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如今的紫砂老壺市場?

景舟灣老雜項館


紫砂老壺,在十幾年前紫砂行業內把解放以前製作的紫砂壺稱之為老壺,後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就有紫砂愛好者把解放後到改革開放以前,也就是1980年以前製作的紫砂壺稱之為老壺。

我想今天這個問答應該是指解放以前製作的老壺,下面就來聊聊我對於當今紫砂老壺行情的幾點看法。

第一、最近的十幾年裡紫砂老壺在行業內是受到冷落的。為什麼呢?由於老壺在市場上數量有限,而且不能再造,所以商家不願意花錢在市場上炒作。大家想想,把價格炒上去了,貨源少,貨賣完了利潤還不夠宣傳廣告費。炒當代名家壺多好呀,價格上去了,貨源不用擔心。

第二、最近的十幾年裡紫砂老壺雖然在行業內是受到冷落,但老壺的價格非常平穩。為什麼呢?還是由於老壺在市場上數量有限,而且不能再造,雖然沒人花錢在市場上炒作,但很多資深的紫砂壺愛好者都願意收藏

大家可以查一下嘉德和保利在最近十幾年紫砂壺的拍賣記錄,晚清的紫砂朱泥壺小品都是在二萬元左右。然而十年前市場價格幾十萬一套,李昌鴻大師製作的《竹簡》,去年在嘉德只拍出8.8萬的價格。

第三、最近幾年假的紫砂老壺嚴重氾濫。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十幾年前名家紫砂壺過度炒作,從而帶動了紫砂壺總體價格虛高,也帶動了練泥工業化。到了前幾年,宜興紫砂壺的產能已經遠遠的大於市場需求了。名家紫砂壺迴歸理性,普通紫砂壺價格低於成本。也就出現了普通壺匠為了生存轉做仿製老壺。下面幾張照片就是一把仿製清末貢局的老壺:

最後來總結一下,當今紫砂老壺的價格還是被低估的,老壺市場價格遠低於自身價值,所以非常有收藏價值。但壺友們得非常小心,避免買到仿製的老壺

今天的問答就聊到這裡吧,喜歡的壺友可以關注我。謝謝今日頭條。


紫砂壺收藏FJ


千年紫砂工藝,千年歷史。演變至今日的局面,實在是一言難盡。紫砂壺祖始時大彬倘若有靈,必會痛心不巳,,,,,,。

從明朝開始,紫砂工藝都是以手工工藝而製作,一路走來千百年歷史,留下了各種時代的烙印。

時代的步伐走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未,由於過度追捧經濟效應,出現了化工壺,(用化工原料代替砂泥),在紫砂原料裡拌入化工料,使成品外表有好的賣相,縮短了原本工藝製作的週期,增加產量以求得更大經濟收入。失去了原來的紫砂靈魂。

開放後。紫砂工藝特別是紫砂壺更是供不應求,宜興丁蜀鎮做茶壺的作坊迅速猛增,都想分得那一杯羹。機制壺應運而生,原本純手工製作的一隻壺,最簡單的也需要一二天時間左右,可以想象用機械製作來代替人工工藝,產量翻番幾十倍,濫造之下豈能有精品好貨?!求的是產量而不是工藝的至臻。紫砂巳失去或者沒有了本真。也是一種時代的悲哀。

真正的工藝師們仍然用手工在精心打造每一隻壺。大師級工藝仍然一壺難求。分別被贈送國際友人丶政要丶政府和博物館收藏。各個工藝師和名家的仿品仍然大量充斥著整個市場,真偽難分,,,,,,。

對於紫砂壺收藏愛好者而言,我誠心誠意的說一句,你現在所有看見的每一隻壺,沒有豐富的經驗和一定的瞭解,必須謹慎購買或收藏。紫砂壺價格不菲,冷靜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申百念


老紫砂壺






盛雅文藏


首先要說明,目前紫砂業界認為的老壺,是指民國時期包括民國以前的壺,解放以後的壺就不再稱之為老壺。

紫砂,目前有據可查的最早年代到宋代,宋代時有“紫砂壺”這個概念,宜興陶器的歷史有約7300年,宋以前,紫砂的概念還沒形成,可能開採出來的礦料和泥料是混合在陶土中的。因此對宋代以前有可能出現的紫砂器不再討論,並且還沒有實物可考證。

就宋代而言,宋代紫砂壺現在還沒有發現實物,除收藏於博物館的明“供春壺”外,比之早的存世的紫砂壺很少很少,只在一些文獻中有描述,故我們所說的老壺一般也不涉及到宋代。

