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城市的誕生是人類走向文明的一個標誌,那些數百年前存續下來、在後世得到很好保護的古城與故宮,則是一個地方文化、歷史、建築藝術的綜合體,大理有古城、麗江有古城,它們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吸引著很多的旅者探問,而西雙版納卻沒有這等殊榮,其古城與故宮已消失在塵土中。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西雙版納曾經的古城與故宮在勐景洪(景洪壩子,下同),這片寬廣的沃土,向來就是傣泐(西雙版納傣族,下同)的軍政、經濟、文化、宗教中心,在傣泐史書中,勐景洪散落著“西雙景”,有人把它譯為“十二城”。

景洪壩子的“西雙景”

《說文解字》說:“城,以盛民也”、“市,買賣所之也”,城由牆垣合圍防護,以容納臣民,故有城邑、都城、城池等詞;市是交易的大平臺或場所,可聚四方的貨物和商賈,故有集市、鬧市、街市等詞。在傣泐語中,能與城邑、都城、集市、街市對應的通名有“允”、“景”、“嘎”等詞。

傣泐史書沒有指明“西雙景”的具體情況,現能查找到的有:景宰、景亮、景匡、景蘭、景德、景鑾竜、景亨、景傣、景堡、景康、景坎、景蚌、景棟、景連、景門、景法、景岱,它們並非同時存在,出現和消失有先後,現存的這些“景”,都無例外地被冠於村莊的通名“曼”,為“曼景x”或“曼x”式的名稱,意思就是村莊。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這些“景”可分為四類,一是處於交通要道上的大村莊形成的“景”,貨物交易規模較大;二是某任首領短暫駐地形成“景”,會有行宮或行營,如景亮、景寬、景鑾竜。這兩類“景”沒有牆垣、壕溝等防禦設施,交易是它們最主要的功能,交易活動會長期過定期舉行,所以這些“景”更偏向市,譯為集市更合適。

三是在兵馬集結地上形成的“景”,如景德,興盛一時;四是在軍政、經濟、文化、宗教中心上形成的“景”,如景宰、景蘭、景岱,景宰是“泐西雙邦”的城邑,景蘭是勐泐前期的都城,景岱正式名稱為允帕吭,是勐泐中後期的都城。這兩類“景”有壕溝作為防禦設施,景岱的宮院區還有牆垣,它們有城邑、都城的含義,更偏向城,交易是它們附加、衍生的功能,譯為城更合適。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綜上所述,“允”即是城,有牆垣、壕溝等防禦設施,景岱的正式名稱是允帕吭,外城有壕溝,內城有牆垣,最符合城的條件;“嘎”直譯就是街,也是交易的場所,但規模比“景”小得多,它可依附於“景”,也可依附於規模大的村莊。景洪壩子中,僅有兩三個“景”有城邑、都城的含義,所以“西雙景”譯為“十二集市”更合適,畢竟在古代,城與市的含義是不同的。

以景蘭為都城

12世紀後期,傣泐首領叭真(傳說中)收服各部,建立勐泐(泐國),是勐泐一世召片領(勐泐之君主,下同),都城位於勐景洪中,所以傣泐把勐泐政權稱為“霍罕景洪”,“霍”為宮殿、“罕”為黃金,“霍罕”即金殿,實意為權力中樞,由於“景洪”在泰語中音變為“景隴”,“霍罕景洪”成了“霍罕景隴”,譯為漢語即“景隴金殿國”,其實“景洪金殿國”才準確。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叭真塑像

