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德國的新冠疫情日益嚴峻。從4月初開始,德國將對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略做出方向性的調整。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德國防疫:“摸著石頭過河”

進入2月底以來,德國輸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快速增加。首先爆發疫情的是狂歡節活動的核心地帶北威州,其次是靠近奧地利和意大利的拜仁州與巴符州。這兩個州位於德國南部,很多人因為到意大利、奧地利滑雪和旅遊而被感染了,將病毒帶回了德國。現在,拜仁州(Bayern)的確診病患人數已經超過了北威州,到今天21點時有15187位新冠肺炎患者,位於德國第一。

從疫情開始以來,有一些人,特別是德國的華僑華人,都在呼籲德國要仿照中國防治新冠病毒的做法,也就是所謂的“抄作業”。中國的做法主要有三點:1、封城斷路,切斷人口流動;2、封樓禁足,人人在家隔離;3、人人出門戴口罩。

從一開始德國就沒有照搬中國的防疫做法,而是自己在探路。到3月中旬,德國各州以及全境開始出行限制,比如路上一起行動的人不能超過2個,除非是一家人。各種公共場所和酒吧餐館等都關閉了。這與中國封城相比,還有一段距離。德國道路暢通,人員流動也沒有受到限制。

德國沒有“抄作業”,應對新冠疫情的花樣措施是否妥當?


德國的防疫專家和政府官員,對疫情估計也有不同的看法。最初,他們認為新冠病毒對德國來說危險很小,之後逐步增加到“中等危險”和“高度危險”。但是,他們一直認為,中國的做法不完全適合德國。

總而言之,德國乃至歐盟的很多領導人,在開始階段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危害性估計不足,因而在採取的措施上相對寬鬆。而醫療機構的應對也不充分,比如口罩、防護服嚴重不足。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3月18日,德國《萊茵郵報》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談新冠危機:我們最初對新冠病毒低估了。

德國有一家專門生產和銷售口罩與防護服的公司Franz Mensch。該公司的總經理Achim Theiler早在2月5日就通過電子郵件向德國衛生部發出了口罩短缺的警告,他認為德國醫院很可能會出現口罩供應不足的問題,要求衛生部督促醫院、急診部門以及其他醫療康復機構檢查防護物資庫存,向其供應商預定,保證醫院供貨。

但是,這封郵件沒有人理會。Achim Theiler認為,是衛生部長Jens Sphan的嚴重失職,導致德國的口罩等醫療產品嚴重短缺。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3月19日《明鏡週刊》在線報道:“我們提出了警告,但是無人理睬我們”

儘管如此,德國的專家與官員也一直在探討適合德國的防治新冠病毒的有效方法。他們的做法似乎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

比如,在3月20日之後,越來越多的德國專家、政客和明星呼籲戴口罩上街。特別是有新冠疫情期間“德國的隱形總理”之稱的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也表示戴口罩對於防治新冠病毒傳染有幫助,這才有更多的人開始戴口罩上街了。但是距離全民人人戴口罩還有很大的距離。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德國《慕尼黑信使報》(Merkur)的報道: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教授明確表示:圍巾口罩對於防止新冠病毒有作用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德國防疫有了明確戰略

3月27日早上,德國《南德意志報》等媒體,披露了一份由德國內政部草擬的抗擊新冠病毒內部戰略文件,題為《我們如何控制住新冠病毒肺炎疫情》(Wie wir Covid-19 unter Kontrolle bekommen)。文件的核心內容為:為了防止德國採取長時間“封城”的措施,德國要仿照韓國的做法,也就是說要抄韓國的“作業”,大規模增加新冠病毒的檢測能力和範圍,實現對感染人群的更精準隔離。專家團隊在推演了新冠疫情的不同發展趨勢後,認為這是下一階段防疫的最佳策略。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德國《南德意志報》的報道

據德國之聲報道,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在3月18日發出指示,要求撰寫這份戰略文件。在短短几天內,內政部就在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專家以及外國高校學者的協同下完成了這份文件。隨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衛生部長施潘、國防部長克朗普-卡倫鮑爾也都收到了這份內部文件。

根據文件的內容,專家團隊要求德國政府務必讓局勢得到“快速控制”,從而避免在衛生、經濟、社會等領域出現嚴重後果。而“快速控制”的關鍵在於“檢測發現並隔離感染者”,檢測的對象應當既包括“懷疑自己已經被感染的人”,也包括已知確診者的“全部接觸者”。

專家團隊指出,只有通過擴大檢測能力、精準有效隔離感染者,才能避免“最壞情況”的出現;當前的為了確認感染局勢而檢測的策略,應當調整為“為了搶在局勢前面而檢測”。

此前,德國防治新冠病毒的基本戰略是“採取各種手段,拖慢病毒擴散速度”,等待疫苗和藥物的研製。這種戰略思維看起來比較保守,沒有主動出擊的意思。但現在專家主張採取更加主動的方式,快速遏制新冠病毒的擴散。

本號關於德國前期防治新冠病毒的戰略的報道:

德國防治新冠的基本戰略:拖慢病毒擴散速度。這是一種什麼想法?