宋以後,是元代,雖然說“元青花”出名,但元代的時間短只有幾十年,又是馬背民族掌權,對漢人的品茶習慣不是很講究,元代的歷史文獻中也很少有說到紫砂壺的,可以說是空白年代,故對元代紫砂壺也不作討論。

元后為明朝和清朝。紫砂壺在明、清二代得到巨大的發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推崇節儉,講究“一人一壺”,棄大壺而改用小壺,所謂的“一手壺”即由此而來,並一直延續到現在。明代紫砂壺的社會地位頗高,當時有“明制一壺,值抵中人一家產”之說。到明未流行於廣東、福建的“功夫茶”興起,而功夫茶四寶之一的“孟臣壺”就是說的宜興朱泥壺。

到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其路過宜興時都會選擇一些紫砂壺,並給紫砂壺有了定性:“天下茶具,首推陽羨”,由此也能看出當時紫砂壺的社會地位來,目前故宮中存有大量的明、清紫砂壺。

歷史上還有一人,對紫砂的貢獻很大,那就是陳曼生,世人所知的“曼生十八式”就是他創作的,目前市場上或收藏界所說的老壺,很大一部分為這十八式,而這十八式目前大家公認的有三個版本。

要品評紫砂老壺,除對以上歷史一定要熟知外,對紫砂壺的時代特徵也要有了解。

明代老壺的特徵包括:

1、泥料:內含顆粒狀粗砂,比較粗糙;

2、造型:以方壺、圓壺、筋囊壺為主,線條簡潔,光素少華麗;

3、成型工藝:明初時以手捏為主,壺內會有捏製的指紋,明晚期時大彬創制“木模法”,無指紋,但有竹刀痕跡,流、鈕、把與壺身連接處比較粗糙;

4、裝飾:採用雕塑、貼花等工藝。

清代紫砂壺:

1、泥料:出現細泥,泥料細膩,古樸;

2、造型:出現專供皇宮使用的紫砂壺,形制小巧玲瓏;

3、成型工藝:一般採用打泥片鑲接法,也有以手捏製的名家;

4、裝飾:繼承明代的特徵,新創描金、泥繪等方法。

民國時期,是亂世,以求生存為主,紫砂壺的時代特徵不明顯。

紫砂壺的製作者,各個年代都有優秀者,以陳鳴遠、楊彭年、邵大亨等為主,以作者來判斷老壺,那是進階,此處不做討論了。

目前紫砂壺老壺的市場價格,包括其收藏價值,只能以歷次拍賣情況來判斷,民間交易,人為因素、偶然因素多,難做標準。就整體而言,老壺的拍賣價格明顯低於新壺(近現代的制壺名家的作品),甚至低於一些新人的壺價。其主要原因是難以鑑定是否為真正的老壺,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所謂的老壺,都是近現代人仿製的。目前紫砂產業結構中有一類人,是專門從事收老壺仿老壺賣老壺的,我有一親戚,他是仿老壺高手,市場上很多高仿的老壺皆出自他手。

如果一個人,對現在的紫砂壺是一知半解,那我不建議其涉足老壺領域,我從事紫砂壺製作近30年,也不敢去碰老壺領域。

(附圖是我收藏的老壺,馮桂林制)





顧建餘紫砂講座


首先紫砂我只認宜興窯口的,老紫砂市場贗品多,真正老的現在不多了,越來越少,初學者及一般所謂老紫砂玩家很容易喜歡檔次高的老紫砂壺,檔次高贗品極多,玩到最後本末倒置的太多了,把自己的真東西出了換成一堆高端贗品。我是一名職業紫砂人,宜興老紫砂我只玩當年的普品,能把普品玩明白已經很不容易。行情的話由於愛好者大眾的認知底,市場上假的太多,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圖片中的壺均為我本人收藏的






紫砂之源


精品不多,大多為日用茶具。 但是分類明確,文人器物,宮廷用品,名家細貨,日用粗貨,甚至出口器物,各司其職,分工明確。 不像現在的市場,魚龍混雜,靠嘴賣貨。






陽羨雨中印記


這圖就不是老壺泥料也不對


世之初


對於收藏紫砂壺,我還是外行!根本不懂得怎樣鑑定!

對於紫砂壺的市場以後發展情況,我覺得還是有前景的,收藏紫砂壺的人肯定是越來越多,現在開車不讓喝酒,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喝茶有益於健康,喝茶的人越來越多,好的茶壺丶特別是名人做的茶壺,會得到很多人鍾愛青睞,所以收藏茶壺的市場,以後前景應該很好!





玉佛緣345


纏絲瑪瑙,,如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58d27fc0cce45b299855beeaa31214e\

陽春147585205


好的依然堅挺,普貨會難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