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特刊】抗疫見聞錄:最後戰場的11晚

抗“疫”40多天後,如果沒有境外輸入,霂孜想著,雖不能樂觀地慶祝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但大家或許可以挪出些心思,想一想可否去海邊賞賞花、剛買回來的魚是油燜還是清蒸、晚上看哪本書追哪部劇……

不過,新冠肺炎病毒在肆虐華夏大地且將要被鎖入牢籠時,又開始在境外大殺四方。

由此,防境外輸入,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戰場、主戰場以及最後的戰場。

從遲家社區執勤卡口被抽調回來,3月5日,霂孜成為單位選派的第二批進駐入境人員居家隔離防控點的執勤幹警之一,特記錄下這算不上什麼見聞的11晚見聞。


在社區居委會開完會後,霂孜和同事大體知道了執勤小區的情況。

【戰“疫”特刊】抗疫見聞錄:最後戰場的11晚

按照工作人員講,小區屬高檔小區,小區裡大多是20層左右的雙梯四戶、雙梯六戶的大高層。居委會目前掌握的9名入境人員分別來自韓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均為外籍住戶或者從境外歸來的中籍住戶。

當然,這還不包括在境外的留學人員,後續可能還會有人員歸來。

起碼,從住戶的多元化和國際化來看,霂孜頓時覺得這確實是個高檔小區——

入戶之後,才意識到,霂孜和同事們充其量只算是“半路出家”。

【戰“疫”特刊】抗疫見聞錄:最後戰場的11晚

因為,在我們到來之前,入境人員的疫情防控和居家隔離的工作部署、隔離措施均已安置妥當,入境人員在入境時便做了免費的核酸檢測,進家後,只要堅持居家隔離14天,不開門、不離家、不下樓,其他一切事務,社區居委會24小時全包、全攬!

飯菜送到門口、快遞拿到門口、外賣接到門口,住戶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垃圾放在門口,社區工作者定期上門收。

細細想來,如果沒有疫情風險的話,這日子,霂孜不禁要拽句重慶話——巴適!

而這,確實累了居委會的社區工作者們。

【戰“疫”特刊】抗疫見聞錄:最後戰場的11晚


霂孜和同事執勤的時間是從每天下午5點開始。

考慮到堵車及突發狀況(是,20多天前,路上已經開始堵車了),霂孜一般是4:30從單位出發,趕在5點前到位,因為,要與上一班執勤人員做好交接。

由於大高層的原因,樓道空間較為寬裕,南北延展能達到7米左右,拿著馬紮找個寬敞的地方坐定不是難事。

入境人員居家隔離的執勤任務並不重——

上崗後的第一件事是群內打卡,以便居委會即時掌握到崗情況。

然後,馬紮一坐,雙眼一睜,緊盯入境人員家門口。

【戰“疫”特刊】抗疫見聞錄:最後戰場的11晚

【戰“疫”特刊】抗疫見聞錄:最後戰場的11晚


若入境人員出門,或有甚者想要下樓,便在第一時間通知居委會,努力將入境人員勸說回家。

由於居委會提前做足了工作,逐戶、逐人進行了囑咐和安排,請他們儘量不出門。

所以,霂孜先後負責執勤防控的兩戶入境人員都很配合工作。霂孜也基本沒與他們打過照面!

只是在執勤的第一天,住戶出門放垃圾,還特意詢問霂孜需不需要椅凳,並一再強調——“你們放心,我們不出去。”

有點意外,霂孜的心卻有些暖。


仲春時節,5點接班後,不消一刻鐘,樓道便暗了下來,時間也開始漫長起來——

入境人員家裡時而傳出歡聲笑語,時而飄出可口飯香,於是,霂孜也在思考,這時間,該如何打發?

想過拿本書,但樓道里是聲控燈,而且亮度低,愛學習的樣子就不裝了;

所以,第一選擇還是掌握乾坤的手機。

不過,低頭盯著屏幕只刷一小會兒,眼睛發澀,脖頸隱痛,各種老年症狀襲來——

只好豎起耳朵眯會兒眼,不一會兒,下肢血流供應減少,雙腳便生冷起來;

於是再起身,在樓道里走一路小碎步,身上暖和了,又有擾民之嫌——樓道咋老是有個人逛來逛去?擱霂孜這兒,也想投訴——

在崗1分鐘,盡責60秒,自找樂趣吧——

霂孜與同事們一個人盯一戶,通過對執勤環境的總體評定,我們把執勤點分為了“海景崗”(因樓層高,從樓道向東北方向望去,便是黃海)和“田園崗”。

霂孜這個就是“田園崗”。因為,從霂孜執勤點向東北角望去,有半畝花(cai)田。

看得出,半畝花田被勤勞的人兒精心打理過,溝壟縱橫,錯別井序。時過驚蟄,花田已迎了春景,添了綠裳,但只消這一簇簇綠,周遭雜蕪和破敗,也滿是欣欣然。

田邊,透過三兩夕光,花田上是稀稀落落的人家,闌珊處,或許新蟲們正在醞釀一番夏秋——

等天徹底暗了下來,花田也不見了姿色。

透過繚繞的淡霧,趨光的本能讓霂孜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對面這座居民樓上。

居民樓入住率只有七成的樣子,住戶大多被厚厚的窗簾攔著。

華燈初上,隱約能看到五樓的客廳擺了一張瑜伽墊,霂孜尚未定睛時,不知從何處飄過來的小姑娘邊走邊舞,反手就是一個側空翻。

六樓的半大小夥,手中一根泛著銀光的鋼管,伴隨著動感的街舞忽左忽右上下翻轉,看得霂孜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七樓的大叔大姨已經端下碗筷,擺開飯桌,將口中的飯菜咂摸的津津有味。

八樓的小哥,慢慢踱到陽臺,點上一支菸,映襯著微弱的手機屏幕,是忽明忽暗的菸蒂——

【戰“疫”特刊】抗疫見聞錄:最後戰場的11晚

疫情之下,每一位可愛的人都在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疫情過著招,不慌張,不惶恐——

生活沒有什麼不同,不期艾,不自擾;

時間也原本是這樣,無聲無息來,不知不覺去——


事非經過不知難,事非經過不知累,事非經過不知苦。

世事如此,防疫亦如此。

提筆時,霂孜的其他同事剛從入境人員隔離點返崗,而他們堅守了不只11晚,向他們致敬!

落筆時,自大年三十開始就24小時堅守在防控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們還在排查、調度、隔離、防控,向他們致敬!

3月28日開始,中國決定“暫停外國人入境”,向國家的擔當致敬!


抗“疫”未竟,心有所榮——

向每一位曾坐在冷夜裡執勤、蹲在風雪裡吃麵、貓在警車裡打盹的同事們致敬——

向每一位看過日出、賞過月掛、經過霜落、路過霧起的防疫志願者們致敬——

向每一位曾經辛苦過、努力過、戰鬥過的你、我、他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