與前期的戰略方針相對應,德國防治傳染病權威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對檢測新冠病毒人群範圍也有一個基本規定,即要符合2個前提才給予檢測:一是在過去14天內到過疫區並有疑似症狀的人,二是在過去14天內與確診病患有近距離接觸的人。

基於這一規定,前一階段在德國很多人感到有疑似病症,主動要求做檢測,但均被醫生或者醫院拒絕了,理由是沒有滿足上面的2個前提條件。

有關德國檢測新冠病毒的第一手報道,請看鏈接:

德國華人醫生工作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詳談檢測過程、結果和防治


而現在伴隨檢測範圍擴大,人們的檢測需求也將暴增。專家團隊建議,德國應當極其快速地提高檢測能力,力爭在4月底前達到每天20萬份檢測。而據德國衛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上週透露的數據,目前德國的檢測能力約為每週30萬到50萬個,相當於每天4萬到7萬個。

內部文件的撰寫者認為,韓國就是這一策略的出色榜樣。韓國並沒有像中國那樣動用封城或者禁足令這樣的措施,也很好很快地控制住了疫情。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韓國模式”是成功防疫另一個樣板


韓國1月20日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月18日起由於爆發大規模聚集性感染事件每日確診病例暴增,確診病例10天內由起初的數十例激增至5000例,韓國曾是僅次中國的世界第2大疫區。但到3月15日新增病例首次將至兩位數,可以說,韓國在短時間內就把疫情控制下來,抗疫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全球病死率為4%。至3月23日,韓國累計確診病例8961例,共出現111例死亡病例,死亡率約為1.24%。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所謂防治新冠病毒的“韓國模式”,主要有兩點:

01


大量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沒有采取封城措施,普通市民基本可以正常生活。韓國政府的主要措施一方面是頒佈“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規定並宣佈對違反者嚴懲不貸,另一方面尤其注重跟蹤、測試和治療。

韓國目前有4家企業生產檢測試劑盒,每週生產10萬至50萬份。韓國有能力在全國633個檢測站每天做多達2萬人的測試。一些流動檢測站也幫助減輕了醫院的壓力。韓國還首創“得來速”(Drive-in,免下車檢測)檢測法,即在公共停車場裡,由防疫人員對坐在車上的被檢查者進行檢測。檢測樣本會存入攝氏4度左右的密閉容器裡,然後由貨車送至118個實驗室,由約1200名專業醫療人員組成的團隊負責分析樣本,6小時可以出結果。測試者一天內會被告知結果。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韓國首創“得來速”(Drive-in,免下車檢測)檢測法

韓國官方稱,截至3月15日,韓國已經對30萬人進行了測試,相當於韓國國民中有1/193接受過新官病毒檢測。韓國的總人口為5700萬人。

韓國政府基本確保對接觸過確診病例以及醫生要求檢測的人員進行免費檢測。如確診,不分國籍,檢測和治療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韓國全民都加入了醫療保險,個人負擔很小。

大範圍與快速測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新冠病毒的“沉默帶原者”的數量可能高達30%。雖然他們的病毒檢測為陽性,但是他們沒有任何症狀,或是症狀很晚才出現。但他們卻能將病毒轉染給他人。及早發現這些沒有症狀的感染者,對於防疫極為重要。

02


APP追蹤


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在韓國傳播後,政府頒佈了一項法律,授權政府從流行病檢測呈陽性的人那裡收集手機、信用卡和其它數據,以重現他們的行蹤。這些信息被剝離了個人標識,在社交媒體應用程序上共享,讓其他人可以確定是否與感染者有過交集。

今年3月初,韓國內政部推出一款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可以追蹤感染者和被隔離者。政府還通過手機向民眾發送緊急災難警報短信,以示提醒。通過監控居家隔離者的APP,一旦監控對象擅自離開隔離點,應用就會發出警報。隨著境外確診病例不斷增加,韓國當局亦宣佈從3月19日起對所有旅客實施入境管制。據悉,入境者會被要求安裝這一APP。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德國如何仿照韓國做法

