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我们往往会觉得,“喜新厌旧”是一个人品质糟糕的表现。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会喜新厌旧,是因为他们总是对眼前的事物缺乏距离。当我们无法从眼前事物中获得足够的审美感受,我们就会对此失去兴趣。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对北方人来说,西湖对他来说是新鲜的,因为他从来也没见到过南方的景色。但是一个在西湖边土生土长的人大概已经对西湖感到稀松平常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父母来说,一个好孩子,永远是“别人家”的。同样,对于很多丈夫来说,妻子口中总有一个“别人家的模范丈夫”。例如,在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实验物理学家莱纳德永远也得不到母亲的认可,相反和他住在一起的“怪胎”天才谢尔顿却得到莱纳德母亲的称赞。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呢?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这种现象,其实和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先生谈到的“心理距离说”十分接近。爱德华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审美”偏好。但当一个事物离我们越遥远,它就越容易激起我们对它的欣赏情绪。而当某件事情和我们当下利益相关时,这种距离就不复存在,我们对它的欣赏便会骤然减少。例如,北方的冬日,对于蜗居在家中,透过窗户欣赏雪景的人来说,无论雪下的多么大,他都会期待雪下的再重一点,让整个世界再洁白、美丽一点。这是因为,当下的情景与他自身的利益关系相当遥远,无论雪下的多大,他的利益暂时不受损失。然而,对于想要出去做小买卖或者有出行计划的人来说,这样的天气无疑让他们心情十分糟糕,无论外面有多么美的景色,都没办法让他们开心了。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安迪沃霍尔通过变形、设色,使得大众对梦露产生一定的审美距离

爱德华布洛正是根据这些有趣的观察,从而得出了审美距离的理论。有趣的是,当我们用这个理论来看很多事情的时候,情况就会变得相当奇妙。比如,今天的人们走进博物馆,欣赏各种皇家工匠制造出来的仪器,它们总是那样精巧、华贵,让人难以释怀,沉醉其中。然而对于制造它的人来说,这些艺术品,难道不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吗?因为如果工匠稍微有点不上心,或者造出了不符合上层统治者欣赏的喜好的东西,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艺术品的成色好坏,关切到他们的生死存亡。同样,对于皇帝来说,他们也很难欣赏到其中的美感。因为这些东西所代表的,是他们皇家的身份、地位,当这些与他们利益挂钩时,就很难在激起他们心中的欣赏情绪了。所以,真正可以称得上欣赏者的,大概只有我们这些后来者罢了。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这样,很多皇帝还是有他们独到的艺术情趣的。这其中尤其是以宋徽宗为最。徽宗皇帝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天才。他在位期间对艺术的影响,丝毫不逊色于当时乃至于后来任何一位艺术家。正是在他当政期间,大力兴办画院、画学,他自己更是亲力亲为,创作了很多艺术水准相当高的绘画作品。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然而,徽宗治国又是那么无能,可以说北宋的灭亡有他“一份功劳”。我们可以觉察到,虽然宋代历朝皇帝对文化艺术十分推崇,但没有哪一个皇帝像宋徽宗那样如此痴迷于艺术。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赐予大臣妻妾财富,许之以享乐之事。此后皇帝莫不是重文臣、轻武将,“兴文治,抑武事”。恰如郭若虚再《图画见闻志》中说的那样,“坐客闲宴之余,兼穷绘事”。这些帝王表现出了对绘画史无前例的热情,但是这种手段,仅仅是他们推行宣传礼教制度、笼络人心、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手段,他们到底有多少人真对艺术感兴趣,其实是存疑的。也就是说,此时,艺术在他们手中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与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相关。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但是情况到了宋徽宗那里,就显然不同了。我们仅仅从一些细节中就可以就窥探一二。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皇帝创立了画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这是之前的皇帝所没做过的事情。也就是说,皇帝不仅要招揽天下所有的绘画天才,而且他还要亲自教授他们绘画技巧。据传有一次徽宗特意招来学生们观察牡丹花在一天之内的颜色变化,让他们学习观摩物象的技巧。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可以说,此时的徽宗皇帝,心里已然没有了牵挂江山社稷的“利益”,也就对艺术有了一定的审美距离了。因为此时此刻,他不再为各种政治上的利益所限制,因而能够更加投入的去钻研艺术,并最终在绘画、书法领域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也正是这种对艺术的“审美距离”,使得他荒废政务,最终亡了国。所以他不是一个好皇帝,甚至他也不该做一个皇帝,对他来说,最好的安排是做一名艺术家,可惜历史总是这样的滑稽。然而,可以说,如果他不当上皇帝,也就无法发挥他的影响力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他。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因此,爱德华布洛所发现的“审美距离说”,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我们什么时候最容易产生兴趣呢?答案就是当我们对一件事物产生美的享受、进行审美活动的时候。

物理学上,麦克斯韦方程组所揭示的电磁理论一经问世,就被世人惊为天物。它所表现出的深刻、对称、优美使得每一个科学家都陶醉在其中,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情不自禁地引用歌德的诗句说:“难道是上帝写的这些吗?”

“喜新厌旧”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

正是这些科学家以对“利益”保持着绝对的“距离”,超越自我狭隘的偏见,才使得他们孜孜不倦的探求自然的奥秘,并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而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这样的潜质、天赋。正因为有“审美距离”,我们人类才区别于动物,才会在心中怀揣理想,富有细腻和敏感的情绪。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喜新厌旧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相反的,我们可以从一件旧事物身上,获得更多新的认识、发现更多新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