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錯過飯點的“老金”

四月臨近,草長鶯飛,冬天的寒意慢慢褪去。中午兩點鐘的威信縣扎西鎮院子社區已經豔陽高照,午後的愜意,讓人不知不覺忘記時間。

院子社區婦聯主席姜大芳

老金,又這麼晚回來呀,給你留了飯菜,趕緊吃了哈。

金啟雲

那就謝謝姜委員了,工作起來沒注意時間,一晃都下午兩點了。


“老金”的初識

對話中 工作到忘記吃飯的“老金”

正是今天的主人公——院子社區社區委員金啟雲

而如此平常的對話

也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

就連“老金”也數不清自己到底落了多少頓飯

敬業到如此可愛的人

我猜你們也想了解一下他

——1969年

金啟雲出生於院子社區新田社居民小組。

——1991年 金啟雲22歲,他遇上了人生中第一次當兵的機會。此時的他正值青壯年,身強力壯。在他心裡,為國效力是理想,但他知道,父母年事已高且時常伴有傷病的困擾,如果去當兵,家中就無健康勞動力可言,於是他放棄了入伍當兵的機會,留在家中照顧父母。那時的金啟雲沒有放棄為國效力的理想,反而下定決心:以後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去幫助別人,從小事做起。

“老金”的標籤

——1995年 26歲的金啟雲,已經獨自挑起了家裡的大梁,用務農賺來的錢做起了土產生意。雖然是生意人,但是並沒有賺到太多的錢,只夠養活一家人而已。沒有多餘的錢去做其他事,但他還是做出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把村裡80歲的孤寡老人葉開蓮接到自己家中照顧,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般,陪老人度過了最後的時間。老人去世後,一切喪葬事宜都由金啟雲處理,周圍鄰居無人不敬佩。這一年裡,國家大力宣揚雷鋒精神,市裡聽到這個消息後,便第一時間派人前去採訪金啟雲,面對記者時,他說:

“讓我看到老人家受苦,她一個人無依無靠,不去照顧的話我心裡真的過意不去,只要老人進我家門,我必像對爹媽一樣對待,我讓自己的娃娃都喊她奶奶。”善良、無私成了金啟雲的標籤。

——2018年 金啟云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幫助別人,來到了院子社區工作。

來到社區第一天,金啟雲就告訴自己:農村的工作不能光說不做,要做就做實事,要讓群眾看到你、認可你。於是,不管是村裡維穩“三合一”工作還是脫貧攻堅工作,他都踏踏實實地、認真地去做。為了持續推進社區衛生安全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金啟雲每天都要開上垃圾清運車去村裡進行垃圾清理工作,他說:

“別人怕髒怕臭,我老金不怕,村裡面乾淨我老金就乾淨!”勤懇和務實就成了金啟雲的標籤。

總是錯過飯點的“老金”

總是錯過飯點的“老金”

總是錯過飯點的“老金”

金啟雲對於調解村民糾紛也很有一套。

由於自身樸實、肯幹的人格魅力,村民們都格外信任他,所以調解工作做起來也輕車熟路。18年9月份,院子社區老街的幾家住戶合資修起了一條小街道方便通行,但幾天之後就不知道為什麼被人給挖斷了,於是幾家人告到了社區。經過金啟雲問消息、摸證據,終於瞭解到是同街道的陳某以為修建新街道是想以修路為由搶佔他們家土地,遂帶人半夜挖斷。瞭解基本情況後,金啟雲分別和他們進行談心,然後把他們拉到一起進行調解。最後,在金啟雲的努力下,陳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道歉並將承諾會把道路恢復原樣,雙方也進行了和解。

2018年,整個院子社區發生村民糾紛7起,金啟雲調解成功7起,失敗0起,信賴和靠譜就成為了金啟雲的標籤。

“老金”的現在

——2020年 一份《關於切實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通知》讓正在過春節的金啟雲失了神,但很快他就清醒過來。他自己的內心不允許他過完這個春節,他必須同社區幹部們用最快的時間建起社區保衛線,此時他的心底只有一個聲音:

“我要去一線”

總是錯過飯點的“老金”

於是從大年初四開始,金啟雲開始了防疫之路。

告誡村民不要去串門、不要去外出、不要去聚餐,自己卻義無反顧地去宣傳、去排查、去卡點。對於返村人員,帶著醫生入戶登記,生怕遺漏任何一人。看到金啟雲每天這樣在外跑,家裡人開始擔心他的身體,問了一句:“老金,你每天只帶一個口罩出門安全嗎?”

老金卻說:“對對對,這樣可能會給村民帶去風險,明天開始我自制一套防護服穿過去。”金啟雲就是這樣,考慮別人的速度總是優先於自己。

兩年來, 金啟雲已經陪伴院子走過許多風風雨雨,對於社區委員負責的一系列工作盡職盡責,院子社區黨總支書記曾敬釗從不吝嗇任何一句話去誇獎他:

“我們社區的幹部金啟雲任勞任怨,經常一天到晚在外面工作,飯都吃不上。”

“不僅對自己工作很負責,還總是幫助別人完成工作”

“閒暇之餘還會下廚做飯給大家吃,他可是踏踏實實的征服了我們大家的胃啊。每到逢年過節,只要不回家,都是他掌勺,他的廚藝呀,可以說得上數一數二。凡是吃過他做的菜的人,都想吃第二回。”

... ...

今天,51歲的金啟雲依舊如初,堅守在自己崗位上,見證著院子社區的點滴改變,聽著老百姓一遍又一遍地喊他“老金”。

總是錯過飯點的“老金”


校對:郭夢雨

審核:任燕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