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發展史——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心理學的過去史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一言論不時有人提到,這也是有科學界的三個偉人支持的原因——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發現自由落體運動的伽利略。這些人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名神學信仰者。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往上也有著哲學和神學的影子。下面就以心理學為切入點,通過了解心理學的來龍去脈,來了解哲學、科學和神學的關係。

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最早出現在西方,因此西方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的起源。心理學更早源於哲學,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而當時古希臘最為出名的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並稱為“古希臘三賢”,也普遍被後人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有意思的是,他們都是一脈相承的師徒關係,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而柏拉圖又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儘管如此,但是他們也各自有種各自的思想和主張。

心理學的發展史——過去、現在與未來


蘇格拉底因為死後沒有留下任何著作,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他活著之前,哲學主要研究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什麼”、“世界是由上面構成”等自然哲學問題。蘇格拉底時期,他主張對人的研究,即研究自我,比如說研究“什麼是智慧”、“知識是怎麼得來的”等問題,同時也明確了物質與精神對立的觀點。從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和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問題,多多少少都已經涉及到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了,只是不夠科學和具體而已。

柏拉圖是西方唯心主義的創始人,認為世界是有“理性世界”和“現象世界”組成,理性世界是客觀存在且永恆不變的,而人類所感官到接觸到的現實世界,不過是理性世界的影子。而且,它還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賦而來,即我們所知道的“先天論”。從他的主張中,我們發現了他對感官、天賦等的研究,這也是現代心理學經常研究的基本內容。他的代表作《理想國》,裡面的內容也充斥著他這方面的思想主張。

心理學的發展史——過去、現在與未來


亞里士多德,雖然師承柏拉圖,但是他的主張有些又跟柏拉圖不同。他提出的教學主張“後天論”——將靈魂分為非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覺和慾望等)和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思維、理解和認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發展靈魂的高級部分的理性。從其代表著作《論天》、《物理學》、《論記憶》和《論感覺和被感覺的》等,都可以知道,他研究的內容都是屬於心理學和科學領域。

從他們三人所學的知識知道,他們既是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基本上都是身兼好幾個領域的偉人。另外從他們所處的背景知道,神學的影響一直存在,並且一直在影響著他們。可能我們對古希臘神話人物太陽神阿波羅、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還有他們的故事都有一定的瞭解。蘇格拉底因為是“無神論者”,因而被處死了。柏拉圖沒有影響宗教,但是其後的新柏拉圖派對基督教神學卻有著深遠的影響。亞里士多德信奉的是自然科學,因為不信教被指控而外逃到加爾西斯避難。神學往往與宗教分不開,宗教信仰神,人又信仰宗教,而信仰宗教的往往是那些陷入困境和遇到一些問題無法解釋的人。比如說古代時候對風雨雷電等現象的無法理解,就認為是雷公電母所造成的;或者海上行駛遇到不可抵抗的海浪襲擊,就以為是海神波塞冬發怒的緣故......。

心理學的發展史——過去、現在與未來



二.心理學的現代史

19世紀末,通過把物理學和生物學等實驗室技術用於研究哲學的基本問題,心理學才開始作為一門學科而出現

實驗室,即進行試驗的場所。實驗室按歸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從屬於大學或者是由大學代管的實驗室;第二類實驗室屬於國家機構,有的甚至是國際機構;第三類實驗室直接歸屬於工業企業部門,為工業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服務。

而當時實驗主要是在大學裡面進行,較出名的有威廉.馮特於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建立的第一個正式的心理學實驗室。之後,受他的影響,實驗室開始在北美大學出現,第一個於1883年出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還有就是愛德華.鐵欽納於1892年在康奈爾大學建立的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就是現代心理學起源研究基地,對後來心理學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的發展史——過去、現在與未來


因為心理學家觀點的不同,決定了他們研究行為和心理過程方法的不同,從而分化出了七種觀點:

心理動力學觀點認為行為是由本能力量、內在衝突以及意識和無意識的動機驅使的。

行為主義觀點認為行為是由外部的刺激條件決定的。

人本主義觀點強調個體做出理性抉擇的內在能力。

認知觀點強調影響行為反應的心智過程。

生物學觀點研究行為與大腦機制之間的關係。

進化論觀點把行為看做為了生存而適應環境的一種進化。

社會文化觀點探索行為及其在文化環境中的含義。

然而,現在的人們對心理學的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絕大多數人認識心理學僅限於佛洛依德的心理動力學觀點,而對其他學派的觀點基本知之甚少。但是因為佛洛依德提出的理論和假設,缺乏實證和觀測的方法,因此不被一些業內人士認可。據調查數據顯示,美國心理學會會員所有認同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人數不超總會員人數的10%,美國心理協會的這一比例不超5%。

心理學的發展史——過去、現在與未來



三.心理學的未來史

我們知道,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科學意味著研究的對象必須是能觀察到的,且可以驗證的。對於心理學的未來,再結合當今的社會現象,個人提出了下面三個心理學未來發展方向的猜想。

內心探索與自治。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和互聯網興起的時代,人們的競爭壓力可能會越來越大,社交方式的演變也可能會導致人與人的內心距離會越來越遠,焦慮症和孤獨症也可能會出現得越來越頻繁。那麼,心理學會不會普及到每一個人呢?進行內心自我探索和心靈自治,會不會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呢?這都是有待考究的問題。

心理學的發展史——過去、現在與未來

人工智能與人腦的較量。隨著信息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智能機器人、無人飛行機等智能工具開始出現,並在一些領域代替了人們的工作,因此這種情況可能會激發人們與人工智能的矛盾。那麼,深入瞭解和研究大腦,知曉大腦的不可替代性和獨特性,會不會迫在眉睫呢?這讓人遐想不斷。

外太空探索和地外環境給人造成的心理問題。隨著各個國家火箭的成功發射,還有登月等外太空探索的成功,我們未來可能會慢慢接觸到地外環境,那麼地外環境跟我地球環境的不同,會不會造成人類心理的不適應呢?如果以後遷移到地外環境生活,心理問題會不會出現呢?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和點收藏,後面還有更精彩的心理學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