻壯秧劑正確使用,有助於培育壯秧,提高秧苗素質,形成高產基礎。

水稻壯秧劑(除特殊強調外)均要與足量的過篩土混拌均勻後使用,切不可任意變更使用方法,直接撒施在廂面上,容易導致壯秧劑在營養土中濃度過高出現燒苗的狀況。

使用高含量壯秧劑(例如:純NPK含量≥ 15%)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劑量使用。以便充分發揮高含量壯秧劑的綜合優勢,不可以任意增加壯秧劑的用量或減少底土用量,防止出現肥害。機插秧使用高含量壯秧劑的時候,要按推薦用量或超過推薦用量使用,營養土一定達到每盤(0.167平方米)3千克或每平方米18千克,厚度為2cm左右,水稻出苗、苗齊。

壯秧劑中的殺菌劑不能滿足水稻育苗期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除正常年份外),北方稻區土壤偏鹼,在使用壯秧劑時,需要同時對床土進行單獨的調酸、消毒,防止苗期立枯病。南方稻區土壤酸度適中,只需土壤消毒,一般不用做調酸處理。

至於化控方面,很多壯秧劑並沒有相應的化控措施。所以,在選擇壯秧劑時要全面考查它的使用 後的苗情長勢和生根情況。根系生長不好,地上部徒長過高說明壯秧劑的肥力過大,而化控方面不足 。根系生長良好,地上部過矮,說明化控過度。

總之,當前的壯秧劑類型複雜,需要根據你所在的區域、育秧的方式來選擇適合的壯秧劑,並按照說明書來進行使用。切忌隨意撒施在廂面上,或者作為蓋土使用,避免出現損失。

以上內容,是個人對壯秧劑使用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些內容,請收藏、轉發,並點擊關注“禾本多”。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或需要交流的內容,請在對話框留言,我會在第一時間回覆】


禾本多


每年的四月至五月初,正是水稻種植區培育水稻秧苗的關鍵時機,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現在農村大部分各地推廣實施新型旱育秧和塑盤苗床機插型育秧,這些新型的育秧方試能有效地節約用水,秧苗移栽後活棵返青分孽快。



水稻壯秧劑除含有水稻生長必需的氮磷鉀主要營養元素外,還含有其它水溶性鋅、鈣及微生物菌元素等,科學地實施用水稻壯秧劑培肥土壤,能改良秧池田土壤活性,有利於土壤酸鹼性平衡,與此同時,水稻壯秧劑不同於化學肥料,接觸種子及胚芽鞘也不易燒苗,對稻芽能正常生長更有利。


根據農民朋友施用壯秧劑培育秧育的經驗,壯秧劑含有氮磷鉀營養成份高,是不可以拌合稻種稻芽再撒施在苗床上,科學的施用方式在稻芽落谷前1~2天內,按壯秧劑0.25~0.35公斤/㎡撒施,用鋤頭或釘耙均勻地拌耘床土壤表層3~5cm之間並澆透水,稻芽再勻撒在表層,然後用預先過篩後的細土覆蓋種子後,再噴霧封閉除草劑溶液半小時後鋪地膜,地膜的表層用稻草鋪成麻花狀,既能保溫遮陽光直射,苗床上的稻芽也不易遭遇鳥類等侵害。

至於有農民把水稻壯秧劑直接撒施在苗床的表層,然後澆水播種稻芽,真實地他們是為了圖省事,怕麻煩,壯秧劑撒施不可能均勻,苗床土壤表層過量,不可避免地直接全部接觸種芽,肥害過量對稻芽有傷害,從而導致有少部分稻芽的出苗有肥害發黃致死,也會影響其它成活稻芽的正常生長。因此,不建議農民朋友採取壯秧劑直接撒施苗床上,然後撒水播種的水稻育秧方法!


老農話三農


水稻大棚育秧用的壯秧劑,一般都是混拌苗床土使用。但是也有一些農民朋友採取擺盤之後將壯秧劑混拌少量的苗床土之後撒施在苗床育秧盤的表面,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幾個問題,一是需要撒施均勻,二是需要事先混拌一些細土之後再進行撒施,最後是澆水不能一次澆透,而是需要間歇性的澆水,減少壯秧劑養分的流失。

壯秧劑,是水稻大棚育秧過程中使用的提供養分、調酸、殺菌等功能的多功能性肥料。不同地區的壯秧劑因為不同地區的土質差異,壯秧劑的主要成分也有一定的差異。不建議選擇異地的壯秧劑品牌產品,有可能會影響到壯秧劑的使用效果。

1、混拌一些細土之後再進行撒施。水稻壯秧劑中的養分、殺菌劑、調酸劑以及殺蟲劑等成分的總量很有限。一袋壯秧劑中可能只有1/5-1/4的比例是有效成分,其餘的都是添加一些煤渣、細土等成分。通常情況下,壯秧劑的用量在3-4袋/360平方米,這是我們黑龍江地區普遍的用量。這麼少的東西撒施到360平方米的區域,很難撒施的均勻,容易出現部分區域濃度高、部分區域濃度低的情況,甚至會影響到水稻芽種的正常萌發。所以,想要把有限的壯秧劑均勻的撒施到苗床,最好還是添加一部分的細土,混拌均勻之後再進行撒施。通過相對的提高有限壯秧劑體積的方法,來實現均勻撒施的目的。