勐泐雖然是小國寡民式的小邦國或社會結構,沒有宏大堅固的城池,王室還發生多次內訌,但它憑藉較完備的封建王國體系與領主社會制度,周旋於各勢力之間,從始至終維持了近800年的統治,遺憾的是它沒有古城與故宮遺存下來。景蘭位於景洪壩子的平原上,瀾滄江與流沙河之間,原先是一個部落的據點,其頭人叫艾蘭,故名景蘭,傣泐據有此地後仍保留原名,而“蘭”在傣泐語中有百萬之意,景蘭就更富內涵了。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叭真選景蘭為都城後,就擴建景蘭、建造宮殿,但後來的景蘭遭遇多次劫難,1211年,島伻繼位三世召片領時,其弟叛亂毀壞了景蘭部分宮室;1275年,伊拉賽率兵來攻六世召片領刀補瓦,戰亂波及到景蘭;1292年,蒙古軍隊曾在景洪壩子集結、修整兵馬,遷民進駐營地,在營地四周挖掘壕溝,形成了景德城,召片領及大臣有時會移駐景德城,這挑戰了景蘭的地位。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易址新建的“曼景蘭古城”

1413年至1434年,王室發生多次爭奪權位的內訌,車裡宣慰司一分為二,景蘭失去優勢,露出缺陷,它地處開闊的壩子中,沒有牆垣防護,即使南北分別是流沙河、瀾滄江,但進難攻退難守,多次被叛軍或敵軍攻陷。所以從叭真建立勐泐,到1458年之前,為都城200多年的景蘭沒留下古城與故宮的任何遺蹟,今天的景蘭被冠於村莊通名“曼”,成為曼景蘭,是景洪市區的城中村。

新都吟礁城

流過景洪壩子的瀾滄江,在壩子東面一角右折東流,出現了巨大的江灣,隨即又轉向南折,通過狹窄的河道向下遊流去,就在瀾滄江的轉折地帶有一排礁石,湍急的水流衝擊礁石時會發出聲音,此地於是得名“帕吭”,“帕”為礁石、“吭”為呻吟,“帕吭”即吟礁。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瀾滄江邊的礁石

傳說召片領召集大臣,請來巫師和祭祀占卜新都地點,占卜結論是讓弓箭手在景洪壩子中朝東邊射箭,箭落地之處即是新都地點,結果箭落在吟礁南邊的山腰平臺上,這個地方也隨“吟礁”之名,成為新都地點。

這裡有條小山脈,從景洪壩子延伸到勐龍壩子,吟礁南邊伸出三列餘脈,上面是開闊的山腰平臺,有幾座小山包蜿蜒其上,流沙河貼著山腳匯入瀾滄江,不失為臨江天險,背面有山樑作為屏障,乃一夫當關萬夫難開的戰略要塞。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山腰平臺被定為新都城後,取名“允帕吭”,“允”意為城,“允帕吭”即吟礁城,在召坎勐繼位(1347年)之前,吟礁就在營建,且初具規模,因為在明朝進軍滇南前夜,召坎勐曾進駐吟礁城,欲抗拒明軍,見明軍勢盛無法抗拒,因此歸附明朝,但隨後又回駐景蘭。

1434年,勐泐王室的內訌告一段落,完整的車裡宣慰司得以重置,此時應該是吟礁城建設收尾之時;1457年,桑寶泐傣被推舉為召片領,但到了第二年,勐龍和勐混兩土司勾結蘭那,合兵來攻桑寶泐傣,他放棄景蘭而進駐吟礁城,叛軍攻打吟礁城,近兩個月沒攻下才撤退,從此,吟礁城成為勐泐的都城,一直到1950年。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由於元明清均在勐泐(即古西雙版納)實行宣慰使司制度(民國沿襲),委任召片領為宣慰使,後來的司署設於吟礁城,所以漢語把吟礁城稱為宣慰街,但這一稱呼只限於漢語,傣泐一直以允帕吭作為它的正式名稱,因允帕吭位於景蘭、景德南邊,也被稱為景岱。

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吟礁城是一座山城,由一個宮院區、四個大莊、兩個小莊、一個集市組成,其中大莊的戶數為三五十戶不等,小莊一二十戶,住在吟礁城的除了王公貴族和淪為庶民的王族後裔,都是服務王公貴族的平民,他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且世代相襲。

