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盆景大家談】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作者|蔡平安

對節白蠟盆景是造型藝術。其藝術創造必須依靠形象來反映大自然山川草木的美好景色,來反映美好的生活。從而達到“寄情於物”,變現作者的主觀情思。這一反映的好壞,變現的深淺,與作者對錶現對象的形象刻畫有著直接而重大的關係。同是一盆作品,同樣的創作材料,同樣的藝術形式,為什麼有的形象平平淡淡、呆板僵化、俗而無味,有的形象自然生動、充滿靈氣、意境高雅。關鍵在於藝術形象中“神”的有無和是否與“形”結合的適當。充滿神韻的藝術形象,顯得生氣盎然,耐人尋味。缺少神韻的形象如一潭死水,就顯得生機不足。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盆景的“形”是指創作主體對所表現的對象具體形態的真實反映。“形”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神”則是指存在於人或自然景物之中的一種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勃勃生機。“神”是抽象而不具體的,是隻可感悟不易言傳的。在盆景藝術中,“神”一方面是指所表現景物的自然之“神”。另一方面是指創作主體之“神”。作者借景物以表現其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個性特徵。表現對象的形狀即是作者“心境”的寫照,也稱“自我之神”的表現。自然景物之“神”與創作主體之“神”的融合,是對節白蠟盆景藝術所力求表現的最高藝術境界,即意境。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對節白蠟盆景藝術中形與神的關係是以形傳神,形是傳神的手段,是傳神的基礎。所以,沒有“形似”就談不上“神似”。具體典型的形象,必須有“神”而後才有生機靈氣。神是抽象的,只能感悟。但它能代表一定事物的本質,卻又不可能獨立存在。所以,只有形具而後神生。形似是神似的基礎,神似是形似的提高。也正是古人所說的“以形傳神”、“以形寫神”之理。在藝術創造中如果單純追求形似,即對錶現對象外部形象的真實再現,反而會導致失真,從而失去神似。創作中只有抓住足以表現自然景物的內在結構,即生機神韻。只有“以形附神”,不可“貌合神離”一棵對節白蠟植入盆中,如不附以典型的藝術形象,怎能表現出對節白蠟的蒼勁古樸之勢?中國畫特別重視“形”與“神”的表現,古代畫論有“畫不徒寫形,正要形神在,詩不在畫外,正寫畫中態”。意思是說無論寫詩或繪畫都不僅要寫“形”,還要透過畫中態把“神”傳出來,“以形傳神”,達到“神形兼備”的藝術效果。這正是多少年來藝術家們所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在對節白蠟盆景藝術創作活動中,也有可能某些藝術作品是偏重“神似”而輕“形似”的,即表現藝術佔據了優勢,誇張、寫意、抒情、情感的傾注在作品中較為鮮明,表現性極強。但是重“神似”輕“形似”,不等於不要“形似”而不會脫離再現藝術這一基礎的,卻是“不似之似”,但求“神似”。以上兩種藝術傾向,事實上在中國盆景藝術創作實踐中是互相聯繫的,二者不可截然分開,單純的形似(追求再現)或單純的神似(追求表現)都不能孤立存在,所以說“神傳於形”、“形神兼備”的藝術作品最能體現出中國盆景藝術的創作主張和本質特徵。正如盆景藝術大師潘仲連先生在《盆景藝術的本質特徵》一文中所說“再現求形似,表現重意境、神韻。只有兩者兼備,方為上品。”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淺談對節白蠟盆景的形與神

作者簡介:蔡平安,湖北京山人,高級園藝師,1992年,辭去鄉鎮領導職務,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對節白蠟盆景公司——京山小花苑花木盆景公司,2000年又成立武漢綠林園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任董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