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子女上班日:美國媽媽這樣培養孩子的職業理想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

(Mother's Day),

我們將在這兩週推出

“感謝母親”的系列文章,

一起為媽媽慶祝節日。

劉京秋

美國東華盛頓大學教育系教授

曾任東華盛頓大學教育研究生部主任

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美國媽媽如何培養孩子職業理想

來自向日葵國際教育

00:00

10:53

阿曼妲(Amanda Cantin)是個單親媽媽,有個9歲的兒子諾亞。她在美國弗羅裡達州一家叫丹尼斯(Denny’s)的餐館工作。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是每年一次的“攜子女上班日”(Take Our Daughters and Sons to Work Day),阿曼妲跟諾亞的老師請假之後,帶著兒子來參加這項活動,讓他了解自己一天的工作。

清早,諾亞跟著媽媽高高興興來到餐館。剛剛走進門,諾亞在吃早餐的顧客裡,一眼看到了一位警察叔叔,他立即仰頭問媽媽:“我可以過去和警察叔叔說Hi嗎?” 阿曼妲回答:“當然了。”諾亞慢慢走向那位警察叔叔,但是有些緊張,不知說什麼,又退回來了,過來問媽媽:“我能用我攢下的生日禮物錢給警察叔叔付咖啡和早餐嗎?” 阿曼妲有點驚訝,但立即同意了。她走到後臺,和為警官服務的同事商定,先把賬單交給諾亞。諾亞收到賬單後,把錢付了,並在付清的收據上寫道:“我長大後,要和你一樣當一名警察。謝謝你為大家服務!”

諾亞手裡拿著賬單,再次走近這位警察叔叔,輕輕地把賬單收據遞給他。警官看到收據後,有點兒懵,一時搞不清是怎麼會事兒。醒了醒神兒,他明白了,原來這個男孩兒幫他把早餐錢付了!警官露出滿臉詫異和驚喜,起身連連向小諾亞致謝,並要求和他合影,然後,他告訴諾亞,他會每天都把這張收據帶在身上,時刻牢記諾亞對他的關愛和崇拜。

警官回到辦公室後,向警察局報告了此事。當即警察局就在Facebook網頁上登載了這件事,並感謝諾亞的行為,說它使所有的警察都感到溫暖開心。諾亞一時成為明星孩子。

在當前美國警民關係十分緊張的時期,這是一個令人欣喜和欣慰的故事。警察仍然是孩子們心中的英雄。當諾亞被問道為什麼願意當警察時,他的回答是:“我要讓這個世界更好,要抓壞傢伙。”

諾亞與警察叔叔→

帶有諾亞留言的收據單

純真母愛的閃光

我分享這個故事並不僅僅想說警察仍然是人們敬重的職業,更重要是要點贊阿曼妲是個了不起的母親!

阿曼妲的生活過得很艱難。一年前辦完離婚手續走出法庭時,她看到一位警官正在給車開罰單,因為她停車位的交費機顯示為零。其實她是交了停車費的,只是晚出來幾分鐘。這真是雪上加霜,她當時連當月的房租都不能一次交齊。幾個月過後,當她和孩子購物後走出沃爾瑪商場時,看到同一位警官,在她的車上貼了第二張罰單!她當時心力交瘁,也無力上交罰款。

就在這種情況下,當兒子提出為警察叔叔付賬單時,她沒有猶豫,還幫助兒子拼寫他在收據上要寫的那幾個字!

阿曼妲知道,諾亞想當警察的願望從5歲起就萌發了。她不受社會政治大環境對警察工作的質疑,不依據自己數次被開罰單的不愉快經歷,來挫傷孩子的職業理想。我猜想,她在諾亞面前決不會連連抱怨罰單,不願在諾亞心裡植入對警察這個職業的反感;否則,諾亞不會在看到警察後,會如此真誠地表達自己對警察的敬仰。

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阿曼妲的寬廣胸懷和對孩子理想的保護和尊重。儘管她經歷了逆境,但是不用個人的遭遇來撲滅孩子內心的理想火花,而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孩子的理想放飛。這是純真母愛的閃光!是媽媽們、家長們的學習榜樣!

我們都知道,父母,尤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她們培養孩子不僅僅是牙牙學語、良好的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春風化雨般傳遞給孩子道德價值觀標準,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無論知識水平如何、學歷高低,或者是否能說會道,父母都在有意無意中通過言傳身教,擔當著孩子生命的導師。父母在孩子心裡播下的種子,可以讓孩子的理想或者發芽生根,或是磨滅。在許多情況下,它影響甚至指導著孩子的一生。

攜子女上班日 :

媽媽們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職業理想

阿曼妲是充分利用“攜子女上班日”活動的千萬美國媽媽之一,讓諾亞有了表達自己願望的機會,也讓這個活動大放異彩。

“攜子女上班日”是幾個美國媽媽創立和發展的活動,始於1992年。當年的美國社會中,爭取男女權利和機會平等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女孩子上大學比例有了極大提高,就業領域更寬廣了,工資有所改進,社會地位得到了相應的提升;然而在有些高科技領域和高管階層,變化甚微,許多數理化相關的職業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記得90年代初,我在愛荷華州立大學和機械工程系裡的一個女研究生聊天,得知他們系五六十名研究生中只有4名女生。她們雖然喜歡這個專業,但是時常感到孤獨,尤其在課堂討論時,更覺得有些膽怯,擔心男同學們嘲諷。美國教育統計中心報告,在90年代初的美國大學,男女生在數理專業的比例是5:1。

一些美國媽媽對這種局面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她們認為改變應該從小開始。為了鼓勵女孩大膽進入“男人們”的領域,首先要在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