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家住山西大同的韓女士是一名護士,她多日奮鬥在疫情一線。而她的丈夫則在外地工作,不得已他們只能將十歲的兒子一人留在家中。就在最近,韓女士突然發現自己銀行卡里的十萬元積蓄“不翼而飛”。

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後來通過調查發現,原來是她十歲的兒子獨自在家用手機上網課時,經不住誘惑,3天時間給主播刷了近10萬元的禮物。後來,在韓女士多方呼籲,奔走下,平臺最後終於答應,給韓女士進行全額退款。

韓女士算是幸運的,事實上,很多家長,都因為孩子過度沉迷手機,而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1. 這屆孩子就是管不住手

最近,又有一個“熊孩子”闖了大禍。一對夫妻不幸被感染了病毒,被迫隔離。為了方便聯繫,媽媽把手機留給八歲的兒子。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更讓人頭疼的事出現了:好不容易隔離完畢,一家人團聚,結果媽媽發現手機綁定的兩張信用卡被刷爆,算下來,總共有13000多,而這些錢都進入了遊戲賬戶。花掉這些錢的人,就是她八歲的孩子。

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這是我們一年的血汗錢啊。” 媽媽一邊說,一邊抹眼淚。 小男孩知道自己闖了禍,非常害怕,他說:“玩遊戲,玩著玩著就讓給錢,當時也沒想這麼多。”

是啊!一個無知的孩子,卻把父母的辛苦就這樣“糟蹋”了,真讓人寒心。近些年網上關於“熊孩子”揮霍金錢的新聞並不少,打賞主播,網遊充值…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根本不考慮這些金錢背後的勞動和付出。

無獨有偶,家住上海市的張女士到銀行取錢,銀行工作人員卻告訴她,卡里的餘額為零。“明明有一萬多元,怎麼會好端端不見了呢?”張女士報了警。

警察很快趕到現場,瞭解情況後,讓銀行的工作人員打印交易清單。短短四個月的時間,竟然有100多筆交易記錄。

根據交易記錄顯示,卡里的錢被財付通划走,去向是某遊戲公司。經警方調查,最後追蹤到一個QQ號,張女士表示自己沒有申請過QQ。最後發現這個QQ號,是她12歲的兒子小明(化名)的。這一萬多元錢,小明都花在買遊戲裝備上了。

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一個月能做什麼?家住柳州的韋先生,用真實經歷告誡人們,綁定了手機號碼的銀行卡一定要看管好。畢竟,他家寶貝兒子在一個月時間裡,就把這張銀行卡里的錢幾乎全都“糟”進去了...

“我的手機號碼綁著銀行卡,最近我突然發現卡里的錢莫名其妙少了很多,結果去銀行打出清單一看,才發現是被遊戲和直播平臺划走了,卡里的錢可是公款啊。”韋先生著急地說。

韋先生自己不玩遊戲,也沒購物,這些錢是誰花的?一番簡單的調查後,發現是自己小兒子韋小弟(化名)“乾的好事”。

原來,10歲的韋小弟今年上小學四年級,平時沒事就喜歡拿父母的手機上網玩遊戲。因為孩子比較聽話,大人沒有在意,也沒有制止。但是自從韋小弟迷上游戲主播以後,事情的發展就有些變了味。

就好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般,韋小弟不斷的往平臺充值,打賞主播……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剋制不住自己了。不斷的往裡充值,打賞主播……

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由此可見,無論平時表現得多麼乖巧,但到了“關鍵時刻”,這屆孩子依舊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的。這個時候,我們又要提起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孩子沉迷遊戲,到底有沒有影響?”這個時候如果我告訴你:“沒有”,你會信麼?不信!那是當然了。凡是都有個度,這個也不例外,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這上面,甚至已經沉迷到無法自拔的地步,必然是會有影響的。

固定思維限制想象力

據廣東省中醫院心理諮詢門診心理學博士儲莉介紹,“網絡病”患者除了有眼痛、腦脹、記憶力下降等生理上的疾病外,還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有科學家曾做過實驗。把孩子分成兩組,一組聽老師講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組看白雪公主的動畫片。之後讓兩組孩子畫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聽了故事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孩子們會根據想象,賦予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裝束和表情;看了動畫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則大同小異,因為對於他們而言,白雪公主的形象已成形。

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過幾天,科學家又讓這兩組孩子再畫白雪公主,聽故事的孩子這次畫的和上次的又不一樣,因為他們又有了新的想象,而看過動畫片的孩子,畫的和上次還是一樣的。專家最後得出結論:孩子過度接觸智能設備,會讓他們陷入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生。

禁不住誘惑誤入歧途

網絡上各種五花八門的信息良莠不齊,涉世不深、沒有鑑別能力的未成年人極易受到影響。

喬布斯生前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紐約時報的記者問他:你的孩子們一定很喜歡iPad吧?老喬回答:他們沒有用過。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能產品。iPad之父居然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用iPad?這樣的劇情想來真是“細思極恐”。黃賭毒防不勝防,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淨淨”地上個網呢?

2.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說:在孩子稚嫩的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對象,自然會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全盤接受下來。

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當你整日躺在沙發上刷手機,你就不要奢望孩子能在你旁邊安靜的學習。但倘若你整天伏在書桌前讀書,你的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養成讀書的習慣。杭州一名12歲的女孩,給媽媽寫了一封信,信中控訴媽媽因為玩手機變得脾氣暴躁,對弟弟也缺乏關心。

女孩的媽媽把信發在朋友圈裡,引發不少共鳴。事件報道後,不少網友感慨:“認真讀了,瞬間有種淚水上湧的感覺。”

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家長在孩子面前長期玩手機,不僅給孩子做了壞榜樣,也容易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3.手機不是“洪水猛獸”宜疏不易堵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小學生網絡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中指出: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多來自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因為那些開明的家庭,往往會採取設定規則的方式,如規定玩手機時間,規定所玩內容等方式,來和孩子訂好“契約”,而有契約精神的孩子一般也會有較好的學習成績。

反之,在那些管教嚴苛的家庭中,父母採取“嚴防”的措施,反而會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這些孩子往往會通過隱瞞等方式來應對,玩遊戲的時間並不會減少,所以成績也相對較差。所以,如果家長們真的想讓孩子放下手機,首要的任務,不是“堵”,而是先試著在孩子喜歡的遊戲、網絡、小說中,找到自己也能享受的東西。

還有一點,喜歡玩手機和沉迷手機是兩回事。只要孩子玩手機遊戲後人際關係和諧,性情穩定,身體功能也好,家長就不必太焦慮,正確引導就好。這一代的孩子從小就接觸手機、iPad、電腦等各類電子產品,玩遊戲對於他們來說再正常不過,而沉迷遊戲對於沒有自制力的孩子來說是難以避免的。

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遊戲充分利用了孩子人性中的弱點(其實我們大人也不例外),它的即時反饋系統、懲罰與獎勵機制、真實的代入感等等。遊戲設計極為複雜,一款遊戲往往是近百人的打磨才得以呈現,家長指望孩子忽然開竅,或希望有關部門一封了之,也是不現實的。

媽媽一線救人,孩子打賞主播10萬: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怎麼自覺

其實學習編程就是個很好的辦法,在孩子學習編程後,很多家長反饋孩子玩遊戲的時間減少了很多。編程可以讓孩子瞭解遊戲背後的運行原理,逐步學會編寫遊戲代碼,實現遊戲中的各種效果。

在編寫遊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戒掉沉迷於遊戲的壞習慣,也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