2、需要撒施均勻。其實,壯秧劑在苗床表面撒施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撒施的均勻。所以,在施用安全性方面,壯秧劑表層撒施要比混拌苗床土之後使用的安全性要差一些,也容易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安全問題,比如說出苗不齊、出苗之後出現小區域的類似馬蹄坑、以及部分區域的出苗速度相對偏慢的情況,是很多樣化的。究其原因,還是撒施的不均勻引起的。

3、澆水的方式需要改進,減少壯秧劑養分的流失。傳統的壯秧劑混拌苗床土的方式,在澆水的時候比較簡單,直接澆水就可以,一直澆,直至感覺上部苗床和苗床下部的土壤都澆透了之後就可以。但是,使用撒施壯秧劑的方式就不能這麼澆水了。因為表層的土壤在遇水之後會相互粘連、凝結,影響水分向下方的快速滲透,這就會在苗床土尚未澆透的情況下就出現明顯的積水情況。如果持續這麼澆水的話,積水中溶解的大量壯秧劑有效成分就會隨著積水而流失。所以,需要改變澆水的方式,當表面出現輕微的積水情況時,就需要停止澆水,待積水逐漸的滲透至土壤下層之後再繼續澆水。如此的往復幾次,才能保證澆透底水、但是壯秧劑的養分還不會過度的流失。

因此,壯秧劑撒施到苗床的表面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注意撒施的要均勻、澆水要分段多次,減少養分的流失。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我這邊是黑龍江省八五三農場這邊把你說的這種播種方式叫做漫撒,大把揚。但是必須包衣的,技術基本成型,我們這邊屬於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育秧插秧田,普通粳稻產量在1200~1300斤每畝,大把揚我認識的一家每年都在1000斤上下,產量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了,節省很多勞動力成本,以後這種方式應該會大面積普及的,現在東北這邊寒地水稻面臨著很大的用工荒問題,育秧插秧田需要很多人力成本,扣大蓬篩土、站插秧機、挑苗、插秧補苗,一家都好幾百畝水稻,太多地方需要用人。現在僱傭的工匠都是在50歲以上,年輕人都不願意幹,也幹不動,等60年代的這些人退休後,就面臨著很尷尬的境遇,所以這種大把揚肯定會大面積應用,讓我們拭目以待。2020年3月黑龍江……



少白大師兄


說拌土比手揚效果好都是受專家的理論影響太深了。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以前都是浸種催芽播種,現在幹籽丸粒化技術日臻成熟。現在的壯秧劑配方越來越科學,使用方法也越來越趨向於多樣化,說表揚不均勻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具,這些年我都是用揚肥器拌少量溼土甩施,既省力效果也好,長出的苗也一點不比拌土的差!


沒長心65346435


現在到農在使用照相機的過程當中,發現現幾乎所有壯秧劑廠家都是讓大家把壯秧劑與土混拌均勻後,才可以使用,這樣才能夠使壯秧劑發揮最好的作用。由於地區氣候不同,種植習慣不同、以及種植的面積大小不同、很多種植戶為了省時省力,乾脆就直接把壯秧劑撒到泥土表面,後來表面施肥這一說。

如果說直接把狀元機撒在泥土表面,與倒苗的根莖直接接觸,輕則可能會使到苗發黃,或者燒苗,重則直接死苗,到農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幸福苦好幾個月,結果換來的卻是一場空白。

通過實踐證明 在沒有壯秧劑的土中,如果水稻傻思沒有均勻攪拌的壯陽記出苗率是百分之70左右,均勻攪拌壯秧劑的苗床出芽率有百分之90左右,而加倍拌土施用的出芽率百分之70左右,加倍撒施的基本不出苗。這樣的一組數據,說明撒施壯秧劑是不科學的。

所以說在使用壯秧劑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說明和配比來使用,不然的話,你這一年的辛苦就等於白費了。

假如你想輕鬆的把活幹完,吃啥壯陽記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撒勻,避免壯秧劑成堆擺放,造成燒籽燒芽現象。


小賴沒有料


壯秧劑是育插秧機插秧的稻苗。必須用。像你說的直接撒的這種是育的人工插秧的稻苗。這種育苗方法是不需要壯秧劑的。分為水育和旱育。水育秧方法,稻種放在池子裡用殺菌劑泡7-10天左右,最少不低於5天。播種時直接把稻種撒在苗床上,用平板鐵鍬拍進苗床裡,不漏稻種即可。然後用塑料布覆蓋。等待出苗即可。出苗後基本不斷水。旱育秧的區別在於撒在苗床以後,用覆蓋物覆蓋,覆蓋物有土,適當的肥料,殺菌劑,除草劑等攪拌均勻合成。不留種為宜。出苗後苗床不幹不放水。各有利弊。


一剪梅永恆的心


???


愛48958281


我是黑龍江的稻農,每年春天都育水稻苗。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認為把壯秧劑直接撒在表面然後澆水播種,這樣做不好。

第一,這樣做撒不均勻,容易燒苗,使稻苗受病,因為壯秧劑是一種像化肥一樣的固體肥料,用手撒在表面,肯定不如拌在苗床土裡拌的均勻。拌在苗床土裡最少要倒兩遍,然後再裝進播土器裡播土,經過這麼多次攪拌,壯秧劑也就拌均勻了。

第二,這樣做浪費了壯秧劑的肥效。因為你在你撒在表面後,肯定要格外澆大量的水,因而把很多壯秧劑衝到地下去了。使很多壯秧劑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北大荒莊稼人


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