吟礁城的建築群,都位於相互毗連的小山包上,宮院區位於最中央的山包,稱為“哄霍”,上有召片領的宮殿群和王室成員的宅邸;宮院區北邊的矮牆外,有一幢高大的涼亭式建築,稱“霍司廊”,即議事庭大殿,是議事庭協商政務的地方。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宮院區東側稱“孔掌”,即象坪莊,御象大臣“督竜掌”駐於此;西側稱“剛景”,即城中莊,議事庭的召景哈駐於此;城中莊西南側稱“暖凍”,即蛆聚莊,因大象亡於此處長蛆而得名,首席大臣“督竜誥”住於此;象坪莊背面稱“帕薩”,即宮務莊,主管宮務的“召竜帕薩”駐於此;蛆聚莊北面為集市大街,稱“嘎竜”,會定期舉行交易活動;曼瓦、曼勒兩個小莊,大致位於宮院區以北方向。

宮院區由牆垣所圍,相當於內城,宮殿建築原先為磚木結構,與今西雙版納的佛寺相似,其正宮稱“霍竜”,即大殿,最為宏偉壯麗,其他宮殿金碧輝煌;吟礁城及附近還有許多佛寺佛塔,佛寺稱“瓦”,有“瓦竜”、“瓦莊董”、“瓦扎捧”、“瓦宰”、“瓦曼勒”等,佛塔稱“塔”,有“塔竜”、“塔莊董”、“塔莊慕”。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遺留下來的“塔莊慕”

宮殿建築群、宅邸建築群、民居建築群、佛寺佛塔群、集市大街和附屬景觀建築組構成的吟礁城,佈局合理,不失莊重和文雅,富有傣泐特色,但這座城,包括其上的建築,都沒能逃得過動亂帶來的劫難。

1855年,離平定召諾罕之亂不過6年,召勐捧(即勐捧之主,或謂土司)發起叛亂,刀正宗率大臣官員逃出允帕吭,叛軍打到景洪壩子後佔據允帕吭;1857年初,這場叛亂被平定,但刀正宗及大臣官員並沒有立馬返回景洪壩子,而是在勐遮停留,這時候不知是何人,放火燒了允帕吭的宮院,相毗連的12幢宮殿變成灰燼。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刀正宗回到景洪壩子後,只能住在景宰(今曼掌宰),不久設行宮於曼閣佛寺,然後才決定在景德建新居,歷時三年多在景德建成4幢宮殿,而允帕吭的宮殿並沒有得到重建。

1864年刀正宗薨逝,1871年召孟香殺害其兄召孟混罕(刀鈞安),王室又遭劫難,直到1879年,肆意妄為的召孟香被殺;1884年,留在景棟的召孟罕泐(刀承恩)被迎回西雙版納,在景宰紮下行宮,隨後在允帕吭重建宮院,但重建的宮院只有一座正宮和兩座王府,而且是幹欄式木樓,與平民的竹樓造型一樣,不同的只是柱子和麵積,新正宮有120根原木柱子,面積近500平方米。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議事庭大殿

1950年前的西雙版納,是元明清和民國敕封的車裡宣慰司,但對傣泐人來說,它卻是由召片領“景洪金殿”統領的勐泐,只是到了20世紀三十年代,它已經衰落到了極點,吟礁城走向荒廢就不可避免了;50年代時,吟礁城已沒有百姓居住,宮院區也只剩下殘破的正宮與王府,還有宮院外搖搖欲墜的議事庭大殿。

1964年,允帕吭所有的一切都被拆除,一切蹤跡都被抹去,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吟礁城毀於一旦;而今,在廣闊的山腰平臺上,不見斷牆頹垣,不見殘磚廢瓦,只見瀾滄江、流沙河對岸皆是樓盤,故城南面皆是別墅,故城北面的遠處,古塔在疏林荒草中閃現,失去昔日的宏偉與精緻,礁石仍排布在江邊,在急流拍打下發出微弱的聲響。

  • 《泐史》、《續泐史》,來源:傣泐史書
  • 《西雙版納勐泐故宮遺址考察記》,作者:黃惠焜
  • 《修復歷史文化勝蹟 旅遊興州創輝煌》,作者:徵鵬
  • 《西雙版納啟示錄》,作者:謝遠章
西雙版納的古城與故宮去了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