德國仿照韓國做法,先說第二點:利用App大數據防疫。

德國衛生部長施潘也有意使用手機數據抗疫,確定感染者的接觸者的所在位置。但這一建議遭到內政部的反對。目前,德國電信(Telekom)同意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可以利用4600萬手機用戶的匿名數據,瞭解德國公民的活動範圍,並就此對疫情發展作出預測。但要像韓國那樣強制採用App的方法,德國需要法律依據。這在德國則極為重視個人隱私保護的國家,會有很多困難。

內政部的文件提到專家團隊建議,一旦發現了一名感染者,應該這樣追查出他的密切接觸者。

採用大數據、手機定位追蹤等措施。內部文件強調,確診者必須被居家隔離或被送至集中隔離點。

再看看德國如何擴大檢測的範圍。

根據內政部的文件,全面檢測意味著巨大的工作量。為了降低醫務人員被感染的風險,民眾可以在“電話亭式樣的自助檢測站”等場所自行進行咽拭子採樣。不過,這種做法在專家之間尚存爭議,普通民眾在採樣時很有可能不會讓採樣管足夠深入到喉嚨中。

內部文件強調,上述工作流程為各有關部門熟悉掌握之後,德國就能夠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以相對小的代價立刻遏制很可能將反覆出現的小規模爆發”。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政府要嚇唬一下民眾:“最壞結果”是什麼

據德國之聲報道,起草文件的專家們認為,德國政府是否能夠有效地動員民眾,也對防疫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專家認為,政府應當以更大的力度向民眾強調疫情的嚴重性,並且主動去糾正一些廣為流傳的錯誤觀念,比如:新冠病毒只危及老年人、對兒童無害等。

文件強調,民眾必須要意識到,他們自己也可能陷入困境,比如病重的親人被人滿為患的醫院拒收。

內政部專家團隊估算,在德國,新冠病毒的致死率約為1.2%,顯著高於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推算的0.56%。他們估算的重症率也比RKI的推算值更高。文件認為,德國應當開展一場遍及全國的、透明的宣講與動員行動,讓全體德國民眾都能為“避免最壞情況”而努力。

在專家眼中,“最壞情況”意味著:病毒連續數月不受控制地傳播、大量患者病死、經濟和社會蒙受嚴重打擊。文件起草者寫道:“為了動員起全社會的堅持能力,絕對不能不告訴民眾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

文件指出,如果不採取關閉學校、保持社交距離、推廣遠程辦公、限制旅行等措施,病毒就會不受控制地擴散,到了今年5月,全國80%需要重症治療的患者就會得不到醫院床位。

專家團隊還在內部文件中推演了“最佳情況”:通過當前的學校停課、限制出行等措施,病例數量在6星期內顯著減少;到了4月中旬,學校、幼兒園就能重新開放,防疫工作順利過渡到“廣泛檢測、高效追蹤、精準隔離”階段。屆時,社會經濟生活就能大範圍回覆正軌,GDP的損失也能控制在4%以內。

文件強調,鑑於4月中旬絕大部分民眾都未曾被感染、缺乏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防疫工作順利過渡的關鍵便在於"廣泛檢測",否則,疫情危機就會反覆出現,快速遏制小型爆發也無從談起


德國防疫戰略大變局:以韓國為師,大範圍測試,主動出擊遏制

大好消息:博世研製出快速檢測器

韓國防疫的成功在測試,而測試的成功在於他們的檢測試劑。

據報道,在美國感染人數迅猛增加之時,特朗普總統給韓國總統文在寅打電話,請求援助檢測試劑。文在寅在造訪首爾一間試劑研發商時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我們緊急提供診斷試劑組等檢疫用品。”。

德國博世公司日前也公佈一個大好消息:該公司已經為醫院和醫生診所研製出快速檢測冠狀病毒的檢測儀。

博世公司3月26日公佈的消息稱,這一對病毒遺傳物質進行檢測的全自動過程從取樣到出結果總共不到兩個半小時。

博世公司稱,新的冠狀病毒(Sars-CoV-2)檢測儀的“準確度超過95%”。但是對於該儀器錯誤報警的頻率以及檢測失靈的次數問題,博世公司沒有給予答覆。不過該公司表示,快速檢測儀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質量標準。

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公佈的信息,迄今的病毒檢測過程從採樣到得出檢測結果約需4到5個小時。這也是因為檢測經常是在外部的實驗室進行。而博世公司新研發的測試儀則可以直接在醫院或醫生診所進行檢測。

博世公司用了6周時間研發出來的測試儀估計4月份能夠在德國以及之後也在其他國家投入使用。據該公司發言人說,檢測儀目前還未獲得生產許可證。不過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實驗室現在就可以使用。測試一次的成本現在還不清楚。目前業內都在積極研發耗時更短的檢測儀器。據稱博世公司的快速檢測儀是在一個現有的分析儀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該分析儀本身配有專用的測試盒。


分享到:


相關文章: