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這件事,如何講給孩子聽?


性這件事,如何講給孩子聽?

今天聽一位寶媽講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她家男寶剛3歲,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爺爺幫他沖涼的時候,淋浴的水稍微有些燙,小傢伙兒奶聲奶氣的說:“爺爺,不要那麼燙,燙到我的小丁丁,給我燙熟我怎麼尿尿呀”?

聽完我們都笑成一團,隨後又討論起了小孩子的性教育問題,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引導比較好。

很多人都認為,小孩子那麼小,懂什麼,於是面對小孩子千奇百怪的性問題,要麼避而不答,要麼含糊其辭,因此,在兒童性教育這一塊,我們做的都不合格。

你仔細觀察一下,6歲以前,小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出現“玩弄”性器官的行為,比如男孩子用手拉自己的小丁丁,女孩子用手摸下體。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會立刻制止或者訓斥,其實這樣的做法有些欠妥。家長考慮的可能是衛生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殖器會被細菌感染,引發疾病,等等。這只是一方面,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樣處理比較好?

性教育學家藹理士認為對兒童性的表現應該持有“保健”的態度。健是目的,保是手段,需要大人細心觀察並加以引導,童年的性衝動往往是無意識的、不自覺的,如果大人因此而大聲呵斥禁止或者責罰,就是不可取的。從兒童時期大人就應該開始普及性知識,特別是母親,應該是兒童時性知識以及性教育的主要角色。

母親傳授的性知識應當是正確的,而不是帶感情色彩,比如當孩子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不要說從肚子裡,直接告訴他,是從陰道里分娩出來的,如果孩子繼續追問,陰道在哪裡以及如何分娩,就可以搜索相關的分娩視頻,讓他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

早年性教育對於成年以後的價值,有個叫戴維斯的大醫生有專門研究過,他把已婚的女子分做兩組,一是自以為婚姻生活愉快的;一是不愉快的。她發現在愉快的一組裡,幼年受過一些性的指點的佔57%,而不愉快的一組裡,幼年受過一些性指點的只佔44%。

在成長的路上,如果能被家長稍微普及一下性知識,小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記得我第一次來大姨媽的時候,讀小學五年級,當時特別緊張,不知道為什麼會出血,嚇得哭著跑回家告訴奶奶,我受傷了,一直流血。奶奶看到我被弄髒的褲子,立刻就明白怎麼回事了,也只是安慰我別怕,說女孩兒長到這麼大都會這樣的,她不知道那叫初潮,我也是上初中在生物書上了解到相關的知識。

因此,我女兒第一次看到我來大姨媽,關切的問,媽媽,你怎麼流血了,痛不痛時,我就告訴她,不痛呀,因為媽媽是女人,長大後的女人每個月都會流一次血,把身體內不好的東西流出來,這樣就更健康了,等你長大也會這樣的,不過不用怕,到時候媽媽會告訴你怎麼辦。

她似懂非懂的點著小腦袋,眼神不再恐懼了,屁顛兒屁顛兒的跑去給我拿姨媽巾。

在給孩子普及這些知識之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不要談性色變,或者乾脆避而不談,孩子的好奇心有時候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堵”並不是一個好的方式,“疏”才是。

希望我們能成為更合格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