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層”會不會影響釣魚? 大師們也說法不一

化老在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到關於醬層是否會影響釣魚時,化老直接表示醬層並不純在,更談不上影響釣魚了。而當下的一些釣界名人不僅承認醬層的存在,還針對有醬層的水域衍生出了非常規釣法。

我想任何一名釣齡較長的釣友都會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個人並不同意化老師的說法,原因來自日常釣魚的總結。

“醬層”會不會影響釣魚? 大師們也說法不一


野釣中遇到的醬層是怎樣形成的

現在自然水域裡的魚基本快絕跡了,我們去釣魚一般都是個人承包的小型水庫,釣費便宜,一般只有幾十塊錢釣一天,但是大多都不準釣鰱鱅,這是問題關鍵,鰱鱅是塘主投放的魚苗,它們生長週期短市場需求大,飼養成本低,養鰱鱅是最划算的,鰱鱅不需要投餵顆粒飼料,它們只過濾水裡的微生物和一些藻類。如果魚密度大,藻類不夠吃就要人為製造,前些年是投放化肥進行肥水,但是影響魚肉口感,近些年又開始投放動物糞便,比如養殖場的雞糞豬糞,這樣的塘裡鰱鱅生長速度非常快,說白了就是吃一天拉一天,魚就是邊吃邊拉的動物,大量的鰱鱅糞便會沉到水底,如果是流動性差的塘裡,糞便會因為日積月累逐漸加厚,這些糞便就成了鯉魚鯽魚河蝦等底層魚類的食物,但如果這個塘本身就是黑泥底,水底的小型生物在被翹嘴吃光,水溫高時,由於水太肥,微生物過多耗氧量太高,那麼水底的鯉魚就會不愛進食,這樣一來水底的鰱鱅糞便越來越多厚醬層就形成了。這樣的塘一顆玉米粒落進水裡都會被埋到醬層裡。溫度高時還會形成氨氣,天熱時會冒出成串氣泡,底層魚也不喜歡氨氣,這樣一來底層魚淨化水質的作用就更差了,形成惡性循環,醬層會越來越厚,魚也不好釣。

“醬層”會不會影響釣魚? 大師們也說法不一


野釣中有醬層的水域怎麼釣會有效果

如果是大型水庫的淺攤天然泥底形成的醬層對手杆影響並不大,稍微減輕餌料比重就行了,如果玩拋杆遠投就要加長子線,當鉛墜入水後會直接埋到醬層裡,如果子線太短的話我們緊線時魚鉤也會被鉛墜拉到泥裡,鯉魚就很難發現了。

如果是由於肥水塘鰱鱅糞便形成的醬層魚就不好釣了,天熱時塘裡的水會變色,早晚清澈,白天溫度高時水會發綠或呈褐色,顏色越深時水裡含氧量越低,這樣的塘釣早晚效果會好一點,或者大風過後,大雨過後效果會很好。


黑坑或競技池的醬層是怎麼形成的

“醬層”會不會影響釣魚? 大師們也說法不一

黑坑固定釣點最容易出現醬層

並不是所有的黑坑塘都像化校室內塘那樣清澈,他們只是為了方便水底拍攝。而一些正規的黑坑塘都是形狀規整,每個釣位都被標註固定位置,而且杆長固定,可以說只要開杆每個釣位的窩點都是不變的,窩裡剩餘的餌料就是醬層的元兇,天熱時剩餘的餌料會發酵長毛,天天開杆天天做窩,醬層就越來越多,在加上各種化學小藥的味道,不僅是醬層的問題,還會臭底,我們北方冬天的室內塘由於換水麻煩,臭底已經是常態,很多釣友也是親眼所見他們在換水時水底都是長毛的惡臭絮狀物,必須用硬毛刷子清理。

“醬層”會不會影響釣魚? 大師們也說法不一

尤其是允許使用散炮的黑坑醬層嚴重


黑坑或競技池裡遇到醬層該如何應對呢

如果黑坑的釣位距離寬鬆我們可以儘量伸直胳膊釣遠點或釣窩子兩邊,還可以通過加大餌料擺浮給魚製造更多的截口機會。我們北方冬季的室內黑坑釣位距離近,醬層加臭底,搶魚時截口較多,糗魚時正口就太少了,無論怎麼調釣都不會有效果,因為魚根本不會下底,都停在中下層,想上岸唯一的辦法就是鉤柄纏鉛皮或加咬鉛,然後調2釣8連矛帶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